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聶海勝:鄉親眼中的“真心英雄”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3日 11:13 來源:新華社

  今天上午,記者一路顛簸趕到湖北棗陽楊?鎮──航天員聶海勝的家鄉。“海勝飛天了,為祖國爭光了!”這個原本寂靜的小村莊,一下子熱鬧起來──聶海勝成為鄉親眼中的“真心英雄”。

  走近聶海勝的家人、老師、同學、鄰居,聆聽這位航天英雄的成長歷程,我們尋找到了許多精彩的答案。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童年的聶海勝是個有很多故事的人。

  聶海勝姐弟八人,他排老六。人口多加上地裏收不到多少東西,紅薯面做的黑窩子、雜面餅和蘿蔔幹、鹹菜、大醬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

  樊莊村小學教師徐大田説,聶海勝讀小學時經常穿著姐姐的舊布衫,打著赤腳。父母常常為聶海勝幾元錢的學費犯愁,只好東挪西借,有時代替學費交到老師手中的竟是一隻兔子。至今我還記得,有一次他把摸來的一條二三十斤重的大魚賣給我,拿兩元錢交了學費。他學習很刻苦,特別是數學成績好,經常第一個提前交卷,考試分數也經常是滿分。因為成績好,他當上了學習委員。

  聶海勝小學和中學的同學、楊?鎮中心小學教師肖居成説,海勝讀小學是在1973年到1978年間,當時農村還沒有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整個村莊實行集體勞動,每到週末或假期,我總和海勝一起割草、撂麥子、拾麥穗、摘棉花,海勝從不叫苦。由於家裏窮,他的生活費很少,經常帶些鹹菜到學校吃。

  聶海勝的同村夥伴、高中同學、棗陽市衛生防疫站副站長史天東説,海勝自小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質好。我們在一起讀書時,學校旁有一道排水管道,離地約有一層多樓高,同學們都不敢在上面走,惟獨海勝能輕鬆地走下來。

  史天東説,聶海勝從小就喜歡飛機,他家裏雖然窮,但是經常從同學那裏借一些關於飛機的書籍閱讀。記得一次上美術課,他的作品是用泥巴、水彩做的3個精美的飛機模型,當時獲得了老師的表揚。老師問他將來理想是什麼,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説,要做一名飛機設計師,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貢獻。

  坎坷求學,矢志不移報國之心

  1980年,聶海勝的父親因病早逝,他作為家中唯一的壯勞力開始出工挖水渠,連續幾天沒有到學校上課。他初中的班主任趙心安對這件事記憶猶新:“當時我一連幾天發現教室中的海勝的座位空著,心裏擔心他,便報告了當時的校長,校長二話沒説就決定和我一起去家訪。”

  趙心安説,那次到聶海勝家天已黑了,獲悉海勝因父親病逝要退學,校長當場表態:全免學費,以後的書費有錢就交,沒有錢就給免了!

  聶海勝複學後,他學習更加刻苦。沒錢買學習資料,但課本上的內容,在哪頁哪個位置,他都記得清清楚楚。1981年,聶海勝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棗陽一中。

  聶海勝進入棗陽一中後,恰逢高中由兩年制改轉三年制。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只讀了兩年高中。學校每月發給他三元錢的救濟金,這對於聶海勝來説已經很滿足了。那年暑假,他幫別人幹活,碼木頭,裝茶葉,一個假期掙到了十幾塊錢,交了一年的學費。

  今年59歲的老校長杜本武回憶説:“海勝很爭氣,中學時學習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特別是物理成績優秀,物理老師經常讓他在黑板上給大家講一些習題。海勝因此成了班上的‘小物理老師’。”

  聶海勝的高中同學肖居成説,那時海勝學習很刻苦,因為寢室裏總是準時停電,海勝便在校園的路燈下讀書,“那時候學習很緊,不少同學都和海勝這樣夜讀過”。

  肖居成説,海勝生活上很節儉,有一次為了省下0.8元的路費,他們和楊?鎮的6個同學一起步行回家。約40公里的路程,他們從下午5點出發,一直到夜晚11點鐘才到家。

  現年72歲的趙天智老師是聶海勝的高中班主任、化學老師。他説,海勝是班上的體育委員、物理課代表,學習成績好,人緣很不錯。每到放麥假時,海勝總能約幾個好朋友一起到我家幫忙收割小麥。

