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2日 10:31 來源:新華社
志願軍飛機掠過黑土地上空時發出的轟鳴聲,激發了一個農家孩子的航空夢。這個從小想要成為生物學家的東北少年在1952年高中畢業時一改初衷,報考了清華大學航空係飛機設計專業。王永志的名字,從此與廣闊的空間緊緊相連。
王永志,1932年出生,1955年至1961年留學前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飛機設計,1957年服從祖國的安排改學火箭與導彈設計專業。1987年成為“863”計劃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成員,1992年擔任載人飛船工程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組組長,工程立項後即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前夕,這位年過七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 |
神六肩負三大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不可或缺的關鍵一步
記者:從外觀上看,除了重量上的增加,神舟六號飛船與神舟五號似乎並沒有多大差異。請問,與神五相比,神六飛行任務有哪些變化?
王永志:主要變化有三個:一是航天員人數從一人到兩人,二是飛行天數從一天到多天,三是航天員活動範圍擴大到全船。也就是説,在神舟五號飛行中,航天員一直待在返回艙中,飛行了一天;而這一次,由兩名航天員組成的飛行乘員組要飛行多天,要脫下航天服,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活動,還要完成空間科學實驗的操作任務。
記者:對於中國載人航天,這些變化意味著什麼呢?
王永志:我們知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制定了分三步走的規劃。神五飛行的成功實現了我國載人航天飛行的歷史性突破,標誌著我們圓滿完成了第一步任務的目標。而神舟六號飛行任務是第二步任務的開端,要解決多人長時間在太空飛行、工作和生活的關鍵技術,並且還要完成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人是載人航天的核心,人的作用是任何機器設備所無法取代的,所以多人多天的太空飛行是整個載人航天工程中必須解決的基本技術之一,也是工程第二步計劃的一項預定任務。神舟飛船的基本設計狀態就是多人多天飛行,但檢驗得一步一步地來,現在就到了檢驗“多人多天”的時候了,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可以説,神六飛行任務是創造性的。
記者:那麼,具體地講,多人多天的飛行任務,給工程各系統帶來了哪些挑戰?
王永志:要保證多人多天太空飛行的成功,最大的挑戰應該是飛船的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表現如何,具體説,就是如何保障多名航天員長時間在太空的吃喝拉撒睡。這點與短時間太空飛行有很大的區別。比如説,飛行時間長了,人總要吃些熱的飯菜吧,總要大小便吧,總要睡覺吧。這些問題在地面的自然環境中都很簡單,但是到了太空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都成了難題。還有就是飛船內的環境控制,比如大氣壓力、溫度、噪聲,尤其是大氣濕度。大家知道,飛船內的有效空間相對地面環境是比較狹小的,而兩個航天員正常生活所産生的濕氣卻一點也不比地面少,如果不採取措施,飛船內的濕度很快就會飽和結露,會出現水珠,其後果不僅僅是航天員感到不舒服,漂浮在飛船內的水珠還會對飛船的電氣系統産生危害,所以這個問題必須很好地解決。此外,對航天員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異味也都要採取措施處理。對付這些問題我們都有措施,而且不止一套措施。如果自動系統出現問題,還為航天員準備了手動措施。應該説,這些措施前幾艘飛船都有了,也都經過了適當的考驗,我們還是有把握的。
神舟六號還要為更長時間的太空飛行積累經驗,比如説航天員在飛船內的運動與飛船姿態控制的協調性、飛船的人機工效等等。神六飛行任務中,航天員要打開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要在軌道艙中工作、睡覺、吃飯、大小便等,這些活動都會引起飛船的姿態變化。也就是説,在太空中呈漂浮狀態的飛船,只要人一動,飛船就會隨之擺動。那麼,哪些活動對飛船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飛船的姿態控制規律應該如何調整,航天員應該怎樣控制自己的動作等等,也是我們要進行的一個實驗項目。
所有這些問題都有待通過這次飛行進行驗證。這些問題不解決,下一步的空間交會對接、出艙活動以及更長遠的空間站建設就無法進行,所以,我們把這些技術同飛船的發射和返回技術一樣,稱為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
記者:看來神六飛行的確意義重大。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這次飛行處於什麼位置呢?
王永志:神六飛行作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務的開篇之作,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具體地説,神六飛行有三大任務。
第一是繼續突破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比如多人多天太空飛行技術,這個我前面已經講過了。
第二是繼續進行空間科學實驗。在神舟二號到五號上,都開展了各種空間科學實驗,涉及的領域很廣泛。為什麼要到太空中去做實驗呢?太空的高真空和微重力環境,是地面環境無法比擬的,能夠進行地面上無法或難以進行的科學實驗,生産地面上難以生産的材料、工業産品和藥物。與前幾次實驗不同的是,神舟六號上進行的實驗將是中國第一次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有人參與,就可能有更多的發現。
第三是繼續考核和完善工程各系統的性能。神舟一號到五號飛行都成功了,但成功並不意味著成熟。所以我們認真總結每一次飛行的經驗,使下一次飛行都有一些改進和完善,工程總體和七大系統就是這樣逐漸實現性能優化的。同樣,像前5次飛行一樣,神六也具有考核各系統、發現不足從而進一步完善各系統性能的作用,這是為確保將來神舟七號、八號的成功做準備。
中國已是航天大國,載人航天充分體現中國特色和技術進步
| |
記者:衡量一個航天大國的標準是什麼?我國是否已經進入航天大國的行列?
