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塞人。一個武士。他生活在兩千五百年前的新疆,那時候叫“西域”。
當時新疆的樣子跟現在有很大的不同,人不多,而且都集中在大大小小的綠洲上,幾百個人在一起就叫一個“國”。大約在三千年以前,塞人的勢力很大,新疆的天山以及北疆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塞人的天下。所以《漢書 西域傳》中提到的許多小國都是塞人當家作主的。後來,塞人在伊犁河谷終於建立了一個真正算得上國家性質的氏族集團,再後來,他們消失了。
2004年,有人給我們提供線索説:在阿爾泰山的高處有一個沒有人跡的山谷,山谷中到處都是用巨石拼成的圖案,而且還有一個巨大的金字塔形石堆,有可能是一個大人物的墓,有人説那是外星人的遺跡,而專家們一致認為是塞人的墓。通過一些專家的介紹,我們知道塞人是史書記載的新疆北部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我們還知道他們驍勇善戰,在一些野史雜談中被描繪成可怕的獨目巨人。但是,塞人到底是什麼人呢?
2004年6月,我們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以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些專家組成了一個考察隊,一同前往阿爾泰山一探究竟。石堆就在清河縣阿爾泰山一個海拔三千多米的叫做三道海子的山谷裏,離人們居住的地方很遠。山上原本沒有路,所以坐車上山很困難。山谷長年被冰雪覆蓋,只是到每年的六月以後,附近的哈薩克人才趕著羊群來這裡,搭起個氈房子,待上一個夏天。
山谷裏很靜,仿佛是天上的某個地方。石堆和石圈的規模都很大,都是由清一色的石塊和石板壘成的。專家們之所以肯定這些東西都是塞人的遺存,主要是因為這些建築的建造方式、建築風格與在境外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地發掘的塞人墓葬完全一致。
巨石堆是一個內十字雙環圖形,山谷中其它的石圈也大多是圓形、環形或者是在環形的基礎上再做出一些線條的修飾。這種結構在中亞其它國家發掘的塞人墓葬中經常出現,只不過沒有清河這個山谷中的規模龐大而已。塞人來自於中亞,是講伊朗語的遊牧民族,屬於印歐人種。古代波斯人把塞人分為“牧場塞人”、“尖帽塞人”和“海岸塞人”。塞人的部落群體比較分散,在中亞、西亞和北亞都有塞人的足跡,其中有一部分塞人一直遊牧到我國的天山、阿爾泰山和祁連山一帶。所以在中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以及中國周邊的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等國家,都發現過大量塞人的遺跡。
塞人的墓葬大部分是用石頭堆砌的,下面的石頭是河裏的卵石,上面的石頭是山上的礫石,這與古代原始宗教對石神的崇拜和對山河的敬仰有關。石堆的下面往往有墓室,墓室的底部用石頭墊平,上面用圓木封蓋。石堆周圍均勻分佈的小型石圈中,埋葬著墓主人生前使用過的東西或者是殉葬的人和馬。整個墓葬在地表組成一些規整的圖案,或外方內圓,或內外雙環,在它們之間的車輪輻條似的直線,象徵著太陽的光芒和通天的神路。我們在三道海子山谷中看到的情形,與這些規律基本吻合。石堆的中心有塌陷的現象,這預示著它下面可能有墓室存在。石堆的外圍有一個直徑70米的圓環,它與中心的石堆由四條神道相連,這種佈局神秘詭異,難怪有人認為這些圖案與出現在世界各地的麥田怪圈有關,説它們是與地外文明聯絡的一種符號。
山谷中遍佈大大小小的石圈圖案,其中有很多石圈的中心被挖開,周圍並沒有發現被遺漏的殉葬品。大部分石圈還能看出原來的模樣,有的甚至還保留著一些裝飾線條。整個山谷就像一個古老的園林建築精品,這一切讓人覺得塞人的粗獷中還帶有一絲的細緻。其實,塞人的細緻遠遠不只於此。
