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自衛隊走出日本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11日 10:33
CCTV.com消息(國際觀察12月10日):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我們正在為您現場直播的《國際觀察》。12月9號下午日本政府臨時內閣會議只用了五分鐘就通過了一個長期備受爭議的一個決定,執行向伊拉克派遣自衛隊的基本計劃,這個決定意味著日本自衛隊成立52年來發生了一個備受關注的突破,日本政府為何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當中做出如此重大的決定,此次派兵是否違反了日本戰後制訂的和平憲法,小泉首相的真正意圖又在哪?這些就是我們本期的觀察點。
今天在演播室裏我們請來的兩位,一位是我們特約新聞觀察員宋曉軍先生,還有一位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劉永江先生。另外今天我們中央電視臺駐東京的首席記者孫寶印也會在我們的節目當中參與我們的討論。
另外觀眾朋友也可以通過短信的方式參與我們的討論,移動用戶短信發送到8003175,聯通用戶短信法雖到9850175,我們首先還是來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日本這個決定的具體情況。
解説:就在伊拉克治安形勢日益惡化,兩名在伊拉克遇襲身亡的日本外交官的葬禮剛剛結束之際。12月9號下午,日本政府在安全保障會議和臨時內閣會議上僅用了五分鐘就通過了向伊拉克派遣自衛隊的基本計劃,這是二戰以來日本首次向海外依然有戰鬥行為的地區派遣自衛隊,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海外軍事行動。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此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説,日本政府將更為徹底的採取反恐對策,以及確保國民平安無事。日本政府已經在幾天前就將計劃的基本內容透露給了日本新聞界,希望通過新聞界的報道,讓國民有所心理準備。但幾天以來,許多日本民眾團體先後來到東京永田丁的首相官邸國會前,以及首相舉行新聞發佈會地點附近舉行集會,強烈要求政府撤銷該計劃,與此同時日本在野黨的抗議聲也一浪高過一浪,在議會內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這次日本的臨時內閣會議決定有些媒體報道説是很短的時間,有具體的數字剛剛我們也已經提到,五分鐘,我想我們現在先來通過聯線的方式來採訪一下我們駐東京的記者寶印。寶印我聽到有的現代媒體説這次通過的時間非常之迅速,五分鐘是這樣一種情況下嗎?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嗎?
孫寶印:你説的時間是指內閣會議,內閣臨時會議事是決定了政府事先已經確定了一個計劃,整個決策時間當然是很短了,它主要是一個形勢。實際上如果真的説明這個計劃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有更多的證明的證據,實際上並不是説會議本身的短,能説明它不是一蹴而就的,真正能説明這個計劃是蓄謀已久的,應該説是小泉對這個決定做出的解釋。
比如在內閣會議結束以後,小泉曾經在記者招待會上花了30分鐘的時間,一個是自己主動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另外一個就是回答記者的體溫。在整個通電過程當中他使用了很多例如日本國家,國家的意志,還有日本國民、國家利益等這樣一些詞彙,比如説我們語言化,他就説現在他決定派兵去伊拉克,這個時刻實際上是日本國家的理念,國家的意志,還有日本國民的精神正面臨一種非常嚴峻的考研。通篇地説起來的時候,他的表情非常的莊嚴,語氣似乎比過去更要堅決。整個30分鐘的時間,所要説的一個中心話題就是日本政府作出派兵伊拉克的這樣一個決定是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的。具體説到底什麼是他所説的國家利益呢?我們從自民黨的一些官員的發言,還有包括媒體的分析來看,他所指的國家利益應該至少有三條,一條實際上是石油的利益,因為日本的石油主要是來自中東,來自中東的石油佔了石油進口量的90%,如果是中東的局勢處於一種不安定的狀態的話,將會對日本的經濟造成非常嚴重的打擊。
第二個所謂國家利益就是日本要做説所謂的國際貢獻,大家還記得,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以後,日本曾經出了大量資金,大量的錢,但是並沒有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甚至還遭到了一些批評,這一次他們要吸取教訓,不但要出錢,還要出人,用小泉自己的話説就是要使日本獲得一種在國際上有尊嚴的這樣一種地位。第三個所謂國家利益就是他要儘量地維護日美同盟,已經不是儘量地事,盡最大可能去維護日美同盟。所以説小泉在他的講話當中也在強調日本是要同事維護日美同盟和國際協調兩者之間的關係,但是從實際的做法來看,顯然是將日美同盟放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上。小泉他自己的話就説了,他説日本要成為值得美國信賴的同盟國,從這些情況來看,他作出這樣一個決定,顯然是有更深的理念的上背景。
主持人:寶印,今天我們演播室裏也有兩位嘉賓,我想也請兩位嘉賓來分析、來判斷一下,我想想先問一下宋先生,你覺得剛才像孫寶印分析的這些是不是大概就是這樣一個情況呢?你怎麼看?
