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生死隧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1日 15:57 來源:CCTV.com

  主持人:歡迎收看《走近科學》,“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句俗語意思是説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無法預測的變故,可能在瞬間突然發生給人帶來災難,今天要説的就是一個關於不測風雲和旦夕禍福的故事。畫面上這個隧道叫麵店三號隧道,是新貴昆鐵路線上眾多隧道中的其中一個,如果不是因為後面發生的事情,可能我和你一樣永遠都不會知道這裡,但是不久前這個隧道卻引起了全國各界的高度關注,因為5月17日22點30分,在隧道東北口發生了大面積山體坍塌事故,當時有許多施工人員沒能及時逃出,被困洞中,大家都在關心同一件事,那就是被困工人究竟還能不能活著走出這個隧道回到親人身邊呢?


  字幕:5月17日,新貴昆鐵路麵店三號隧道。

  解説詞:這一天,張景禮像往常一樣,吃過晚飯就和工友們一起進入隧道施工,他們已經在這裡工作了將近一年時間,對於這個隧道他們再熟悉不過了,每天他們都要進洞站在臺架上鑽孔打眼,為下一步爆破施工做準備,沒有人發現今天隧道和以前有什麼不同,但是張景禮怎麼也想不到,這個灑滿了自己汗水的隧道此時已經變成死神的陷阱。快要下班的時候……

  採訪:張:就是突然轟一個巨響。

  蔡:電也沒有了,風也沒有了,水也沒有了,四週一片漆黑。

  張:當時我的耳朵兩個耳朵同時也震得聽不見了。

  畫面,一個工人從隧道裏跑出。

  採訪:後勤:那天晚上也是十點半左右,有個人出來叫,11:00他一跑出去,身上的汗臉上的汗,衣服全部濕了,説話可能説了一兩分鐘,都沒有聽出説什麼,就説裏面塌方了。

  採訪:挖掘機工人:因為那天感冒,人不舒服,很早就睡覺了,我聽見他們叫裏面塌方了,我趕緊起來看一下。

  解説詞:巨大的氣浪迎面襲來,往外奔跑的工人們不得不轉身往洞裏跑。

  張:我們那個領班的叫大家不要慌,往後撤,撤到安全的地帶。

  採訪蔡:找到一個暫時不會塌下來的地方,我們十二個人待在一起。

  解説詞:幾分鐘之後,塌方的聲音漸漸平靜下來。

  採訪蔡:一直到煙塵都落下去,裏面的空氣可見度清晰一點後。

  採訪張:拿著手電筒上外面一照。

  採訪蔡:發現頂部、周圍都被石塊給封住了。

  解説詞:刺兒的鈴聲劃破子夜的沉靜,雲南省曲靖市消防支隊的官兵接到報警後迅速趕往塌方現場。

  解説詞:人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成噸的巨石夾雜著泥土把頂高12米的隧道堵得嚴嚴實實。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施工單位的負責人一時也不知該如何應對,更令人擔心的是,通過調查了解到,塌方之前有12名工人正在裏面施工。

  採訪:總工:當時塌方的時候,外面有六個人正在塌方的位置施工,施工發現問題了,正走到塌方的時候,發現上面掉(石)塊,他們就往外撤離了,往外撤離的時候,邊撤離邊喊上面,但是根本聽不見,因為上面在打縫鑽,縫鑽的聲音很大,根本聽不見,所以外面跑了,裏面的人估計還在工作。

