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大學生求職面面觀 高校畢業生招聘會的報道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20日 11:48)

  湖南日報消息:為了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就業,從去年11月底開始,各高校就開始組織各類供需見面會,僅2月中旬以來,省會已經舉辦了大大小小16場招聘會,每一個招聘會場都是人頭攢動,處處爆滿。記者徜徉在招聘會現場,真實地了解了招聘各方的一些感受。

  用人單位:看重綜合素質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在注重畢業生的專業成績的同時,更看重人品和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如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實踐能力、團隊精神、協作精神、創新精神、道德觀念以及個人特長等等。

  3月8日,在湖南農業大學供需見面會上,千里迢迢從北京趕來選賢的大北農集團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説,他們對求職者的要求是:做事有韌性,善於與人溝通,有上進心,學習能力強,有創新思維等。他們認為,優良的專業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在今後的工作中將很難打開局面。因此,在招聘過程中,他們對那些擔任校、係學生幹部和社團組織負責人的學生格外留意。

  專程前來湖南師大選才的郴州市二中校長曹萬流,對此也深有感受,他説,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應該是全面發展的多面手,而不應僅僅是一名只能教本學科知識的“教書匠”。在招聘會上,那些能歌善舞,或是能打籃球,抑或寫得一手漂亮書法的學生,總能讓他眼睛一亮。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他感覺這屆畢業生綜合素質比往年都有所提高,初步篩選了一下,收了100來份學生簡歷,他準備再精挑出來,進行面試。“原本打算招21個學生,看樣子要多選幾個,做好人才儲備,真正的人才,不怕多!”他高興地對記者説。

  或許是大學生們已經看到了這一點,畢業前主動加強綜合素質培養、自覺“充電”的學生越來越多,由過去單純重求職技巧,過渡到自覺追求個人內涵“資本”,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湖南師大旅遊學院一名學生,從去年下半年起,就報名參加了一個英語口語強化班,在前不久的一次招聘會上,他以一口流利的英語,從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被一家涉外旅行社相中。

  擇業心態:關鍵是調準“坐標”

  值得憂慮的是,在嚴峻的就業現實面前,不少學生的期望值依然很高。在記者隨機調查的近20名本科生中,僅有2人心甘情願選擇縣城工作,沒有一人願意主動到鄉鎮一級單位工作。要知道,經濟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畢竟是少數,其吸納畢業生的能力也有限,而相當一部分不被大學生看好的地方和行業,卻對大學生有著巨大的需求。有關人士提醒,學子們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

  湖南大學的小馬來自懷化山區,他深有感慨地説:“在省會找一個好工作確實很困難,但明知困難也不能回家鄉,只要你考出去了,就要在外面混出個‘人樣’。如果回去了,同鄉人會認為你沒出息。”湖南師大數學系即將畢業的小何也面臨這樣一個兩難境地,她家鄉郴州一所重點中學已經同意接收她,但留在省會就業,一直是她的夢想,如果放棄家鄉的單位,又擔心在省會找不到安穩的工作,因此她猶豫不決,思慮重重。

  對這種現象,湖南文理學院負責招生就業的李達軒副院長認為:“地區是擇業中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尤其對於來自外地的畢業生。大城市富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發達的資訊、較高的薪酬及多彩的生活,對於人才有著極強的吸引力,是人才發展的平臺。從個人長遠的成長來看,留在大城市當然是最好的。但相對的,也要認識到大城市的人才競爭十分激烈,並非人人都能在其中找到適合的位置。因此,要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放下思想包袱。”

  省教育廳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歐陽增銅也指出,現在一些畢業生眼高手低,對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福利條件等要求太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就業困難。他建議畢業生,調整就業觀念,心態上定位恰當,量力而行,選擇到中小城市發展,不失為退而求次的好辦法。再説,現在很多地方對人才都十分重視,都給予人才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在那裏同樣可以找到適合的位置。

  女大學生:我們仍然受歧視

  湘潭師範學院生物教育專業的女畢業生小范,不僅擁有英語六級證書,而且各科成績均為優良。3月9日,她特意趕到常德參加湖南文理學院供需見面會,走了一圈後發現,她中意的幾家單位在提供的招聘崗位上,都明確要求只要男生,讓她們失去了很多競爭機會。走出場外,她和她的同伴滿心疲憊,向記者大倒苦水:“三八婦女節剛過,我們就遭到歧視。”

