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馬建堂: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三個重要問題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28日 16:13)

  經濟參考報消息:隨著非典後中國經濟的迅速回升,方方面面對宏觀經濟的現狀和走勢的判斷不盡一致,甚至存在著相反的判斷。這種狀況是近年少見的。

  投資過度了嗎?

  今年1至9月,中國國有及其他單位固定投資增長31.4%,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30.5%,為1994年以來的最高值,投資率(投資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也高達40%左右,如果把這樣的投資增長率叫做投資高速擴張,大家也許會意見一致,但如稱為投資過度,就不一定能取得一致意見。

  因為有些專家認為投資品(主要是原材料、能源及各類設備)價格儘管有些上漲,但那是恢復性的(頭三個季度生産資料價格上漲7%左右),消費物價上漲幅度也還沒超過1%(1至10月為0.8%),只要消費物價上漲幅度控制在3%以內,就不存在明顯的通貨膨脹。為什麼投資品價格總體上漲幅度不大?主要是因為中國的供給機制目前發生了部分變化。一是供給時程的變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主要投資品主要是由國有企業生産的。限于投資體制的弊端,項目的建設週期太長。但進入新世紀後,非國有經濟成為重要的投資力量,加上民營企業、三資企業靈活的融資方式和高效的管理體制,投資週期大為縮短,從而供給時程相應縮短。

  二是供給範圍的變化。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企業利用“兩種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國內投資需求的大幅增加,引致國內投資品價格上升,然後進口商增加進口,國外投資物品迅速進入國內市場。鋼材、氧化鋁甚至棉花莫不如此。

  但是,供給時程和供給範圍的變化,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供求規律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供給系統總是有瓶頸的,這一瓶頸可能是因國外天災人禍而出現的國外廠商的減産(如棉花),或是國外某項資源的天然短缺(如鐵礦石),更是因為中國大國經濟的獨特天性(中國買什麼,國外同種産品價格就會上漲)。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總會使過度擴張的投資需求早早晚晚得不到充分滿足,從而或早或晚出現投資品價格的過度上漲。

  因此,我們既要為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深化而出現的供給機制良性變化而慶倖,又要未雨綢繆,及早為已過度擴張的投資進行必要的適當的調控。既保護各方面促進投資增長的積極性,又要防止其不斷過度擴張而演化為事後控製成本更大的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會捲土重來嗎?

  供給機制的部分改變固然減弱了通貨膨脹出現的可能,卻使又一輪生産能力過剩和通貨緊縮的陰影再現。簡單地説,投資擴張是把雙刃劍,它在拉動著需求,從而如不加調控會引發物價上漲外,它還會創造供給,如短期內沒有新的需求來消化新增生産能力,新一輪物價下跌恐非天方夜譚。尤其是中國目前出現的排浪式投資(與上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的排浪式消費相像),在供給時程縮短的背景下,將在1至3年內形成強大的生産能力。

  據有關部門估計,目前中國正在規劃和建設的生産能力,鋼材為9000萬噸,汽車為500萬輛,電力為1.3億千瓦。如這些規劃和建設中的項目在2至3年形成生産能力,那麼2005年至2006年的中國經濟能消化掉3.2億噸鋼材、900萬輛汽車嗎?如果可以,這是中國經濟的福音,如果不能,那麼首先是物品供應過剩,行業內企業競爭加劇,價格下降。部分劣勢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競爭力稍強的企業,盈利能力也會下降,支出也會減少。其次是通過投入—産出鏈條的影響,使其上遊産業需求萎縮,價格下降出現連鎖反應。再次,隨著這類行業經營狀況惡化,職工收入減少而拖累消費品行業,從而可能使整個經濟陷入新一輪生産能力過剩引致的通貨緊縮。

  宏觀政策需要調整嗎?

  如果上述分析成立的話,中國若要保持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既不出現通貨膨脹,又要防止更長時期可能出現的新一輪生産能力過剩,必須對目前過快的投資進行必要的適度調控。為此,似應對實施了許久的積極的宏觀政策進行微調。

  第一,減少乃至停止長期建設國債的發行。目前,中國投資增長甚快,社會投資良性增長機制正在形成。不僅主要以刺激國有單位投資為主的國債投資比重在下降(2003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估計在5萬億左右,實際支出的國債投資僅佔總投資的2%左右),作用變弱。更為重要的是,目前投資需求過旺,難以持久,需要對投資增速進行調控。在這種背景下,對實行五年多的發債政策進行必要的調整是必要的,也是實事求是的,宏觀經濟政策本不應固化,而應因時而異,與時俱進。

  第二,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今年頭三季度,銀行貸款同比增長23.5%,致使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20.9%。儘管商業銀行還有許多疏通貸款渠道、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工作要做,但從總量上講,中央銀行從今年下半年起,採取穩健的貨幣政策,適當提高基礎準備金率和適當控制房地産投資貸款是正確的。在此基礎上,明年需要根據經濟運行情況和貨幣供應量增長情況,繼續謹慎出臺一些信號性的政策,如適當提高長期貸款利率(而不是流動資金貸款利率)。今天適當微調正是為了防止明天過度從緊;今天對國民經濟進行微調,正是真正保護各方促進經濟增長的積極性,防止大起大落,從根本上保護中國來之不易的良性發展局面。

責編:張娜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2003: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邁出完善體制第一步 (2003/11/28/ 10:03)
  • 時評:2003—中國經濟改革的標誌性一年(2003/11/27/ 16:13)
  • 中國經濟十大預測報告:明年繼續保持高增長(2003/11/27/ 11:31)
  • 綜述: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促進日本經濟復蘇(2003/11/25/ 16:44)
  • 中國經濟增速究竟幾何?當前處於良性區間 (2003/11/25/ 10:15)
  • 綜述: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日本經濟復蘇(2003/11/24/ 08:37)
  • 日媒體: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日本經濟復蘇(2003/11/23/ 15:59)
  • 經濟日報評論:中國經濟是否過熱仍是焦點(2003/11/21/ 09:35)
  • 專題:2003年中國經濟新政策一覽(2003/11/28/ 16:03)
  • 專題:CCTV2001中國經濟年度報告(2003/11/28/ 16:03)
  • 專題:[中國經濟] 盤點2002 展望2003(2003/11/28/ 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