  解説詞:然而,除了知道有12名工人被困洞中之外,關於他們的生死傷亡情況洞外的人卻一無所知。

  主持人:這就是新貴昆鐵路麵店三號隧道,這個隧道全長1640米,已經雙向挖掘了1500多米,只剩下62米就貫通完工了,誰知道這時候隧道東北口550米的地方發生了塌方事故。據洞外的工人們説,當時他們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呢,成噸的大石頭從天而降,一瞬間這個高12米寬24米的隧道就被碎石填滿了,沒有人知道裏面究竟塌到什麼程度?塌了多少米?更沒有人知道,瞬間坍塌下來的巨石究竟有沒有傷害到這十二名工人?只知道這十二名工人都是在隧道最裏面施工的風鑽工,年齡最大的40歲,最小的剛剛20歲,除此之外,人們對洞內的情況一無所知。據工作經驗豐富的工人説,一般隧道發生塌方事故之後,洞外工人們做得事情就是在碎石泥土中刨屍體,那麼這一次,12名工人是不是也已經遇難了呢?

  解説詞:大約20分鐘以後,張景禮拿著工人們惟一的手電筒,在一片碎石和煙塵中試圖尋找逃生的出路,但結果卻令他們十分失望。原來空闊的隧道已經完全被坍塌下來的石塊封死,別説出口就連一條縫隙都沒有。

  採訪蔡:那時候心裏很害怕,我們知道前面有將近六十米沒有打通,這後面塌了多少,我們也不知道,反正我們出來的洞口,就是這條隧道斷面全部被塌下來的石頭堆嚴了。


  解説詞:工人們開始意識到這將意味著什麼,恐懼一時間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黑暗之中仿佛死神就隱藏在某個角落,隨時可能向他們下手。

  採訪張:有兩個人,他説話的聲音已經在顫抖了,應該判斷他可能(流淚了),但是當時你看不見,只能聽到聲音而悲傷的那種聲音,在顫抖。

  解説詞:儘管內心非常害怕,但每個工人像約定過似的誰也沒有説出來,都在極力掩飾著對死亡的恐懼黑暗中他們緊挨著坐到了一起。此時在12名工人的心裏比恐懼更加強烈的還有人本能的求生慾望。

  解説詞:與此同時,洞外的工友們也十分焦急。

  採訪:上那個頂上去,叫他們,叫他們沒喊答應以後,我們就下來………

  解説詞:但是不管是大聲喊話還是對著風管水管使勁敲打,始終都沒有被困工人的任何消息,是水管、風管被砸斷無法聯絡?還是12名工人已經遇難?

  解説詞:技術人員經過現場勘查和初步分析之後,迅速擬定了一個簡單易行的營救方案。

  採訪:總工:我估計塌體範圍不是很大,我的想法就是用挖掘機能夠挖個洞,能夠把裏面人從裏面救出來。

  解説詞:根據現場勘察和施工記錄,負責這個項目的總工程師張華軍認為這次坍塌面積並不大,目前最快速而且簡單易行的營救方法就是用挖掘機挖開巨石掏出一條通道然後將人救出。於是,張華軍調來挖掘機和工程車,當晚23點20分也就是塌方發生50分鐘之後,第一輪營救開始了。

  解説詞:然而,他們並不知道這次營救即將面臨的是怎樣一種無法想象的挑戰。

  採訪:挖掘機:我在下面勾的時候,一掀小石頭,後面的大石頭跟著垮;很大的,有些石頭是兩三噸重。

  後勤:一塌下去,裏面的人和勾機肯定埋在裏面。

  解説詞:然而,救援工作進展的並不順利,因為每向前挖一小部分,緊跟著後面就會坍塌一大部分,簡易通道一個小時以後僅僅艱難的掘進了不到1米,更危險的是,隆隆的聲音還不時地在洞頂作響,誰也不知道可怕的塌方會不會再次發生。

  字幕:5月18日淩晨00點30分

  解説詞:塌方兩個小時後,雲南省曲靖市市委書記米東生也聞訊趕到現場。

  採訪:當時現場一片混亂,現場施工的人員忙作一團, 沙和土不斷的往下掉,清理塌方的工人也非常的危險,弄不好裏面的救不出來,外邊的又出事。

  解説詞:看到洞頂清晰可見的裂縫和前面不斷坍塌的石塊,米東生當即做出一個讓所有人感到震驚的決定,馬上撤離隧道停止營救。

  解説詞:幾分鐘之後,營救工人回到住處待命,而特警消防和施工技術人員則和米東生一起在工棚內討論營救方案。

  解説詞: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已經被困洞中4個小時的張景禮和工友們也正在想著各種辦法自救。幾個工人摸索著試圖挖出一條通道逃出去,而另一些工人則在水管旁拼命的敲打求救。

