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神六發射現場對話楊利偉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2日 10:49 來源:新華社

  話題是從今天飛入太空的兩位航天員開始的。

  上一次見面,是在他執行神舟五號任務出征前;這一次,則是他的戰友登上神舟六號之際。背景迥異,不變的是作為飛天英雄、更作為普通人的楊利偉慣有的從容淡定。

  又一個金秋時節,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40歲的解放軍大校楊利偉時隔兩年之後再度接受新華社記者的獨家專訪。

  楊利偉,神舟六號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中國惟一的特級航天員。1983年入伍,1987年畢業于空軍第八飛行學院,在空軍航空兵某師任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第一批航天員。2003年10月15日到16日,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完成了21個小時的太空之旅,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

  費俊龍活潑、協調能力強,聶海勝穩重、配合精神好

  記者:您和您的航天員戰友們一起訓練了這麼多年,互相應該非常了解了。執行神六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費俊龍、聶海勝和梯隊裏的其他4位航天員,在訓練和生活中有些什麼特點呢?

  楊利偉:航天員從整體上講差異不大,因為我們都是從空軍飛行員中選來的,背景和經歷都差不多,有很多共性。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費俊龍比較活潑,他是航校教員出身,曾是空軍特級飛行員,在處理事情時協調能力很強。聶海勝神五時就是梯隊成員,他性格穩重,平時話不多,但做事踏實,有很好的配合精神,一旦認為是正確的決定就會無條件服從。2002年我和他搭檔進行過沙漠生存訓練。我們倆性格不太一樣,我有什麼主意他覺得有道理,就會認真負責地去做。

  另外兩組也很優秀。劉伯明性格直爽,是有一説一的那種,很聰明,操作能力強。他的搭檔景海鵬組織能力強,理論學習成績好。第二備份乘組裏的翟志剛大家可能比較熟悉了,性格外向,講話幽默。吳傑在6個人裏年齡最大,當時他是按照教練員標準選拔來的,技術特別紮實。

  記者:看來每個乘組裏的兩人性格都不太一樣。

  楊利偉:沒錯,我們在進行乘組搭配的時候考慮到了性格上的互補問題,因為飛船上兩個人的工作是有分工的,需要默契配合。同時,兩個人訓練成績上也要能夠互補,並且願意同對方一起執行任務。這三組裏的兩個人在填寫個人意願的時候都選擇了對方,費俊龍和聶海勝更是不約而同地把對方作為了首選。

  記者:你對他們有信心嗎?

  楊利偉:這幾組航天員都棒極了,不管哪一組上,肯定能比我在神五的時候完成得更好,這是毫無疑問的。這也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有了神五飛行前訓練的基礎,又經過了兩年多針對神六任務的訓練,而且這次是兩人配合,技術操作的可靠性和相互支持性都大大提高了。可以説,一加一大於二。我提出“操作零失誤”,有人質疑説,人的操作怎麼可能沒有失誤呢?我的意思是,我們應該樹立零失誤的目標,但他們的確做到了。現在的訓練中,想讓航天員犯點錯誤都難。

  (畫外音)飛船操作技術訓練主管設計師胡銀燕:航天員每個人都很靈,動手能力強,記憶力好,手、眼配合超過常人。比如説,正常飛行狀態下,神舟六號飛船上需要航天員手動操作的項目增加到了110多項,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他們很快就熟悉了這些操作,在定選階段的考核中,6名航天員的飛船操作技術全是滿分。他們還特別喜歡做有難度的事,很多時候,簡單的東西需要反復強調,有難度的反倒不用提醒就自我加壓。在我教過的學生裏,他們真的是最聰明的一群。


航天員楊利偉(右一)與訓練中的航天員交流心得。新華社發(秦憲安攝)

  擔任神六主考官,有機會還會上太空

  記者:神舟六號飛行的航天員人選,一直是外界最關心的問題。在今年年初曾有傳言説,您會再次上天執行任務。那麼,這次任務您為什麼不參加呢?

  楊利偉:這次神六飛行,我的主要工作是主持和參與航天員乘組選拔和訓練的全過程。我的戰友們都很優秀,他們都具備完成載人航天任務的能力。

  記者:從被選到選人,您的身份變了,看問題肯定也會有很大不同吧。

  楊利偉:是的,從神五到神六,我的角色有很大變化。兩年前我的生活非常單一,就想著怎麼訓練好、調整好,怎麼更好地發揮水平接受組織挑選,但這次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我有過太空飛行的經歷,而且這次的選拔訓練中我又完全是旁觀者,所以我會發現更多以前沒有發現的細小問題。因此,針對每一組和每一個人的特點,我都會告誡他們需要注意什麼、完善哪些環節。訓練和考試全程都有錄像,我和航天員教員經常整晚整晚地看錄像,所以對他們的表現和特點都非常了解。

  記者:根據您多年訓練和神五飛行的體會,您提了哪些建議呢?

