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好于預期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17日 10:07)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惠及國內近13億人口,也成為經濟學家競相研討、評點的話題。專家普遍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好于預期,預計今後仍會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經濟學家林兆木近日發表題為《中國經濟走勢:審慎樂觀》的文章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在極為不利的國際經濟環境下,仍然取得了好于預期的增長速度,舉世矚目。出口增長加快、投資增速加快、工業增長速度加快成為今年以來經濟運行的三個亮點。
林兆木指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形勢總體上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國民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8%,其中一季度增長7.6%,二季度增長8%,扭轉了去年下半年經濟增長下降的趨勢,呈現可喜的回升勢頭。而去年以來,美國、日本、歐盟三大經濟體同時陷入低谷,世界經濟和貿易出現了近10年來最為緩慢的增長,對我國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産生了很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普遍估計今年世界經濟形勢十分嚴峻,我國經濟有可能遇到比亞洲金融危機時還要困難的外部環境,實現7%左右增長率的難度相當大。前後對比一下,不難看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形勢的發展,確實比預期好得多。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説,中國經濟從1980年到1997年,平均每年以9.8%的速度增長,堪稱奇跡,但從1998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西方目前有種“20年大限”理論,認為東方國家的經濟持續增長不會超過20年。劉偉認為,“20年大限”理論之所以不會在中國出現,既有制度因素,也有政策原因。從制度上看,中國的改革除促使了産業結構的升級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資本和勞動的效率,從而促使經濟不斷增長。從政策上看,中國實行了擴大內需的政策,而且已形成共識。因此,中國今後仍然保持8%左右的增長速度是可能的。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近日發表演講認為,儘管未來3至5年中國經濟面臨很多挑戰,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態勢將保持30年或更長時間。林毅夫表示,中國目前的生産能力過剩等問題,與國外由於泡沫經濟而産生的通貨緊縮不同。中國生産能力過剩是在1993年後的一段時間裏盲目投資過熱造成的。現在政府加大了投資力度以及中國農村擁有的大量存量消費市場,因此,中國經濟依然會保持較高發展速度,並且能夠比較快地改變目前的現狀。
經濟學家肖灼基在今年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期間發表了對中國經濟的看法。他認為,7%的經濟增長速度能夠實現,而且必須實現。一方面,中國必須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逐步縮小與國際間的差距,由總體小康進入普遍小康;另一方面,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面臨的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而這種競爭主要是國家經濟實力的競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快發展。從今年國內總體形勢來看,7%的目標完全能夠達到。我國內需潛力還很大,只要內需發動起來,消費品市場就會發揮作用,投資也會保持繼續增長的速度。因此,今年經濟完全能夠保持7%的增長速度,甚至可能超過這個速度。
經濟學家樊綱近日表示,中國經濟發展目前處於一個理想的狀態,在全球化過程中,中國面臨的機遇在全部發展中國家中處於非常好的地位。樊綱在這份題為《變革時代經濟形勢及資本市場分析》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目前經濟增長率為8%,在中國經濟已進入到市場競爭狀態下,經濟增長達到目前的狀況是一個很好的平穩狀態。他分析指出,這种經濟形勢在可預見的將來將保持下去,至少一兩年時間內這個趨勢會保持下去。我國投資正在逐步恢復增長。外資的增長正在帶動民間投資的增長,包括民營、股份制、國營企業等正在恢復增長,去年達到13%,今年可能達到15%至16%,甚至更高。這樣支撐起來的經濟增長比較紮實。另外,中國外貿和出口目前正在恢復增長,中國的消費也比較穩定。(趙承 齊中熙)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