  採訪蔡:當時我們就把風管和水管全部卸掉,我們用扳手使勁敲打鋼管,希望聲音通過鋼管傳到外面,希望外面的人聽得到。

  採訪蔡:我們輪班著換著,基本上一直在喊,我們持續了大概三個多小時。


  解説詞:幾個小時過去了,始終沒有任何回音,而工人們最害怕聽到的隆隆塌方聲卻幽靈一般不斷地在耳邊迴響。

  採訪蔡: 下面還有石塊繼續朝下掉的聲音,就像催命的鐘聲一樣,下來一次你心裏害怕一次。

  解説詞:隧道裏,被困工人在深深的黑暗和無邊的恐懼中熬過了塌方之後的第一個晚上。

  採訪張: 我們一開始就是坐在風管上,然後過了幾個小時以後,都把炸藥袋炸藥都拆開以後用那個箱子鋪到那個臺車上面去休息,因為地下就是少説就是有泥,十幾公分的泥,水最深的時候積水達到30多公分那時候比較潮濕比較冷。

  解説詞:不知道過了多久,黑暗中張景禮聽見一個工友低聲説話。

  採訪張:我那個工友就説已經踏實了,不可能再出去了

  採訪蔡:説出不來的時候,大家都沉默了五六分鐘,都沒有吭氣。

  字幕:5月18日淩晨5點30分

  解説詞:在洞外等待的救援人員也是一夜未眠。臨時指揮部裏還在研究營救方案,幾個被困工人的工友又悄悄回到隧道,提前開始為營救做各種準備。

  突然,一位工人發現施工水管裏好像還有一些縫隙,他試著朝裏喊了喊。

  採訪蔡:這是我老鄉的聲音,我們當時就聽見了,我們在裏面喊外面聽得到嗎?他們就説,你們在裏面怎麼樣?

  解説詞:很快,12名工人沒有任何傷亡,暫時處於安全地段的消息就傳到指揮部,所有人都為之一振,但很快怎麼營救他們就成了懸在眾人心頭的一塊巨石。

  解説詞:根據被困工人描述的情況分析,他們目前位於隧道東北口方向大約700米的位置,裏面大約有90米的空間,而營救人員看到的塌方巨石位於東北口550米的位置,這説明塌方面積大約長50米,這超出了技術人員的最初的估算長度,知道塌方長度對營救方案的制定肯定十分有利,但是根據隧道施工記錄,這個塌方路段地質條件非常複雜,屬於斷層帶,岩層比較破碎,斷面不容易控制,50米的長度營救起來十分困難,很可能再次發生塌方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

  解説詞:聽到這些,米東生一籌莫展,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嗎?

  採訪米:12條鮮活的生命在裏面。

  解説詞:既然東北口困難重重,那麼只能從西南口想辦法,經過仔細分析研究,米東生認為從西南口這邊挖一個直徑2米的導坑的方案最安全可行,但是醫療組的專家們卻對這個方案提出不同意見。

  採訪:陳:一開始就考慮到營養液的問題,因為這些工人進去以後,雖然吃飽了以後去換工,但是説他隔了一夜之後,他沒有飲食沒有其他的一些,生理需要的量就沒有了,外界又不能及時補給。

  解説詞:因為經過測算這個直徑2米,長62米的導坑最快也需要6天的時間才能打通。被困工人怎麼能夠在這種環境中堅持6天呢?

