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14日電:我國最大金融城市上海以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為目標,經過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先行先試,銳意進取,取得很大進展,其市場框架已基本確立。
日前召開的上海金融工作會議提供的數據顯示,上海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證券、保險和外匯交易市場,全國銀行卡中心、黃金交易中心先後落戶,票據市場也具雛形,由證券、貨幣、外匯、保險和商品期貨等市場構成的比較健全的全國性金融市場體系已在上海形成並不斷完善。上海金融中心的規模實力、技術水平、集聚能力和輻射功能正日益增強。
上海金融業對外開放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迄今已有外資保險營業性外資金融機構51家,約佔全國營業性外資金融機構總數的三分之一。在滬外資金融機構代表處72家,外資銀行存貸款和總資産均佔全國半壁江山。
在此基礎上,上海市委、市政府決定大力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信用氛圍和中外資銀行依法合規經營、平等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
上海將通過政策導向和業務指導,促進國有商業銀行加快綜合改革;引導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進行合理的市場定位;支持整合地方金融資源發揮資源聯合規模效應,計劃加快上海市農村信用社聯社的股份制改造,鼓勵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和租賃公司在重組規範的基礎上拓展市場空間。
上海將繼續大力培育和發展市場。在近幾年外匯、貨幣、銀行卡、黃金等全國性金融市場相繼在滬啟動之後,鼓勵更多商業銀行在上海設立票據專營機構,逐步培育全國性票據市場;創建外幣同業拆借市場,加快組建貨幣經紀公司,建立和健全貨幣經紀人制度;積極爭取中資銀行在上海全面開辦人民幣同業借款業務。
上海將鼓勵金融創新,努力建成我國金融産品的研發中心、金融行業標準設計中心和行業自律的示範中心。上海鼓勵各商業銀行在合法經營的前提下,根據市場需要和國際慣例,不斷開發新産品、新業務,擴大中間業務。目前正抓緊離岸金融業務試點,並將逐步擴大試點範圍。
上海還將加快與國際接軌步伐,積極支持外資銀行在上海展業,吸引更多外資銀行前來開拓市場,尋求發展。
保險業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重要支柱
經過近10年先行先試的探索,上海保險業對外對內開放成績斐然,日益成為上海經濟高速發展的有效增長動力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國保監會上海保監辦主任周延禮日前在上海金融工作會議上説,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程中,作為其重要産業之一的保險業迅速、健康地發展,保險機構數量大量增加,機構類型日趨多樣化,已從1992年僅有3家中資國有公司擴大到各類中外保險公司35家、保險仲介機構35家和外資保險機構代表處41家。一個以中資機構為主,中外公司並存,各類企業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開放性保險市場格局基本形成。
上海保險業保費收入在近6年時間裏增長了6倍多,今年全市保費收入可望突破200億元,約佔全國保費總收入的8%多。産險服務基本覆蓋企業、家庭、學校、醫院等各種社會團體組織,公眾責任保險、職業責任保險、信用保險、家庭房屋保險等各類新險種不斷涌現;壽險投保人已從企業、團體逐步擴大到家庭和個人,保險已成為上海家庭和個人理財、養老、醫療的重要工具和市民生活新的組成部分。
上海保險業的開放層次也不斷提高,合資、獨資成為引進外資的主要形式,中方合資夥伴也由過去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擴展到各類大型工商企業集團。
周延禮指出,與成熟保險市場相比,上海保險業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國有保險公司機制不活;誠信服務、規範發展仍是當務之急;人才教育和培訓問題日漸突出。今後,上海保險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將進一步提高,保費將出現一定程度的分流,中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保險人才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
為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上海將加快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中國保監會和各家國有保險公司正在抓緊制定實施方案,上海保監辦正密切關注各國有公司的改革動態。上海保險市場將進一步擴大對外和對內開放,吸進更多外資公司加盟,以改善現有保險業結構,特別是增強再保險市場和保險仲介市場的功能。上海將在保險業的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上制訂一系列新政策;更加密切地關注新産品開發、銷售環節和保險資金運用方面可能出現的新風險,加強對個人代理人和兼業代理機構的管理;還要進一步規範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
上海證券期貨市場面臨內外競爭新挑戰
中國證監會上海證管辦主任沈重英日前説,取得巨大發展的上海證券期貨市場,在入世後國際國內經濟金融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下,正面臨一系列新挑戰,亟需提升創新能力。
沈重英在上海金融工作會議上指出,這些挑戰主要來自國際資本市場跨入全球混業經營、國內經濟發展出現集中爭奪金融資源等新變化。而與此相對的是,上海資本市場結構矛盾比較突出,市場功能還有缺陷,主要表現在:市場投資者以中小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還遠遠不夠;交易品種以股票為主,債券市場尤其是企業債券市場還很不發達,金融資産證券化産品還是空白;期貨市場的交易品種較少,石油等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商品期貨尚未推出;指數期貨等金融衍生産品遠未發展;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尚未充分發揮;證券期貨市場良性聯動機制遠未真正形成等。
沈重英説,當前全球資本市場的競爭在信息技術和金融衍生工具發展的雙重推動下日趨激烈,跨國界資本流動日益頻繁。許多交易所謀求跨國界合併與結盟,擴大市場的覆蓋範圍,爭奪世界資源;許多大型金融公司通過兼併實現重組;信息通訊技術的進步也降低了市場交易成本,驅動市場擴張,使大規模和快速的資本交易成為可能;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産業之間的分工日益模糊,混業經營成為國際金融機構發展的主流。國內各地也把加快金融市場發展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保證。一些地方大力加強公司重組工作,明確將資産重組作為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重心,減少國有股權比重,引入國外戰略投資者;一些地方大力推動證券機構的合併重整和增資擴股,加快與跨國大型證券機構合資、合作;一些地方還積極開展創業板市場籌備。
面對這些挑戰,上海資本市場發展亟待提高創新能力。沈重英呼籲,要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就必須加快資本市場改革和創新,進一步拓展資本市場功能。他透露,今後一段時間上海證券期貨市場的監管工作任務是,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一步營造良好的資本市場環境,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創新,促進市場主體不斷提高質量,繼續高度重視風險防範,加強監管協作,保證市場平穩運行。(汪洪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