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來到《實話實説》做客的是跟我們一起關注伊拉克戰爭的幾位同事——水均益、冀惠彥、楊小勇。
我們知道從3月18日開始,央視伊拉克戰事前線報道組撤出了巴格達,但是3月26日他們再次進入了巴格達,這八九天的時間你們在哪?
水均益:我們是伊拉克當地時間3月17號晚上從巴格達撤出的,我們從巴格達到約旦首都安曼,到安曼的時候是當地時間3月18號中午。我們走了很長時間,在路上也遇到一些險情,一些意外。而且路上我們車油也不夠,所以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停下來加油。但是那時候因為戰爭馬上要爆發了,大家情緒很緊張,加油站都排長隊,而且限量供應,每輛車一次只能加十公升到十五公升的油,像美國造的大吉普車百公里耗油就不只十幾個油了,跑幾公里,然後又得加。所以這一路走了很長的時間,最後到了約旦和伊拉克邊境的時候,已經是早上五點多鐘了。
主持人:你們撤的時候是五個人?
水均益:我們三個人,在這之前我們考慮到局勢,跟臺裏也商量了,我們分批撤離。所以兩個年輕一點的--康銳和陶冶,一個還沒有結婚,一個還沒有孩子,我説你們年輕的,留着還有用,先走吧,他們提前一個禮拜先走了,在約旦堅持報道。
主持人:那段時間你們遠離了戰爭的中心,在相距那麼遠的地方,你們心裏着急嗎?
水均益:非常着急,也非常懊悔。作為一個記者,幹新聞工作的,確實當時心裏很癢癢,這個滋味非常難受。老冀感受恐怕比我更強烈一點。
冀惠彥:三個當中就我是共産黨員,我常用老大哥和黨代表的身份教育他們倆。
主持人:您的級別也最高吧?你是什麼級別?
冀惠彥:大校。
主持人:你説你年紀最大,你多大了?
冀惠彥:我50歲。他們兩個40歲。我們三個年齡加在一起平均43歲,是中央電視臺赴伊拉克中老年敢死隊。
主持人:後來你們又去了巴格達,誰先提出這個想法?做過什麼樣的計劃?
水均益:一個非常巧的機會,我們遇到一個人,這個人是一個神秘人物,很有本事,他説他有辦法。其實我們那時候已經在想,雖然戰爭已經爆發了,但是在巴格達報道似乎還有一定的保障。那時候就已經動了這個念頭,然後碰到這個機會以後,時間也很緊,我就先想到了,然後就跟老冀商量。在我眼裏他就是我老大哥,而且他做事還是比較穩當,而且對事情的判斷也是比較準確一些。
主持人:你所説的把握是什麼?對路線很熟嗎?
水均益:對路線很熟悉,而且我在做這個決定之前的那天晚上,我一晚上沒睡,我把我一路上帶的伊拉克地圖鋪在房間地上,跪在地上研究了半天。
冀惠彥:他住單間,口説無憑。
主持人:他們倆商量這事的時候,你是通過什麼途徑知道他們要走的?
楊小勇:實際上他們密謀了只一個晚上。平時都是早睡早起,那天神神秘秘。第二天召集我們所有人開了一個會,也比較簡單説了一下。
水均益:當時為什麼不考慮他?不是説他不可信,或者説他業務不好,他在這方面確實沒有問題的,他非常棒。當我説出這個的時候,楊小勇第一個就反對,他説不行,我堅決要去。
楊小勇:我沒有説那麼多。
水均益:説了很多。
楊小勇:我就説了一句,我説英語沒有水均益那麼好,但我阿拉伯語可能是最好。
冀惠彥:水均益就像甘肅的老農民,吃飯的時候希望人少一點,幹活的時候希望人多一點。
主持人:我特別想知道你們那時候有沒有生死約定?
水均益:有,有一個48小時的生死約定。我們走的時候跟陶冶和康銳説,我們這一去48小時,48小時之內如果進不去,而且沒什麼問題,我們會轉頭從約旦再回到科威特跟他們會合。如果我們進去了,只有兩種可能性:一種就活着進去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進到半路出事,但是反正不管怎麼説,到時候在48小時之內肯定會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