王永志:我認為,衡量一個航天大國的基本標準是,能夠獨立自主地制定和完成有一定規模的航天計劃。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我國已經是航天大國,並且是世界上第三個獨立實現載人航天飛行的國家。
但是,與美國和俄羅斯這樣的航天強國相比,我們還有比較大的差距。載人航天是當今世界技術最複雜、難度最大的航天工程之一,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由於我國經濟基礎和工業基礎還比較薄弱,基礎工業水平尤其是原材料、元器件和工藝技術等方面與發達國家尚有差距,致使我國的航天科技水平總體上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但是,我國的航天科技工業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方針,充分發揮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鬥,不僅成就了“兩彈一星”的偉大事業,而且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21世紀,堅持走自主創新、跨越式發展的道路,已經取得了載人航天飛行的歷史性突破,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可以説,中國的航天科技工業已經自成體系、配套完整,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記者:美國、俄羅斯在40多年前就實現了載人航天,這意味著我們要用同樣多的時間來彌補差距嗎?
王永志:不是這樣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從論證、立項開始,就採取了跨越式發展的思路,而不是按照美俄當年的步驟亦步亦趨。
比如飛船。美俄的飛船都經歷了從單艙到多艙的發展階段,我們來了個技術大跨越,直接瞄準國際上第三代飛船,研製中國的三艙飛船。我們的載人飛船在美俄40多年後才發射,不能做一個他們當年的飛船,而要做成他們現在的水平。實踐已經證明,這是完全可能的,因為世界科技在不斷進步,像信息技術就比40多年前大大提高了。所以,我們雖然晚了40多年,但我們的飛船問世後,技術水平就與他們目前的近地軌道飛船相當。並且,我們的飛船還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國外的軌道艙一般作廢棄處理,而我們的飛船在完成在軌運行任務後,軌道艙仍可作為一顆科學應用衛星繼續留軌運行。軌道艙增加交會對接機構後,還可以作為目標飛行器使用,這樣就為載人航天的下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記者: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中國特色”嗎?
王永志:可以這樣説,但不僅限於此。中國特色和技術進步是緊密結合的,也就是要走自己的自主創新之路,迎頭趕上。事實上對工程的總要求就是,在確保安全可靠的基礎上,從總體上體現中國特色和技術進步。
其實,實用性也是我們的一個特點。當年美國和前蘇聯搞載人航天是為了太空競賽,而我們是根據我國的實際需要、按照我們自己的步伐,一步一步扎紮實實地解決載人航天的問題。正因如此,我們每一步都強調實用,所以每次載人航天飛行都安排了新的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項目,一邊研製一邊應用。從根本上講,開展載人航天就是要探索宇宙的奧秘,和平開發太空資源,從而造福于全人類。
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我們開展載人航天工程的目的和做法都與國外不同,具有自己的特點。
發射前興奮成功後難眠,航天人的目標沒有盡頭
記者:神舟六號就要發射了,作為工程總設計師,您現在是怎樣的心情?最擔心的又是什麼?
王永志:我從事火箭設計和研製工作幾十年了,每次發射前我都是一樣的心情,既緊張又興奮,雖有所擔心但更多的是對成功的期盼。發射前我常常處於興奮狀態,難以入睡,總想著打成後再好好睡,可成功後就更興奮、更睡不著了。
這次發射準備充分,測試檢查全面,各種數據都滿足設計要求,所以我更有信心。我們圍繞著提高火箭和飛船的可靠性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提高航天員安全性的技術措施,現在上天産品和地面各勤務系統技術狀態很好,我相信這次飛行能夠成功。
記者:從神舟一號到現在,您有沒有壓力最大的時候?
王永志:從無人到有人,從上一個人到兩個人,任務越來越難,所以我的壓力是越來越大。任務難度越大、付出越多,成功後就越喜悅,但喜悅很快就被新的壓力代替了。幹航天這一行沒有重復的工作,新的任務總是更難,所以壓力最大的總是即將面臨的這次發射!
説到壓力,有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
剛開始進行無人飛行試驗的時候還沒那麼緊張,越接近載人飛行越擔心。到了神舟三號發射準備時,我們對質量控制就特別嚴格了,特別強調“載人意識”。神舟三號飛船進場後測試,發現穿艙插頭中有一個接點不通,儘管所有使用這個插頭的信號都是雙點雙線連接,但是既然發現了問題就要查徹底,於是把這個插頭拿回北京“歸零”,進行解剖,結果發現是設計方案上的缺陷。如果重新設計、重新投産,至少需要3個月時間。當時有些試驗隊已經進發射場了,撤場必然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和發射的延誤,我的壓力很大,一時難以下決心。中央領導知道後十分重視,專門批示説,既然發現了問題就要徹底解決,切勿搶時間。這個批示及時地解除了我們的思想負擔,所以我們最終決定推遲發射。這件事極大地教育了全體參試隊伍,對我的震動也很大:為了航天員的安全,再大的壓力也要承受。
記者:從事航天幾十年,您一直保持低調。但隨著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全國人民一夜之間都知道了您的名字,您是否會有些不適應?
王永志:是這樣的。神舟五號飛行成功後,全國人民都很振奮,媒體也進行了大量的報道。黨和國家給了很高的榮譽,但我深深地知道,這些榮譽是對全體載人航天隊伍的褒獎,我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我,還是原來的我。(新華社記者賈永、白瑞雪、徐壯志)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