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消息:鱗次櫛比的建築群落為上海城市平添生氣,高樓聳立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已成為上海的“城市名片”。420米高的金茂大廈、恒隆廣場、明天廣場……一些風格新穎、設計獨特的高層建築體現了上海國際大都市的風貌,但高層建築增速過快引起了眾多專家的擔憂,有關部門對此高度重視。記者昨天獲悉,上海正在醞釀有關管理辦法,使中心城區住宅的凈容積率控制在2.5以內,辦公樓控制在4以內。
統計數字顯示,目前上海市20層(約60米高)以上的高層建築約有1600多幢,其中30層以上(約100米高)以上的超高層有265幢。一些城市規劃、建築專家指出,從城市發展的規律上看,高層建築的存在是合理的,但如果數量過多,佈局無序,就會給城市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舉例來説,一座500米高的超高層建築,相當於把一條大街豎起來,人們在此類“垂直交通”中生活、工作所遇到的困難遠遠超過一般建築。高層建築尤其是超高層建築造價和維護費用昂貴,防火、防震等安全性能也容易引發人們憂心。同時,高層建築也是城市“熱島效應”産生的主要根源,並容易造成日照量不足、光污染等不利影響。
儘管高層建築的負面效應已為一些開發商所認識,但受土地資源緊張、土地級差高等因素影響,眾多房地産開發商仍在千方百計增高建築高度,以追求最大限度經濟效益。看來,要從根本上遏制高層建築過快的增長勢頭,必須從源頭上採取措施。據透露,上海將根據不同的城市功能分區和景觀、環境、風貌要求,在各個區域採用不同的控制高層的辦法:有些區域允許高層建築發展,有些區域則嚴格控制或禁止再建高層,以形成錯落有致的城市輪廓線。有關部門還在考慮,加強土地一級市場的調控,以確保地塊的合理使用。例如,目前房地産開發商在投身舊區改造時,仍以協議方式獲得土地,而今後舊區改造地塊也有望納入土地招投標機制。此外,建立土地收益的調節機制,也有助於鼓勵開發商因地制宜,建造更多建築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