宋曉軍:我覺得至少是日本的今天的報紙,比如今天的《獨脈新聞》和《産進新聞》,基本是跟小泉的聲音是一致的,甚至有過及而無不及,比如《産進新聞》和《獨脈新聞》都是説這是日本的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決定,是日本在歷史上的一個跨越,這是日本獲得尊嚴,獲得國威的一個舉動。
主持人:實際上説到這種跨越,或者説一種重大的改變,剛才我想寶印也已經分析到了,實際上除了經濟利益以外,還有一點就是日本這些年來一直在琢磨著想要變成一種所謂的正常國家,是不是這樣劉先生?
劉江永:是的,應該説日本從1978年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之後,在日本的政界也好,社會上也好,就有這麼一種社會思考,就是日本要作為一個政治大國,或者説摘掉戰敗國的帽子,要向美國的其他的盟國那樣,比如説英國,或者向其他盟國那樣可以到世界上在一些重組地區發揮它的軍事作用。他認為這種狀態是一種所謂的普通國家,否認的話,好像一個主權國家,又不能向海外派兵,這就不是普通國家。但實際上這種做法應該説在90年代以來,在日本一直是有很多的爭議,而且日本的發展趨勢不是説一步到位,他有一個進行的目標,他很執著,遇到阻力他會改變方面,會匍匐前進,但是他目標不會改變的。比如説在90年代剛開始的時候,出現了海灣戰爭的狀態,那個時候,日本實際上是比較低姿態的,他張主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也就是説在聯合國的旗幟下,在一個地區發生戰爭,在戰鬥平息之後,他去進行一些善後或者重建工作。那麼當時日本對是不是可以派兵加入聯合國的聯合軍或者多國部隊都持非常慎重的態度。國內曾經有多次鬥爭,國會的法案幾次被推翻,現在我們看“9.11”之後,在阿富汗戰爭過程中,他通過了反恐的特別措施法,這個法就使得日本的自衛隊的軍艦第一次在戰後可以派到印度洋,去幫助美國進行支援。
主持人:而且給人感覺就像一些專家所説的,日本在“9.11”之後,似乎有點堂而皇之或者説借力已經可以大踏步的開始往國門外邁了。
劉江勇:是的。
主持人:這個話題我們先擱一下,在這我想包括孫寶印一塊,大家一起來看一個短片,這是7月25號日本參議院在通過特別叫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別措施法院後的一個場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字母提示:2003年7月25日,日本參議院表決向伊拉克派遣自衛隊的法案。
主持人:在這個畫面當中,實際上是我們看到雙方不惜大打出手,而這個法案通過有人説也是最終為戰後向海外派遣最大規模的自衛隊,以法律的形勢鋪平了一個道路。寶印我想因為這個畫面可能因為我們的信號傳輸的原因,你在東京現在是看不到的,但我想你對這一目應該是很有印象的,能不能請你給我們介紹一下,我們了解這一次日本國內朝野還有很多的反對的聲音,包括平民反對的聲音,這方面情況你怎麼看?
