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身心發育

讓孩子償償“苦”滋味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5日 13:15

  當今的孩子,物質享受大都不缺,文化生活也比先前豐富了許多,所缺的恐怕要數吃苦精神。

  提起吃苦,我的感觸還算深刻。20年前,我上小學,那時侯經常接受“憶苦思甜”教育。當時的生活條件,現在看來,確實很苦,但卻是一點也感覺不出來,這與當時經常進行“苦”的教育大有關係。

  少年以後,我慢慢體會到,年輕時吃點苦,能增長許多見識,受益是無窮的。倒是,一個人一生不曾嘗過吃苦的滋昧,才是一件悲哀的事。君不見,在中國數百位帝王組成的皇帝群中,除了那些艱苦創業的開國皇帝外,有所作為的能有幾人?造成這種悲劇的原因主要不是智力因素,而是無憂無慮的帝王生活使然。由此,我也明白了越王勾踐十年如一日臥薪嘗膽,不是他對膽的味道有所偏愛,而是從膽中體味出“苦”來,起到嘗苦勵志的作用。

  再看當今的一些孩子,不也同樣享受著“帝王”般的待遇嗎?把他們戲稱為“小皇帝”,倒是極為確切的。做父母的,甘心為子女充當“保姆”,甚至是“孝子”。這種環境能培養出孩子的吃苦精神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不能。

  我認為,父母的這種做法,殊非好事。因為,孩子總有長大的那一天,總有離開父母之時。總是在父母編織的網中生存,等到該自己編網了,就無從下手。民間有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苦人家的孩子從小就生活在苦難中,環境逼著他們自強不息,也就在無形中培養了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

  俗話説:“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嚼得苦菜,百事可做。”因此,就目前生活條件而言,吃苦不再是一種為生活所迫的被動行為,而是做人應有的一種優良品質。不要説,我們的國家現在還不入富裕,能達到小康水平的家庭還不普遍;即使將來國富民強了,也沒有理由在子女面前大擺闊氣。吃苦,仍應作為一種精神,用來激勵後來人。

  因此,當今的父母,對子女錶現出的“窮闊”,是放任不得的。面對子女過高的物欲,必要時,可表現出幾分小氣,有勇氣説:“孩子,這東西太貴了,咱們買不起!”讓孩子的幼小心靈産生震動,曉得這個世界上,還有不能滿足的慾望!甚至,做父母的還可以為子女創造一個能夠培養吃苦精神的外部環境。

  當今的父母,一般是從貧困中爬過來的,淌用“時代不同了”為藉口,不再用“吃苦”精神來激勵後人,若干午後,吃苦精神將面臨嚴重的挑戰,長此下去,一代人驕嬌成氣,不思進取,那就可悲而危險了。因此,應該登高一呼:救救“少年不識苦滋味”的孩子吧!

(編輯:吳曉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