  採訪:陳:首先第一點,它的空氣通過一根管道,氧氣肯定是不充分的,這是第一,第二在洞內,那種環境裏沒有陽光,完全黑暗的,第三齣了這麼一個情況,人在這種情況下,是一個應急的狀態,它的消化,各方面,人的應急,各方面,我覺得都處於一種非正常狀態。

  解説詞:米東生又一次陷入困境,大家不得不重新開始討論營救方案。這時隧道裏又傳出不好的消息。

  採訪:趙:裏面感到空氣不夠。他們説胸悶,裏面反應説胸悶。

  解説詞:針對這些情況,指揮部迅速調整營救方案。

  字幕:5月18日早晨6點

  解説詞:天亮的時候,第二輪營救方案最終確定下來。

  米:研究的方案就是從隧道的對面往裏面打孔,一個呢趕快打一個通風孔,讓裏面同志有充足的氧氣,包括食品送進去,另外一個就是打一個救援孔,一個至少兩個人能夠進去的一個比較大的孔,救援的孔。


  解説詞:通風孔是一個直徑100毫米的水平鑽孔,因為孔小工程量少預計8小時就可以貫通,而直徑2米的救人導坑據測算至少需要6天的時間才能貫通,在這之前被困者生存所需的空氣、食物、水以及其他一些輔助生存用品,都可以通過這個通風孔得到及時補給,為營救爭取更多時間。

  解説詞:上午十點,第二輪營救在麵店三號隧道西南口。

  解説詞:此時工人已經被困洞中12個小時,一天一夜滴水未沾的工人們焦急的期待著8小時之後洞外送來的晚餐。所有人都把希望寄託在了水平孔上。搶險隊24小時不間斷地循環作業。

  採訪礦長:整個施工就是打眼的時間,其他時間,扒渣指揮時間都在打眼指揮過程完成,按照我們的專業説法就是平行作業。

  採訪隊長:我們用他們的時間,他們用我們的時間,兩家用一家的時間。

  解説詞:每個救援組都在打著時間差,盡可能的縮短時間提高救援效率。

  解説詞:一米、兩米、十米,二十米,一米五一根的鑽桿已經用了四十多根,通風孔已經距離被困工人越來越近。

  男:他們通過那個管道都了解信息的,他們很興奮的,就是説要通了要通了。

  採訪趙:預計那天晚上可能很快就通了,結果最後,洞內傳出消息,説打到地下去了,打偏了。

  解説詞: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被困工人的情緒頓時激動起來。

  採訪張:我們裏面已經受不了了,已經兩天沒有吃到東西了。

  採訪蔡:當時非常餓,因為我們需要吃一點東西,但是沒有東西。

  採訪院長:問他們要吃什麼想吃什麼,傳出來的就是想吃點紅燒肉、花生米、土豆什麼的。

  主持人:此時,這些工人已經被困在裏面20多個小時,不僅是饑餓,還有寒冷、潮濕、恐懼等等這些難以想象的巨大心理和生理壓力,原來一直期待著通風孔打通之後,外面能把空氣、食物、水陸續送進來,誰知道打偏了,而重打最快也要8個小時才能貫通,而8個小時之後會不會像這次一樣又打偏呢?假如再次打偏,怎麼辦?空氣越來越少,沒有食物、沒有水,醫療組的專家估計在這種情況下被困工人恐怕很難支撐三天,如果不能馬上解決這個問題,等到六天以後救援導坑打通了,裏面的人體力不支倒下了,那救援就失去了實質意義?然而以現在的條件,一邊是50多米的塌方巨石,一邊是62米的山體,怎麼才能將被困工人急需的空氣、食物、水送進洞中呢?