劉寶印:剛才那個畫面可以説是一個象徵性的畫面,不過在説這個事以前,我可以順著剛才劉老師那個話繼續説一下,因為劉老師剛才提到整個日本這些年是沿著這樣一個目標在前進,實際上就這次伊拉克的援助事件本身來看,也是一個沿著基地目標在前進,他的軌跡非常清楚。比如説在7月份的時候,剛才我們看到那個法律的時候,當時實際上日本政府已經也一個想法,就是在年內派遣自衛隊。但是到8月份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後來在聯合國的機構在巴格達遭到轟炸以後,當時承受了很大壓力以後,日本政府就可以動搖了,可是10月份布什要訪問日本,這個時候日本必須有所表示,所以這個時候在日本政府內部又出現了年內派遣自衛隊的這樣一個動向。
到了11月底,兩個日本外交官在伊拉克遇難以後,這個事情又面臨很大的壓力,所以説年內派遣在時間上看來也是不可能實現了。那麼日本政府想無論如何要在年內做出一個決定,那麼實際上就是我們看到的出兵的決定了,在整個這個過程當中,可以説始終是有一種對立在存在的,基本上是執政黨和在野黨雙方。
就在野黨來看,三個在野黨都表示反對,其中共産黨和社民黨是一種絕對性的反對,因為他認為這是違反憲法的。民主黨是認為他並不反對自衛隊在國際貢獻上作出自己的一份作用,但是他主張這種作用應該是在聯合國的框架內去做的,就這一點他是反對目前這個階段派遣伊拉克的,鬥爭的整個過程在不久前的大選當中也體現的非常突出。
主持人:寶印的你觀察,特別是這一兩天你採訪,日本老百姓的反映怎麼樣?因為我們看到有些數字説有一份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説,只有9%的日本民眾支持這樣一個決定,現在是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孫寶印:關於這一點由於這方面的輿論調查非常的多,我舉一個例子,《每日新聞》裏有一個調查,他其中提到了反對現在這個階段派遣自衛隊的是40%的人,不反對派遣自衛隊但是主張在這個時候要慎重的人佔了43%,也就是説合起來認為在這個時候不應該派親自衛隊的應該説達到了80%以上,真正主張積極派遣的實際上是很少的一部分人了,跟你説的數字基本上很接近。
所以説有這樣一個民意的背景,在這個決定作出以後,在日本各地還是出現了比較多的抗議活動,比如説有一個和平之洲表示,他們的和睦洲就是一個非政府組織,他們這個組織就在伊拉克進行好的民間的援助活動,他們必須要跟伊拉克的人民很密切的接觸才能完成他們的久遠活動,而一旦真正的自衛隊去了伊拉克以後,實際上就會在伊拉克民族當中産生一種不信任感,這會對他們的非政府組織的援助活動産生一種障礙,甚至會給他們的人身帶來一些危險。
再比如説崇繩昨天出現了250多人參加的抗議活動,廣島市長也對派遣自衛隊表示一些憂慮,不過我覺得有一點,就是説針對這個事情的重大性來講的話,人們的關注程度,這個熱度並不是特別強烈。比如説在日本有媒體指出,這個事情應該是日本戰後日本安保政策的一大轉捩點,但是在日本的幾個在野黨在昨天都進行了街頭演講,對他們的演講真正駐足傾聽的人數並不是特別多。
我今天還看了一個報道,就是有一個祠城來的一個婦女,她在昨天特意從外地幹來,請了半天的假,要到國會那一代參加抗議活動,結果去了以後她覺得挺失望,因為抗議的人數並不是她想象的那麼多,她覺得那些很悲涼,她覺得這麼一個在日本安保政策轉折的一個時刻,人們卻非常的遲鈍,人們非常的頓感,她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可悲的一種情況。
