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四都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01日 09:56
這是一部蒙古王朝的搬家史。在歷史上,這個王朝僅僅存在了不過百餘年。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騎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卻曾經建立過四座都城,給後人留下了一條遷徙的空間軌跡。
“蒙古”,在蒙語裏,指的是“質樸”的含義,它早先只是蒙古草原一個部落的名稱。自鐵木真統一各部落之後,所轄的各個部的居民統稱自己為蒙古人,“蒙古”一詞於是成為各部的共同名稱。
公元1206年,由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不斷擴張勢力,很快統一了亞歐大陸的大部分。1235年,成吉思汗的第三個兒子窩闊臺繼承汗位,在草原深處著手建立了帝國的第一個都市——哈剌和林城。
哈喇和林遺址,位於今天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以西220公里處。
在古突厥語中,“哈喇”是指黑色;“和林”是石塊的含義,“哈喇和林”組合起來,意思就是有“黑色石塊的地方”。
隨著蒙古部落南下進入中原地帶,蒙古的第八位繼承者忽必烈聽取眾多漢人謀士的建議,著手開始修建蒙古的第二座都城,這就是上都。
上都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水草豐美的金蓮川草原上,在正藍旗上都河鎮以東18公里處。公元1260年,忽必烈登基繼汗位,定國號為“元”,這裡成為臨時都城。上都是蒙古族掌握政權以後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帝國都城。1276年,大都基本建成。忽必烈以大都為正都,而把上都作為夏都,實行了“兩都”制。
公元1307年,元朝的第十位皇帝元武宗海山即位,下詔在旺兀察都(今張北縣城北)另行創建中都。元中都遺址位於河北省張北縣城北部,它南離元大都(北京)265公里,北距元上都195公里。
公元1311年,武宗病卒,仁宗即位,下令停建中都。元中都,從它開始建立到最後被廢除,只有不足短短的四年時間,在歷史上被稱做“短命的元中都”。1358年,朱元璋領導的一支起義軍──紅巾軍一把大火將這座都城變成了廢墟。但其遺址卻是迄今保存最完好,後期破壞最少的元代都城遺址。
從今天蒙古國境內的哈喇和林,到元上都、元大都,這條軌跡記錄了一個王朝向南推進的歷史。
當八國聯軍向北京發起攻擊時,慈禧被嚇得六神無主。大臣們有的建議挂旗投降,有的極力主張離開北京先躲一躲。於是,1900年秋的一個淩晨,慈禧帶著光緒皇帝等一行,倉皇離開紫禁城,開始了一年零四個月的逃亡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