  解説詞:經過反復研究,指揮部最後決定通過喊話的水管先輸送一些空氣和水,以解燃眉之急。但為了保證這條惟一管道的暢通,只能輸送少量流質食物,維持最低生理需求。堅決不能送固體食物。

  採訪女:我們首先就是給他牛奶豆漿,因為這些東西不帶渣,,他在洞裏吃了以後就是排泄比較方便然後它的能量也比較符合人的生理需要。

  解説詞:5月18日下午18點緊急調運的500千克牛奶,陸續送進洞中。

  解説詞:被困工人終於在20小時之後吃到了外面送進來的第一份流質食物,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些食物不僅沒有起到補充體力的作用,反而給他們帶來了大麻煩。

  採訪蔡:誰知道喝了牛奶就鬧肚子,我們十二個人基本每個人都鬧了肚子。

  解説詞:聽到這個消息,所有人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

  採訪女醫生:本身他們就處在一種沒有水、沒有糧食的狀態下,本身我們臨床上所説的攝入不足,出現了攝入不足的問題,這個時候又出現腹瀉,就加重了體內的體液代謝,時間長了話,腹瀉重的話,如果出現休克,那就意味著很嚴重了。

  解説詞:醫療組的專家們分析,可能是因為長期不進食,胃腸功能發生紊亂,加上牛奶流經施工水管時被污染,所以出現腹瀉,應該立即配製一種多功能營養液來代替牛奶維持被困工人基本生存需要。

  採訪女:營養液就是我們人體所需要的,一個是葡萄糖,還有多種礦物質。

  採訪女:我們營養液裏面最大的含量就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它主要是葡萄糖這些人體最必需有的成分,就是到體內可以直接吸收,轉變為能量,這時最主要的一個,其他的比如我們加了礦物質,還有電解質,還有一些維生素類的,包括維生素C,含鈣、鉀、鎂這一些,我們全部考慮進去了。

  解説詞:5月20日,可以維持生命15天的營養液,通過這根直徑十二厘米的水管,源源不斷的送進洞中,被困工人的腹瀉症狀明顯好轉,情緒也漸漸平靜下來。

  解説詞:之後每隔六個小時營救人員就會向洞內輸送一次營養液,每隔一個小時被困者的家屬和工友就會朝洞內喊話,告訴他們救援進度緩解被困工人的心理壓力。

  解説詞:與此同時,直徑2米的救援導坑每天以12米的速度朝著被困人員一點點接近。(疊畫,做出時間過渡感)

  解説詞:不知不覺中,工人獲救的惟一通道救援導坑,已經艱難掘進了50多米,按照每三個半小時向前推進2米的速度推算,5月22日晚上就可打通。已經5天4夜沒有合過眼的救援人員不僅一點睡意也沒有,反而加快了營救速度。

  字幕: 5月23日

  解説詞:上午十點,12輛救護車提前做好救護準備,在洞外待命。

  10點40分隨著一聲炮響,導坑提前7小時打通。

  11點20分做好導坑最後一段撐架之後,醫生進入洞中為被困工人做了簡單的檢查,在確認12名工人都沒有嚴重外傷且意識清晰之後,11點35分第一位被困工人被抬出導坑。7分鐘之後12名被困工人分別被抬進12輛救護車。

  解説詞:300多人十幾個救援組經過六天五夜長達133小時的不懈努力,終於將12名被困工人成功救出。


  主持人:12名工人在醫院經過仔細檢查之後發現,他們的體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最多的下降了10千克,一名工人單耳失聰,除此之外,沒有人出現其他更嚴重的生理或者心理損傷,大家都驚嘆這次營救真是創造了一個奇跡,但是回想一下這個奇跡卻並非天賜,6天5夜133個小時,每一分鐘都包含了營救者的智慧和汗水。與此同時,被困工人頑強的意志,冷靜的態度,以及在災難面前始終堅定的生存信念,也讓人感到十分欽佩。日常生活我們誰也不希望災難降臨,但是當災難不幸降臨我們身邊的時候,不管是救人還是被救,智慧和信念都是我們應對災難的最好武器。只要我們付出努力,就可能出現奇跡。感謝收看,明天同一時間再見。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