主持人:我知道你定的衛星線路時間好像已經差不多了,我想你剛才介紹有些情況的確也夠我們在中國的很多觀能夠有一個現實的一種感覺,那就是説真實的情況在日本特別是老百姓心目當中是什麼樣的,再一次感謝寶印從東京參與我們的討論。我們注意到在這一次派兵風波當中,日本的和平憲法也是一致處於一個爭論的中心,這多地是一部什麼樣的憲法?他對於二戰後的日本又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我們先來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這部憲法,同事再進一步的進行有關這部話題的一些討論。
解説:作為挑起太平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戰後和平憲法第九條明確規定,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與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日本的和平憲法由此得名。而該憲法第96條又規定,必須經過國會兩院全體議員三分之二以上贊成,並由國提案,經過國民投票半數以上同意,才能修改現行憲法,和平憲法因而也成為很難被修改的剛性憲法。觀察人士指出,這次向伊拉克派兵表明了日本政府正抓住一切機會,讓自衛隊一步步進入海外戰場,此舉與和平憲法精神是否一致再次受到置疑。而政府政府歷次對海外派兵的突破,也使得和平憲法面臨著逐步被空洞化的危險,日本謀求的成為一個普通國家的腳步也是越來越快。
主持人:我想就像剛才短片裏面提到的,日本像一個所謂的普通國家的角度似乎這些年我們聽到這種腳步越來越響,而且步伐似乎也是越來越快。我想還是回到所謂的“和平下滑”,有人成是叫做不戰條款,這些條款對於戰後的日本軍隊有什麼樣約束力?
劉永江:應該説日本戰後的憲法在世上是非常少見的,也被稱為《和平憲法》,主要是由於日本戰敗以後,當時佔領軍美國為了使日本擺脫軍國主義的統治,在兩個問題上做了重大的修改,一個就是天皇制,天皇制在戰前的時候,根據《明治憲法》,天皇擁有三軍統帥權,實際上是軍國主義的一個法律制度。第二就是要修改這個憲法日本不得再發動戰爭,當時實際上……
主持人:現在我們看到是不是這個憲法第七條的一個規定?
劉永江:對,第九條是最關鍵的,有説這個憲法好像是美國人制定的,其實也不儘然,在戰後初期的時候,實際上在日本民間很多學者他們都提出了自己的憲法修正案,實際上跟現在的憲法的方案基本吻合的。日本政府當時有一個叫松本正治,是一個國務大臣,他代表政府也提出了類似一個憲法草案,但是基本上維持了《明治憲法》的框架。
主持人:實際上應該説實際上這個憲法剛才我們也聽到一個措詞叫做《剛性憲法》,就是説很難改的,但是這些年我們看到日本政府不斷地能夠通過一些條款,像這次內閣的臨時會議上又通過這麼一個決定,他是怎麼做的?有人説是實際上日本是繞開《和平憲法》在做一些事,是不是這樣宋先生?
宋曉軍:日本今年來是比較突出的,比如説6月6號通過了《有事三法案》向海外派兵的,7月份剛才咱們看到的畫面,通過了向伊拉克支援的特別法案。8月份他又公佈了《國防白皮書》,軍費預算410億美金,一直到現在昨天內閣開的臨時會議非常快速的推出了走向伊拉克。而且我注意還有一個他也同時把派往伊拉克軍事人員的撫恤金,從7000萬日元提高到一億日元,也就是説如果一個日本士兵在伊拉克被打死了,撫恤金就會達到1億日元。
主持人:這一億日元相當於人民幣1000萬。
宋曉軍:對。
主持人:那是一個很高的數字。
宋曉軍:對,這個新聞上我也注意到,日本的主要的媒體很少提到這次派兵違憲的問題,只有《每日新聞》説到,這次派兵可能是違反憲法,《朝日新聞》説這一次派兵可能會給日本帶來一個陰暗的未來,其他的一些新聞還是客觀上比較擁護的這樣一個狀態。
劉永江:因為憲法實際上是這樣,很多日本有識之士,包括一些在野黨,他們都認為這是無視憲法,就是不把憲法放在眼裏。因為現在……
主持人:但日本號稱也是一個法制國家,一是一個民主國家,他怎麼能做到這一點呢?
