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號失事原因尚未確定 殘骸搜尋繼續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16日 16:32)
新華網2月16日電 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墜毀兩周後,科學家們懷疑飛機解體是由於機體鋁製表面的孔隙使得飛機對過熱的氣體難以承受而造成的。據美聯社報道,隨著對“哥倫比亞”號失事原因的調查和數據收集工作不斷展開,科學家們強調,這種推測只是多種可能性的一種。
目前,調查小組已經證實,在飛機重返地面的過程中,過熱的氣體有可能是從飛機左翼的縫隙或機輪部件中滲入的。但由於“哥倫比亞”號的機翼上只有幾個傳感裝置,不足以表明究竟是著陸裝置被打開了還是有了裂縫,從而使得熱氣體穿透了機翼。一名調查小組成員在15日接受電話採訪時説,飛機解體的原因看上去像是飛機返回時産生的巨大的熱能,而不是重壓在機身的空氣動力。
關於裂痕是如何産生的,各方分析仍在繼續。調查初期有科學家認為“哥倫比亞”號在起飛過程中,受到了一塊從外部油箱掉下的硬泡沫絕緣體的損傷,有可能是造成裂痕的原因。另有美國宇航局退休工程師説,裂痕很有可能在飛機起飛前就産生了。
調查小組負責人表示,一切有可能導致事故的原因,包括蓄意破壞仍在調查當中。與此同時,搜尋人員繼續在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尋找哥倫比亞號的殘骸,並在15日進入新墨西哥州進行搜尋工作。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在墨西哥州西部找到任何殘骸。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