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2003: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邁出完善體制第一步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28日 10:03)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 在風雲激蕩的改革長河中,2003年,無疑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年。

  從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到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改革像一根紅線貫穿全年。

  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項新的艱巨歷史任務,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在2003年邁出了紮實而有成效的第一步,開闢了一個新的階段。

  2003年:中國的“改革年”

  2003年,以改革特徵明顯、改革措施密集、改革觀點新穎,被中外輿論界稱為中國的“改革年”。這是歷史賦予這一年份的重要內涵。

  如果把25年的改革歷史,做一個簡單的分析,就能明了2003年的改革在歷史坐標中的方位。

  從1978年開啟的改革,從一開始就是以市場為取向。但是,這項偉大的事業,並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追尋,於是採取了“摸著石頭過河”的辦法。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次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成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行動綱領。

  到2000年底,中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總體上達到小康生活水平,完成了現代化建設的前兩步戰略目標。下一步,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如何行進,中國的改革大業如何展開,需要做出明確的回答。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並且提出了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艱巨任務。而如何具體落實這一任務,就歷史地落在了2003年。 這一年裏,行政管理體制、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産管理體制、金融體制、壟斷行業改革邁出新的步伐。這一系列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重大措施,拉開了新一輪改革的大幕。

  這一年裏,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説,中國改革推進的主導方式具有明顯的“雙軌”特徵:一方面,在傳統體制的外圍和薄弱環節,通過“放開搞活”突破傳統體制一統天下的局面,培育和生長出新的體制因素和力量,如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商投資經濟;另一方面,在傳統體制內,通過“微調”的方式,為新體制不斷擴大成長空間,為傳統體制的轉軌創造條件,如計劃、財稅、價格、投資、政府職能等方面逐步向市場靠攏。

  這種“雙軌”改革運行到今天,保證了經濟增長主體由政府和國有企業主導向市場主導的平穩過渡。但同時經濟運行中很多深層次矛盾積累下來了,迅速崛起的非公有制經濟需要一個公平的發展環境,國有企業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需要體制性突破,“三農”和社會保障問題必須加以重視,改革已經進入了攻堅階段。

  改革向縱深地帶挺進

  2003年,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在多個方面展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些改革措施成為保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一個強大動力源。

  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邁出重要步伐。國務院成立了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了《企業國有資産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管資産與管人、管事相統一的國有資産出資人制度基本確立。

  農村稅費改革在全國範圍展開,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進一步打破。全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全面推開。目前,試點省份已擴大到20個,試點地區的農業人口約6.2億,佔全國農業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步伐。在河南省,從下半年開始,全面取消城鎮入戶限制條件,實行以實際居住地登記戶口。

  金融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金融分業監管體制繼續完善,國有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利率市場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等多項金融改革試點取得突破。民航等壟斷行業改革邁出新的步伐。繼聯合重組六大集團後,民航總局又決定在年底前撤銷23個民航省(區、市)局,把93個機場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有了新進展。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及銀監會掛牌,不但合併了交叉的職能,而且按照“決策、執行、監督”對各部門進行重新排序,使機構在制定平等遊戲規則的同時,真正扮演一個權威而公正的裁判。目前,新設立、組建部門和單位的各項工作已步入正常有序軌道。國務院決定第二批取消406項行政審批項目,另將82項行政審批項目作改變管理處理,移交行業組織或社會仲介機構管理。

  改革賦予中國經濟更多的活力,增強了中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9.9%,創造了近幾年的歷史新高。二季度,受非典疫情的影響,增長速度下滑到6.7%。三季度經濟迅速恢復,達到9.1%。前三季度,經濟增長8.5%,全年預計將在8.5%左右。經濟發展呈現出工業增長快、投資增長快、進出口增長快、吸引外資增長快的“四快”態勢。

  改革讓廣大人民更多地享受到經濟增長的成果。10月末,居民儲蓄餘額達到10.86萬億元,同比增長18%。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地區農民減負率一般都在30%左右。

  新一輪改革顯示出新的特徵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成為我國新世紀新階段改革的指針。

  2003年的改革已經顯示出鮮明的新特徵,改革與發展的結合更加緊密,“五個統籌”有著明顯的體現。

  國家加大解決“三農”問題的力度:進一步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取消農業特産稅,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從體制上穩定和減輕農民負擔;大力推進糧食流通體制市場化改革,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進一步加大投入,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逐步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能力,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增強農業的基礎地位;

  為促進區域和省域內各地區的協調發展,國家將積極運用財稅政策支持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同時,穩步提高對困難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進一步理順省以下財政分配關係;

  做大經濟蛋糕的同時,積極完善財政支持社會保障、住房、教育、科技、文化、公共衛生等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的政策,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今年前9個月,僅全國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就累計達108億元,2180萬城鎮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加大對環境整治、天然林保護等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我國在今後7年內在林業上的總投入預計將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

  全面落實出口退稅機制改革政策,促進國內經濟和對外開放的協調發展。要按照“新賬不欠、老賬要還、完善機制、共同負擔、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的原則,切實解決出口退稅拖欠問題,進一步調動企業出口的積極性,推動外貿體制改革,促進出口主體和市場多元化。

  改革洪流洶湧澎湃,發展大業永遠向前。在新世紀新階段,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主要內容的經濟體制改革,必將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更為強大的動力。(記者趙承 劉錚)

責編:張娜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時評:2003—中國經濟改革的標誌性一年(2003/11/27/ 16:13)
  • 中國經濟十大預測報告:明年繼續保持高增長(2003/11/27/ 11:31)
  • 綜述: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促進日本經濟復蘇(2003/11/25/ 16:44)
  • 中國經濟增速究竟幾何?當前處於良性區間 (2003/11/25/ 10:15)
  • 綜述: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日本經濟復蘇(2003/11/24/ 08:37)
  • 日媒體: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日本經濟復蘇(2003/11/23/ 15:59)
  • 專題:2003年中國經濟新政策一覽(2003/11/28/ 09:53)
  • 專題:CCTV2001中國經濟年度報告(2003/11/28/ 09:53)
  • 專題:[中國經濟] 盤點2002 展望2003(2003/11/28/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