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就明年經濟發展獻策獻計 提出七大建議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26日 09:55)
經濟日報消息:在國家信息中心組織的問卷調查中,針對明年經濟發展的具體政策,有關專家認為應繼續推進體制創新,調整宏觀經濟發展目標,為經濟持續增長搭建良好的制度平臺。
專家們的具體建議為:
一是保持財政政策力度不變,加大貨幣政策力度,推高景氣度,改善企業投資回報預期,加大消費信貸規模,使住房、汽車消費升溫,以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目前看,擴大內需是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只有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才能緩解各方面對經濟增長的壓力。為此,應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政策,較大幅度地增加城鎮中低收入居民和農民的收入,提高整體消費傾向,促進經濟步入良性循環軌道。
二是繼續深化改革,進行體制創新,從束縛生産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入手,解決制度體系、管理模式和法律法規等深層次的矛盾。繼續調整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企業、壟斷與競爭、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經濟關係。
三是加大投融資體制改革,溝通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加大儲蓄向資本市場轉移力度,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加大金融對經濟支持的力度。鼓勵併發展多種所有制的中小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讓目前的地下錢莊以合理方式合法化、公開化。
四是把減少失業、擴大就業作為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之一。目前,就業問題已成為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突出矛盾,今後一段時期內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就是經濟高速增長與就業壓力急劇增加之間的矛盾,經濟政策的制定必須考慮這種變化。
五是加速國企改革,有所為的要整固,有所不為的領域要加速退出機制的制度和法律建設。
六是注重産權問題,讓廣大勞動群眾能在改革中直接受益,使多種所有制經濟都能在平等競爭中共同發展,特別是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因為塑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是最根本性的,政策放寬些為好,應制定支持民企發展的具體政策並堅決落實。
七是擴大對外開放,抓住國際經濟可能復蘇和産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大力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産業,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財政政策應繼續。大多數專家對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給予肯定,認為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如果沒有積極財政政策的支持,不可能有最近幾年的持續快速增長,而且它的作用不僅體現在直接拉動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政府的政策導向,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鋻於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供求關係尚未根本改變,通貨緊縮現象依然存在,因此2003年應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還應保持一定的力度,不能淡出或取消。在肯定積極財政政策的同時,目前應改進實施方式,更好地與市場力量結合起來,為促進居民儲蓄行為向投資行為轉變創造條件,從政府投資轉為鼓勵社會民間投資。同時,積極的財政政策應向社會保障、農村教育及基礎設施傾斜,向支持建立信用擔保體系轉化,為體制改革和結構性調整支付更多的成本,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
一部分專家認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關鍵時期,儘管積極財政政策成效明顯,但風險也在加大,作用、效率有遞減的現象,從宏觀調控看,對總量平衡的作用越來越小,當然就改革看,承擔轉軌成本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積極財政政策應從長計議,相機抉擇。
還有的專家分析了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負面影響,指出其將加大財政風險,對改革有不利影響,因為加強了審批。儘管前幾年它拉動了經濟的增長,但並沒有有效帶動民間投資,沒有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卻産生“擠出效應”,擠出了民間投資,放慢了金融改革步伐,延緩了資本市場的建設和直接融資的發展。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