  1983年3月,聶海勝讀高二時,部隊到學校招飛行學員。棗陽一中共有7個人被選中,聶海勝所在的班有3人入選,被長春空軍飛行學院錄取。

  工商銀行棗陽支行職工劉為眾,是當時與聶海勝同時考上飛行員的3人之一。劉為眾説,考飛行學員需要身體好、成績突出,考上了是很光榮的事情。“得知被錄取後,老師叮囑我們要注意保養身體,聶海勝卻跑回家幫助家人收割小麥。回到學校後,他變得又黑又瘦。”

  這年6月,學院來校接兵,聶海勝戴上大紅花,學校同學敲鑼打鼓送他們出發。聶海勝的人生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

  飛天之路,勤奮和汗水澆鑄

  “選不上我,我毫無怨言,但是如果不敢挺起胸脯去應選,我會為自己感到羞恥!”這是報名參選中國第一支航天員隊伍時,聶海勝在報名錶上寫下的話。

  走上飛天之路,聶海勝是用汗水和勤奮換來的。

  高中、航校都與聶海勝是同學的劉為眾説:“經過部隊一年的預備訓練後,我們一起學殲擊機駕駛。殲擊機駕駛非常辛苦,需要進行多種特技飛行訓練,我的身體吃不消,便提前退伍到一家銀行上班,聶海勝卻一直出色地完成了學業。”

  劉為眾説,聶海勝是那批學員中第一個放單飛的人。每次飛行前,他手拿模型將飛行線路、飛行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反復演練數遍,每個飛行動作都揣摩很久,因此被評為“苦練標兵”。

  1989年5月,聶海勝正式分到作戰部隊。6月12日開始單飛,然而次日他就出事了。那天,他駕戰機起飛11分鐘後,忽然聽到座艙外傳來“砰”的一聲爆響。轉速、高度開始下降,艙內溫度也開始上升,收加油門,沒有反應。作了必要的處置後,故障仍沒消除,地面命令他跳傘。聶海勝想再做一次努力,將飛機空滑回來,但是距離太遠了,沒有成功。這時飛機距離地面不足500米了,再不跳傘就有生命危險,他這才強行拉下了彈射開關。人落在稻田裏後,飛機就扎到100多米外的山溝裏,燃起了熊熊大火。

  後來查明事故原因是機械故障。事故後的第27天,聶海勝重返藍天。第2年,聶海勝作為部隊學雷鋒積極分子,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2003年,經過他的勤奮和努力,他成為神舟五號航天員3位候選人之一,終於用汗水澆灌了自己的飛天之路。

  忠孝兩全,彰顯平凡本色

  在聶海勝的兄弟、老師眼中,他是一個“孝子”“好學生”。

  聶海勝的弟弟聶新勝説,母親在江西隨哥哥、嫂子住了7年,1998年哥哥調到北京,母親跟著過去住了4年。後來因為哥哥工作太忙,母親才回到棗陽。不料去年10月母親突發腦溢血,落下右半身偏癱、不能開口説話的後遺症。但母親躺在病床上,每天都要看哥哥的照片。

  聶新勝説,哥哥和嫂子去年8月初回棗陽探親,剛返回北京兩個月,便接到母親病重的消息,又趕忙坐飛機回來,帶回了五六萬元的醫療費。後來母親快出院時,他又寄了兩萬元回來。一個多月前,他又寄回來5000元。“哥哥經常打電話問候母親病情,但母親一接電話就流眼淚。”

  “哥哥嫂子對我們都很好。”聶新勝説,他先後去北京4次,每次都是哥哥和嫂子親自到車站接他,他在哥哥家短則住一個月,長則住4個月,哥嫂待他都很好,帶他遊北京,還給他買了很多衣服。

  棗陽一中的趙天智老師至今還清楚地記得1988年那個冬日的情景。“當時我正在院子裏做蜂窩煤,穿著軍服的聶海勝突然來了。他見我累得滿頭大汗,連忙讓我歇著,他擼起衣袖,一口氣幫我做了四五百個蜂窩煤,還把一些幹蜂窩煤幫我給搬上四樓。”趙天智説,自己當了這麼多年班主任,像聶海勝這樣來看老師時,還幫老師做苦力活的學生並不多。(王洪山、周彥濤)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