這是伊犁河的兩個重要的支流,喀什河主要流經尼勒克縣,鞏乃斯河則穿過新源縣,形成了兩條東西並行的河谷,自古以來就是草原遊牧人的優良牧場。奴拉賽古銅礦就位於尼勒克縣喀什河南岸的山溝裏。這個遺址距今有2400年,有十幾個豎井,最深的地方有20多米,井壁用圓木支撐著。從這裡出土的礦石和石器來看,塞人至少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掌握了很高的金屬冶煉技術。二十世紀後期,在銅礦附近的一些地區都曾挖掘出大量青銅器。
1983年,在新源縣71團一個漁塘邊的墓地裏出土了這個塞人武士,這是目前與歷史記載中的尖帽塞人最接近的人物形象。與這個青銅塞人武士一起出土的還有這個對翼獸青銅圓環,上面雕刻的這對野獸,似虎、相對而臥、背生雙翼。像這種雕刻圖案,在烏魯木齊市南山的阿拉溝塞人墓地也曾經發現過。在這條金帶上,二虎相對,都做出準備發起攻擊的樣子,成年的虎一般獨居,只有在爭奪地盤或配偶的時候才發生爭鬥,這説明當時的塞人經常接觸虎,所以才會出現這麼多以虎為主題的作品。
最早走進中國新疆的客人是古希臘人,他們帶來了自己的文化。在古希臘人之後進入西域的是塞人和粟特人。塞人有一個愛好,他們喜歡用青銅和黃金做成各種裝飾物,在目前出土的塞人時期文物中,這些金屬飾品幾乎涵蓋了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黃金飾品幾乎武裝了塞人的全身,甚至包括他們的馬。塞人創造了西域輝煌的青銅時代,他們描繪的野獸形象影響了後來的北方草原遊牧文化。在阿拉溝塞人遺址出土的這個金牌飾上,刻著一個獅子的圖案,可新疆歷史上就沒有獅子。也就是説,塞人在進入新疆以後,延續了來自於希臘的文化,把西方文化與華夏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西域文化。
從現在國內外出土的塞人青銅器和金器來看,塞人的金屬冶煉技術和金屬雕刻技術都很高,和這些精細的金屬工藝品比起來,在山裏拿石頭壘個圖案還真算是個粗活兒了。
除了在阿爾泰山,考察隊還在伊犁河流域的鞏留縣的一個山坡上,考察了一個與三道海子石堆墓非常類似的墓葬群。不過,這個墓葬群雖然和阿爾泰山塞人墓一樣有著石頭堆砌的圖案,但它同時還顯示出烏孫墓葬的外部特徵:幾個大型的土堆墓一字排開,這是烏孫人的墓葬排列方式。烏孫是繼塞人之後在伊犁河谷建立國家的又一個遊牧族群,它曾經是西域三十六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那麼,這裡埋葬的究竟是塞人還是烏孫人?塞人和烏孫人是不是有什麼關係呢?
今天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河流域生活著的,是一個由哈薩克、維吾爾、蒙古、滿、漢、回、柯爾克孜等許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在他們中間,既沒有塞族,也沒有烏孫族。我們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找到了據説是烏孫皇族的後裔──阿克班部落,看起來他們無論從風俗、裝束,還是生活習慣,與其它生活在這裡的哈薩克人並沒有什麼兩樣。專家們説烏孫人就是今天哈薩克人的祖先,哈薩克人的血統中有很大的成份來自於烏孫。那麼塞人的後裔又在哪兒呢?
根據歷史記載,塞人曾經到過甘肅的祁連山一帶,在與其它遊牧部落髮生衝突之後,為了躲避部落之間的戰亂,慢慢向西遷移。直到公元前3世紀,和塞人一樣且戰且退的月氏人趕走了塞人,佔領了伊犁河谷。塞人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打散了,一部分越過帕米爾高原繼續向西遷移,另一部分留在了原地,最終融合到後來的月氏和烏孫的族群中。所以塞人實際上也是如今哈薩克人的祖先。
塞人真的消失了嗎?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一個族群在遭受浩劫以後,要麼逃逸、要麼滅亡,而塞人呢?他們的血留在了這些牧民的體內。新疆是多種文化碰撞的地方,也是多個民族融合的地方。塞人正是選擇了“融合”這個如此巧妙的方法得到了永存。這是一個秘密,一個塞人的秘密。
《科教片之窗》欄目供稿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