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2003—中國經濟改革的標誌性一年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27日 16:13)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 2003年我國各項改革事業逐步推進。從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到行政管理體制,從壟斷行業到金融領域,從“三農”問題到區域經濟發展,改革正向經濟生活中深層次矛盾挺進。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今年召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25年的中國經濟改革歷程波瀾壯闊。即將過去的2003年,無疑是中國改革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年。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是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4月初,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掛牌,此後頒布了《企業國有資産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管資産與管人、管事相統一的國有資産出資人制度基本確立。而長期以來,由於出資人沒有真正到位和多頭管理,國有資産一直存在著運營效率低和流失等問題。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有了新進展。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掛牌,不但合併了交叉職能,而且按照“決策、執行、監督”的原則對各部門進行重新排序,使政府部門真正扮演一個權威而公正的裁判。目前,新設立、組建部門的各項工作已步入正常軌道。國務院決定第二批取消406項行政審批項目,另將82項行政審批項目作改變管理處理,移交行業組織或社會仲介機構管理。
金融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隨著銀監會的成立,我國金融分業監管體制繼續完善。中國人民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月6日成為內地首家完成股份制改造,並成功在境外上市的中資金融保險企業。農村信用社改革在浙江等8個省市率先試點,農村信用社將逐步成為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壟斷行業改革邁出新步伐,繼聯合重組六大集團後,民航總局又決定在年底前撤銷23個民航省(區、市)局,把93個機場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今年,農村稅費改革在全國範圍展開。目前,試點省份已擴大到20個,試點地區的農業人口約6.2億,佔全國農業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中央財政已為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350億元,絕大多數地區取消了農業特産稅,試點地區農民減負率一般都在30%左右。
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國家將積極運用財稅政策支持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以2003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又迎來新一輪經濟改革大潮。(記者趙承 劉錚)
責編: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