  其實,就在頭一天,也就是3月8日,記者在湖南農業大學招聘會上,照樣看到了許多單位向女生説“不”。湖大計算機學院的小江,品學兼優,但她從去年10月初開始求職以來,總在最後關頭聽到用人單位遺憾的聲音:“要是你是男生的話,我們馬上錄用。”許多像小江這樣的女大學生,只能忍氣吞聲,默默承受比男生更沉重的就業壓力。

  種種情況表明,2003年,女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比任何一年都顯得更為突出。資料顯示,擴招前,大學生中女生比較少,只佔20%左右,擴招後直升至40%,這個數字意味著2003年我省有近5萬左右的女大學生畢業。而從2003年的整個社會就業崗位來看,整個社會能提供就業崗位數量基本處於不變,這顯然加大了畢業生之間的競爭。而這些女生在和男生的競爭中,因為相當數量的公司受傳統觀念影響,加上追求利益,以女生的生理為限制,拒絕求職的女生,造成女生求職難上加難。

  特別讓女大學生心驚膽戰的是,女生們除了要忍受比男生更為苛刻的要求外,更因她們的性別而被一些商業公司所利用。一些公司老總招女秘書,要年輕,漂亮,會跳舞,會喝酒等等,要招一名會這些的女秘書做什麼呢?其意不言自明。

  前不久在省展覽館舉行的一次招聘會上,記者問一家民營IT公司為何不招女生,公司負責人振振有詞:女生招多了公司是要賠錢的,呆上不到一兩年,她們就要結婚了,隔一年又要生孩子了,公司還不能無故開除她,只有白貼錢。他説,“我們對特別優秀的女生,一般要建議她幾年內最好不結婚。”

  當記者就此採訪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有關人士時,他們也是一臉的無奈,女學生就業難的確是個大問題,無論政策上怎麼傾斜,無論輿論要求是多麼地強烈,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

  高校:掌握技巧莫入誤區

  在多場招聘會現場,記者看到許多大學生拿著彩色打印的十分精美的求職材料,毫無目的地一本本往招聘臺上放,參加一次招聘會,光打印材料就要花上一兩百元;有的女學生,為了展示形象,濃粧艷抹,反而讓人反感;還有的在與招聘方交談時不求實際,誇誇其談。一些高校的就業負責人認為,在求職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適當的包裝自己、表現自己,是很有必要的,但切忌過度,否則適得其反,他們建議,畢業生也應學習掌握一些基本的求職技巧。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是在省內較早開設就業指導課的高校之一,學院主管招生就業的副院長李志明認為,畢業生首先應該把握兩點:一是積極主動求職,多渠道收集需求信息,不輕易放棄每一個機會;二是不要全面出擊,有的放矢,重點單位重點努力。

  他説,大學生要學會自我包裝,但是要明確一點,包裝不是偽裝,切忌過分拔高,脫離實際。求職材料一定要體現個人特色,不要盲目追求豪華高檔。求職時第一印象很重要,最好穿戴與職位相吻合的服裝,但不一定要穿新衣服和名牌衣服,衣服顏色不要太艷麗,以素色為好。在與用人單位打交道時應實事求是,注意小節,從細微處展示自己的形象,過於木訥或過於活躍都是不成熟、缺乏自信的表現。要懂得展示自己,贏得用人單位的好感,不要為展示實力而展示實力,而是應該首先力求了解用人單位和對方,帶著問題,在一種有實質意義的自然交流過程中,讓自己的素質和實力自然得以顯現。切記不要不懂裝懂,要給用人單位以虛心、好學、踏實的印象。

責編:復蘇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暗訪女大學生另類俱樂部(2003/03/19/ 13:58)
  • 教育部/鐵道部將聯合為大學生發放乘火車優惠卡(2003/03/17/ 17:29)
  • 大學生隨行就市做藍領 珠三角垂青眼高手低型 (2003/03/17/ 07:27)
  • 大學生性教育教材脫銷(2003/03/09/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