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自控力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5日 14:39
問題
有一項關於自控能力的合作研究,研究者向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小朋友出示兩種玩具:一輛大的救火車和一輛小卡車,問小朋友:“你喜歡哪一輛?”小朋友表示喜歡大的救火車。然後研究者告訴小朋友,老師要到屋子裏面去工作,如果你要玩那輛大的救火車,就要等老師做完事回來後才能玩,要堅持15分鐘。如果等不了,就按鈴,老師聽到鈴聲就回來,可是你就不能玩大的救火車了,只能玩那輛小卡車。
實驗結果表明,我國幼兒等待時間不如澳大利亞小朋友長,能堅持15分鐘的人數不多。結論:我國幼兒表現出自控能力較弱。
自控既是意志的表現,也是情緒智力的表現。情緒智力應包括5個方面:(1)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2)妥善管理情緒的能力;(3)自我激勵能力;(4)認識他人情緒的能力;(5)人際關係的管理能力。
幼兒的情緒自控能力是指幼兒控制和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特別是對不良情緒加以調控的能力,如憤怒、煩惱等。從總體上看,幼兒情緒的自控能力較弱,這與他們的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有關,所以外界的各種刺激都極易興奮;難以自製。另外,不良的家庭教養方式,如溺愛或放任,父母本身缺乏自製等,使他們也會導致幼兒自製力差。
對策:
合理的宣泄:發泄球與塗鴉墻
自控並不等於壓抑,真正的自控是建立在合理宣泄的基礎上的。我看到有的父母這樣教育孩子:孩子受了委屈,傷心地痛哭,父母説:“好孩子要堅強,不許哭。”孩子受到了老師表揚,得意地對父母笑,父母又説:“好孩子不要驕傲,多想想你的缺點。”這樣的孩子很可憐,他們的情緒似乎被父母“剝奪”了。這種壓抑並不是自控。情緒的自控來自於合理的宣泄。
正確的做法是:1、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只要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破壞東西,如哭泣、運動、訴説、在紙上亂畫一陣、大聲唱歌等,都是合理的宣泄方法。
2、在孩子情緒很激動的時候,不要急著和他講道理,也不要粗暴地控制,先要提供合理的宣泄渠道,引導孩子把不良的情緒宣泄出來。
在上海市閘北區安慶幼兒園一項關於“幼兒宣泄渠道”的研究中,幼兒園在活動室的附近設立了“宣泄室”。宣泄室中有自製的發泄袋、海綿玩具、發泄球、廢報紙、毛絨玩具、塗鴉墻(墻面用報紙貼滿)、蠟筆等等,供幼兒選擇。宣泄室也起到一定的隔離作用。教師通過門簾上的洞觀察幼兒情況。結果發現,“發泄球”和“塗鴉墻”是幼兒選擇最多的和操作時間最長的發泄工具,經過這兩種活動後,幼兒進行安靜遊戲的時間也最長。年輕父母不妨借鑒這一研究結果。例如在家裏,可以專辟一個角落做成“塗鴉墻”,當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讓他在上面任意塗抹。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之後,再對他進行教育。
提前預防:增強心理免疫力
幼兒情緒失控往往發生在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一方面,幼兒的需求逐漸增多,另一方面,他們又能力有限,語言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他們還不知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要求,一旦需要不能滿足時,就通過發火或痛哭來表達自己的要求。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可以針對有可能導致幼兒情緒失控的環境,提前做好預防。
例如,3歲的東東在玩玩具時,媽媽拉他吃飯他總是會發脾氣,怎麼辦呢?可以在吃飯前15分鐘就應該給予提醒,每隔5分鐘對東東説:“馬上要吃飯了,還有15分鐘……10分鐘……5分鐘。”這樣孩子在心理上有了準備,就不會産生強烈的受阻感。
又如,帶孩子到商店去以前,要估計到孩子要求買玩具而哭鬧,父母事先要和孩子講好條件,只許看,不許買,不聽話就不帶你去。如果孩子錶現好,答應他回家後給予糖果以示獎勵。
提前預防能增強孩子的“心理免疫力”,提高幼兒的情緒自控能力。
明確要求VS堅持説理
幼兒的認知能力相對較低,因此,對幼兒要有明確的要求,讓孩子知道“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通過外界的要求來促進自控,如“不要髮發脾氣”、“不要大吵大鬧”,對孩子的壞脾氣絕不能遷就。
同時,父母也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讓孩子逐漸形成評價自己行為和情緒的能力,掌握相應的規則。有的父母總覺得和孩子講道理是白費力氣,不如直接命令,其實真正的自控恰恰來自於孩子的理解。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既不能無原則地遷就孩子,又不能放棄耐心説服,堅持這樣做,孩子就會掌握一套評價自己行為的規則,達到真正的自控。情緒自控DIY
策略一:注意力轉移法。在孩子情緒不良時,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例如,當孩子心裏感到難過時,你可以引導他:“難過時可以找些使自己開心的事情來做。你現在願意看看電視還是出去玩玩沙子?”引導孩子在兩種選擇中挑選一種,在挑選的過程中,孩子的注意力也就得到了轉移。
策略二:延遲滿足法。當幼兒為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煩惱時,你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産生積極的思維:這一切都是暫時的,自己的需要過一會兒也會獲得滿足的。例如,一個幼兒和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在放棄時他可以這樣安慰自己:“現在讓給他玩,自己過會兒就可以輪到了。”策略三:自我意念控制法。鼓勵幼兒用積極的自我暗示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例如,讓幼兒在憤怒時默數“1、2、3……”或默念“我不發火,我能管住自己”,從而避免衝動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年輕父母本身要為孩子樹立控制情緒的榜樣,許多孩子缺乏自控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父母沒有自控能力。可以這麼説,每一個有情緒障礙的孩子背後,都隱藏著父母的一些心理問題。試想,一個喜怒無常、動不動就拿孩子出氣的父母,怎麼可能讓孩子學會自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