劉永江:現在是這樣,實際上所謂的《剛性憲法》,現在已經鋼而不鋼,鋼的變柔了,為什麼呢?實際上在這次前不久舉行日本大選當中,修改憲法自民黨歷來是作為一個招牌,而且在精選的綱領當中已經明確提出2005年,也就是自民黨成為50週年的時候,日本自民黨要提出修改憲法的方案,圍繞憲法的鬥爭實際上已經持續多年,圍繞著“9.11”之後的國際形勢,實際上日本國內已經開始了一場圍繞著憲法的討論鬥爭已經展開,恐怕未來幾年會進一步加劇,一方面是日本實際上通過政府通過靈活的解釋憲法,通過利用國際形勢的變化,利用美國的壓力,這種外壓來不斷地來製造國際輿論來修改憲法,同時造成既成事實,使得這個憲法到未來幾年看上去好像已經脫離了實際,不得不改了,就是生米做成出飯,用解釋的方法,實際上使這個憲法逐步的空心化。
主持人:我想很多人也都在問一個問題,日本這麼做,特別是小泉首相上來不相加得這麼快,包括這一次真實的目的是一個目的?
宋曉軍:實際上關於憲法這個問題,我們比較關注它是否推動《和平憲法》,就日本國內就派兵這個事情出來之後,日本國內的討論並沒有是這個問題。比如説最大的在野黨民主黨,而且在11月份佔了很多席位,得到很多席位,他指的小泉只是時機問題,就是説1993年在當由店省大臣的時候,你在內閣會議上因為流血反對向柬埔寨派兵,呢這次為什麼改了?也就是説日本國內至少在某一個層面上,他們並沒有把突破不突破《和平憲法》當回事。
劉永江:他實際上憲法未來的方案是什麼?有些自民黨有些調查會他們有些方案,就是説自衛隊實際上已經不能滿足日本今天在世界上的作用,將來可能把它改成自衛軍。
主持人:甚至是國家軍隊。
劉永江:對,現在的防衛廳級別太低了,可以搞成一個國防省,進一步壯大它的軍事力量,多要預算,實際上我們知道這個自衛隊1954年成立的時候,在它成立之前,實際上還是一個警察護隊,他是維護國內治安的,現在走出國門了變成自衛隊,就是説它是一種專守妨礙,就是日本的基本的防衛政策,軍事政策是專守防衛。就是不受到攻擊,不能用兵,現在自衛隊走出海外,他演變的方向就是什麼呢?我們知道美國有人説是世界警察或者世界憲兵。實際上不管日本政府他説的怎麼樣?他説我出去到伊拉克是為了給那的人民帶來治安,帶來一些人道主義援助,但是在當地的人民來看,他好像還是佔領軍,不能不對他造成襲擊這種事情出現,他要去維持這種治安,這次特別有一個特點,自衛隊這次出去,他第一次帶了無核阻力炮,還有一些裝甲車這些地面的重型武器。
主持人:説到這,劉先生我打斷一下,正好有一個問題很快想問一下宋先生20秒,有一個手機尾號是7853的朋友問,這次日本自衛隊用重武器出征,實際上伊拉克用輕武器就夠了,您怎麼評價?
宋曉軍:我覺得這個很難説,因為日本最關鍵的是600個陸上的部隊來踏上一個別國的國土,這跟原來的海上自衛隊、空中自衛隊不一樣,所以我覺得他可能為了謹慎起見,更帶著很多重武器。
主持人:主要是還是防備自己。
宋曉軍:對。
主持人:感謝二位參與我們的節目,也感謝觀眾收看我們今天的這一期《國際觀察》,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