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本期內容

話説民郵——鴻雁傳書(下)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31日 09:13

  九度附書向洛陽,十年骨肉無消息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千百年來,這一行行滿含深情的詩句,向人們訴説着,古人音信難通的惆悵與無奈。

  從古至今,長期分隔兩地的親人,總是希望得到對方平安的音信,但古時的人們主要是託人捎帶家信,不僅速度慢,而且不安全,若是在兵荒馬亂的動蕩時期則尤其困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吟誦這首膾炙人口的《春望》時,就正處於兵火的煎熬之中。

  公元756年,也就是“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長安城已經在叛軍的控制之下。杜甫攜帶全家從白水逃難到富縣後,獨自一個人前往靈武投奔皇帝,但不幸被叛軍抓到,押回長安。並在這裡度過了八個月的囚禁生活。

  身陷囹圄的杜甫,日夜惦念著親人的安危,雖然長安距離他家人所在的富縣只有短短200多裏路,但此時的他既不能寫書信,也收不到家人的音訊。這種焦急的心情便化成了“家書抵萬金”的千古名句。

  杜甫望眼欲穿的等待,豐富了詩歌的天空,而在歷次戰亂中,更多的人只能獨自忍受等待的痛苦,這是一種無奈。同他們相比,另一些人所遭遇到的事,就讓人啼笑皆非了。

  晉代有個叫殷洪喬的南京人,做官之後要到江西的豫章(南昌)上任。南京和豫章之間雖然有長江、鄱陽湖、贛江相連,走水路很方便,但畢竟路很遠,難得有人往來一次,因此,聽到這個消息的人們紛紛請他捎帶家信,他當面不好拒絕人家的懇請,一一收下了他們的家信。

  殷洪喬辭別眾人上路,才離開南京城,走到長江邊,就把別人委託捎帶的信件,都投到了江水裏。看這在江中翻滾浮沉的書信,他自言自語地説:“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作寄書郵也!”任憑信件隨着江水東流而去。 後來人們就把託人捎信捎不到的情況,稱作“洪喬捎書”,若盼望書信早日與親人見面,就説“洪喬莫誤”。

  古代的人們要想寄送一封家書就是這麼困難,既要找到順路的客人,還不能是殷洪喬這一類;既要忍受漫長的等待,還不能遇上戰亂。經過千辛萬苦的傳遞,真正能送到收信人手裏的很少,“鄉書十寄九不達”就是其生動的寫照。

  直到有一天,一種民間的通信機構出現了,這個千百年來困擾廣大百姓的難題終於可以化解了,這種機構就叫做民信局。

(編輯:紀東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