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門——德勝門與安定門》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6日 13:05
這是一段根據史料,利用三維技術還原出的當年軍隊從德勝門出征時的情景。它使我們的想象與歷史的記載有了科學的鏈結。當年如果論及京師九門之最的話,德勝門便是整個京城裏擁有最嚴密防守的城門了。
過去城門不但是出入的孔道和防衛的關口,也是一種國家和政權的象徵。在清軍入關以後,京師九門中除正陽門外,其餘八門便由八旗分掌。八旗中力量最強大地位最高的是正黃旗和鑲黃旗。而由他們把守的,自然也是京城裏最重要的門了。因為明清時期對北京城的武力威脅主要來自北方大漠,所以北垣上的城門突出的是“防禦”二字。就連這兩門的北墻都要比其它門寬厚許多。
這座德勝門的箭樓,加上正陽門的城樓、箭樓便是今天北京僅存的三座城門建築了。過去德勝門與安定門一起,擔負著守衛整個京城安全的使命。
明朝大將徐達攻進元大都後,元順帝從健德門逃回了上都。為了紀念這次戰爭的勝利,徐達便更改了北垣城門的名字。起初“德勝門”的“德”是得到的得,後來加進了以德制勝的意思,改為“道德”的“德”。“武將疆場奏績,得勝凱旋”,而“文臣詡讚太平,期冀長治久安”所以與“德勝門”對應的稱“安定門”,其中寄託的希冀顯而易見。當時有一首歌謠:“打仗要德勝,進兵就安定。”
出兵打仗希望凱旋而歸,所以明清時,兵車出城都走德勝門;而打了勝仗,安定了國邦,班師回朝軍隊就會從安定門進城。
過去德勝門是“軍門”,德勝門城樓上放置的守備軍械是京師九門中最多的,於是會做生意的兵械商人也都雲集在德勝門內外。從過去的地圖上,我們能夠看到很多與軍事有關的地名。
而與德勝門不同,安定門內匯聚的則是像孔廟、國子監、雍和宮,這樣的文化氣息豐厚之所,所以這裡一直倍受皇家官府和平民百姓的重視。
今天曾經那代表了皇城文化的京師九門消失了蹤影,取代它們的是二環路、立交橋。然而,生活在北京的人會發現,在他們熟悉的以門為名的地名當中,還有著三個不在九門之列的名字,它們又是怎樣出現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