  楊利偉:有訓練方法上的,也有個人操作上的。比如説,神六航天員的選拔更強調訓練成績了,把訓練作為權重最大的部分。應該説,這樣的選拔標準更科學、更合理了。神五飛行中我個人的感受是,在天上執行任務,主要依靠操作技能和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特別是這次任務,飛行時間加長了,出現突發情況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身體是執行任務的前提,但不是惟一的要素。在身體合格的基礎上,訓練更能決定任務的成敗。你們看,前些日子那個60歲的美國富翁經過短期培訓不也上天了嗎?

  (畫外音)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陳善廣:我們的航天員都在40歲左右,是執行飛行任務的黃金時期。中國載人航天發射時間間隔大、任務密度低,航天員上天的機會不多。但他們個個都完全具備執行任務的能力,所以我們盡可能在有限的任務機會裏多讓幾個航天員上天。同時,楊利偉是目前惟一有過飛天經歷的,他更重要的任務是用自己的經驗指導和幫助隊友。現在,楊利偉在航天員系統中擔任副總指揮,負責航天員的訓練和選拔工作。將來,隨著任務增多和事業發展的需要,他還可能再次執行載人航天任務。

  天地一體,執行神六任務的是全體航天員

  記者:據説,同神五一樣,神六航天員的選拔過程也很殘酷。特別是在最終確定上天的乘組後,落選會給其他航天員帶來很大影響嗎?

  楊利偉:航天員對這個問題都有正確的認識。首先我們承認競爭,因為載人航天飛行這個任務不能讓很多人來執行,所以一切個人考慮都應該從任務出發。而且我們提出,任務不是由哪一個人完成的,上天的航天員只是大家的一個代表。

  這次任務,我的崗位在北京,一發射完我就回到北京指揮控制大廳。4名梯隊航天員與其他航天員和我一起全程值班,給在天上執行任務的乘組提供心理和技術支持。這種支持在某種意義上比技術人員和心理教練更直接、更有效,因為對於飛船在天上的全面情況,航天員是最了解的人。所以説,執行神六任務的實際上是全體航天員。

  記者:神五飛行成功後,您在很多場合多次提到“任務不是我一個人完成的”,強調的就是團隊精神。

  楊利偉:神五飛行任務的確不是我一個人能夠完成的。載人航天工程是個大協作大團結的工程,航天員之間也一樣。神五發射前一天宣佈我上天后,翟志剛和聶海勝不斷提醒我技術上要注意什麼,生活上也很照顧我。聶海勝對我説,沒問題,你去吧,你的東西我們都給帶回北京。我在發射塔架下作準備的時候有很多人照相,翟志剛會用身子擋一擋,儘量不要讓太多的閃光燈照在我臉上。這都是同行和戰友之間為了共同任務的關心和鼓勵,我非常感動。

  (畫外音)航天員大隊大隊長申運行:航天員的團隊精神,我深有感觸。選拔是一個競爭的過程,競爭就是排他性的。但航天員們自身素質的確很高,都把任務本身和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神六任務更集中體現了團結。乘組在很長一段訓練中都是不固定的,考核時算乘組成績,就是為了鍛鍊航天員的互相配合。所以大家都是奔任務來,不計較個人名次。

  成為公眾人物有點累,但累得值

  記者:神五飛行成功以來的這兩年,您主要做了些什麼呢?

  楊利偉:這兩年我接觸了很多國外的航天員,我們主要交流技術問題,同行之間有很多共同語言。比如,到俄羅斯我會跟他們的訓練部門交流訓練強度、方式方法。到美國,我和美國航天員討論訓練週期、航天員來源、退役後從事什麼職業,等等。前段時間我和出過艙的航天員交流感受,問他們第一次飛行和第一次出艙飛行有什麼不同,給了我不少啟發。

  另外,你們也看到了,這兩年我參加了很多活動,所以很忙。

  記者:參加活動肯定很累吧?

  楊利偉:我在天上飛一趟瘦了四五斤,參加各種活動似乎比執行任務還累,各地走一圈下來瘦了十幾斤。神五返回的時候我感到有些不適應,沒想到會有那麼大的場面,後來的活動就更多了。以前我們是封閉式管理,和外界沒有什麼接觸。而且,一旦成為公眾人物,大家希望你什麼都行。我會盡力去做好,雖然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但是,不管多累,我都願意參加這些活動。每一次活動都是一個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和對大家進行科普教育的好機會,和我上天執行任務一樣有價值,值得去做。

  (畫外音)新華社記者:當航天員累,當中國惟一執行過飛天任務的航天員更累。或許,從入選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那一天起,楊利偉和他的戰友們的生活已經不屬於自己,而成為了一種精神的代言人和社會責任的載體。

  航天員的退役年限目前正在討論中。被問到是否每個人都有上天機會時,楊利偉説,至少神七任務還是由我們這些人來完成,但肯定會有一部分人就沒有機會執行任務了。作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他們的確付出了很多,犧牲了很多。我們的事業,正是通過他們的實踐和摸索一步步向前發展。

  這樣的奉獻者,值得尊敬和愛護。(新華社記者賈永、白瑞雪、徐壯志)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