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土地市場的三次易牌,可以説明土地市場改革所必經的艱難歷程。”山東省國土資源廳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説,
1993年,山東省正式實行國有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1994年,淄博市土地管理局率先建立了全省首家土地市場。然而,市場雖然有了,土地使用權的交易卻仍私下進行。眼看土地市場“門前冷落車馬稀”,土管局只好摘下了土地市場的牌子。
斗轉星移。淄博土地市場的第二次掛牌已在6年以後。修訂後的《土地管理法》正式頒布實施,土地使用權的有償轉讓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得以確認。在社會和市場的呼聲中,2000年6月,淄博市再次建立起了土地交易市場,名曰“淄博市土地有形市場”。加上“有形”二字,意在土地交易將從灰色的隱形交易走向陽光下的公開交易。但是,由於土地收購儲備制度的缺位,市場內並沒有可以用來交易的土地,儘管人們對土地作為商品的意識也大大加強了,市場仍然陷入了“有市無貨”的尷尬,淪為一個辦理土地交易手續的辦事機構。
事隔一年之後的仲夏六月,淄博市再次挂出了“土地交易市場”的牌子。這一次,挂得堅定而自信。2000年底成立的土地儲備中心已經收回、收購了159宗14798畝土地,並真正實現了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同時建立起了從土地報件、受理登記、評估收費到最後發證的“一條龍”服務。年底,在淄博市土地拍賣大廳裏,這個市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第一槌成功敲響,5114.2平方米國有土地拍出了382萬元的好價錢。而且這次拍賣所得全部由政府用於安置破産企業的職工。從淄博市國土資源局傳來的最新消息説,到今年6月中旬,全市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收益已達到5031萬元。
淄博土地市場的三次易牌可以説是山東土地變革的一個小小縮影。2001年,山東省各地土地拍賣聲可謂是此起彼伏,政府土地收益達到50億元,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鄧衛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