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全文)
第八章 軍隊與人民
中國的國防是人民的國防,中國武裝力量屬於人民。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努力為人民服務,是中國武裝力量的重要職責。加強軍政軍民團結,是依靠人民建設國防和軍隊的重要政治基礎。
擁軍優屬和擁政愛民
軍民一致、軍政一致,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是國防和軍隊建設一貫堅持的基本原則。擁軍優屬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社會團體和人民群眾開展的擁護軍隊、優待現役軍人親屬及革命烈士親屬的活動。擁政愛民是人民軍隊開展的以擁護政府、熱愛人民為主要內容的群眾工作。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光榮傳統,在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中顯示了巨大力量。
新中國成立後,擁軍優屬工作逐步法制化、規範化。國務院相繼頒布《革命烈士褒揚條例》、《軍人撫恤優待條例》、《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等,制定出臺有關轉業軍官安置、軍官配偶隨軍就業、維護軍人及其親屬合法權益的政策制度。國家民政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在每年元旦、春節和“八一”建軍節期間都聯合發出通知,對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進行部署。十多年來,有60多萬轉業軍官、700多萬退役士兵、5萬多傷殘士兵、90多萬軍官配偶得到妥善安置,10多萬軍隊離退休幹部和無軍籍職工的政治、生活待遇得到落實,軍人子女入學入托享受優惠政策。2004年8月,國務院、中央軍委頒布新修訂的《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大幅度提高優撫對象的撫恤補助標準,拓展優撫對象的社會優待範圍和內容,完善了適合中國國情的軍人撫恤優待制度。
各級人民政府把擁軍優屬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積極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主動配合部隊完成教育訓練、戰備執勤、科研試驗和軍事工程建設等任務,做好場地徵用、道路保障、物資供應等工作。動員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開展科技擁軍、智力擁軍活動,建立科技擁軍基地,幫助部隊培養各類人才。組織社會力量幫助基層部隊改善生活條件,優先保證部隊糧油水電供應,幫助修建營區和生活區,建立副食品生産基地和文化活動場所,幫助近百萬軍烈屬家庭解決生活、住房、醫療方面的困難。地方各級政府建立維護軍人及其家屬合法權益的工作機制,各基層法院成立涉軍案件合議庭,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建立軍人軍屬法律援助中心,依法解決和調解部隊官兵涉法問題。近兩年來,先後有300多個市(縣)、2000多個單位和1000多名個人在擁軍優屬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績,受到國家和有關部門的命名錶彰。
人民解放軍發揚優良傳統,堅持把擁政愛民作為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部隊建設的總體規劃。各級政治機關均設有專門組織機構,組織開展擁政愛民活動,建立軍地關係協調機制。軍隊自覺尊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支持和配合地方工作。嚴格執行國家政策法規,熱愛和尊重人民群眾,幫助人民群眾排憂解難。十多年來,先後建立扶貧聯絡點近4萬個,扶持370多萬貧困人口走上富裕道路,援建貧困地區中小學2800多所,資助50多萬失學少年兒童重返校園。
在地方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軍隊和武警部隊基層單位同駐地基層單位或組織共同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國先後建立3萬多個共建點。各基層部隊積極參加駐地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行業活動,義務向社會開放軍史陳列館、英雄連隊榮譽室和英模人物紀念館,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民族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地方支持部隊培養軍地兩用人才,幫助基層單位改善和豐富軍營文化生活。
參加和支援國家建設
人民解放軍和武裝警察部隊,在完成教育訓練任務的同時,積極參加和支援國家的各項建設事業。參加國家和地方的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支援農業和扶貧開發工作,轉讓科學技術成果、協助技術攻關、幫助培訓人才,支持城鄉社會公益事業發展,騰讓部分軍事用地和營房設施,開放部分軍用機場、港口碼頭、通信線路。
總參謀部、總政治部規定,全軍部隊每人每年義務參加國家建設的時間平均不得少於八天。在保證軍事需要的前提下,可抽調部分車輛、機械、艦船、飛機等裝備支援地方經濟建設。工程兵部隊可成建制參加國家和地方的工程建設。武警黃金、森林、水電、交通部隊,直接參加國家經濟建設。
兩年來,軍隊援建省級以上重點工程490多項,向地方轉讓科技成果500多項,100多所軍隊醫院對口支援邊遠貧困地區地方醫院,測繪、氣象、給水等技術部隊為地方提供大地勘測、氣象預報、水源勘探等服務,軍隊院校和科研院所為地方建設培養急需人才10多萬名。武警部隊參與100多項國家和省級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在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重點工程建設和地質勘探、森林防火、公路建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後有350多萬軍隊幹部轉業到地方工作,活躍于國家建設的各個領域。在改革開放以來安置的150多萬名軍隊轉業幹部中,54萬多人被評為各級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1萬多人被評為優秀企業家,33萬多人擔任縣(處)級以上領導職務,不少人走上省(部)級領導崗位。
參加搶險救災
參加搶險救災,是國家和人民賦予軍隊和武警部隊的重要使命。在搶險救災中,軍隊和武警部隊主要擔負解救、轉移和疏散受困群眾,排除或控制重大險情、災情,保護重要目標安全,緊急搶救和運送重要物資,搶修道路、橋梁,進行潛水作業、核生化救援、重大疫情控制和醫療救護,協助地方人民政府開展賑災和災後重建等任務。平時注意了解掌握有關災情、險情信息,同地方人民政府建立信息通報制度,制定搶險救災預案,開展搶險救災訓練,並在軍隊指揮院校開設搶險救災專業課程。在搶險救災中,軍隊和武警部隊接受軍地聯合指揮部的指揮和調動。
兩年來,軍隊和武警部隊參加抗擊洪澇、颱風、地震、林火和疫情等重大自然災害120多次,減少經濟損失上百億元。僅武警部隊就出動兵力24萬多人次,搶救和轉移遇險群眾23萬多人,搶運物資260多萬噸。2003年,軍隊和武警部隊全力支援地方抗擊“非典”鬥爭,出動3.7萬名官兵協助駐地控制疫情,組織防疫力量對重點部位、重點場所和疫情多發地區進行大面積消毒,18所軍隊醫院精心救治“非典”病人420多名。軍事醫學科學院率先在國內分離出非典型傳染性肺炎的病原體,研製出快速診斷試劑。來自各部隊的1383名醫護人員,在北京小湯山醫院連續奮戰50多天,精心救治“非典”患者680名。
執行群眾紀律
人民解放軍的群眾紀律,是全體官兵同人民群眾交往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嚴格執行群眾紀律,是軍隊贏得人民擁護和支持的保證。
人民解放軍在建軍初期就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明確提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説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等群眾紀律。新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和軍委、總部制定的一系列新規定,要求軍人著軍裝外出必須軍容嚴整、不得經商和從事本職以外的有償服務活動、不得以軍人名義和肖像做商業廣告等,豐富和完善了群眾紀律的內容。
各部隊把嚴明群眾紀律作為一項經常性的重要任務,開展群眾紀律教育,檢查監督群眾紀律執行情況,嚴格約束官兵的社會活動行為。駐城市部隊警備司令部經常派出糾察隊,部隊在重大節日和外出執行任務時派出群眾紀律檢查組。定期走訪駐地有關單位,及時查處違犯群眾紀律的行為。駐少數民族地區部隊嚴格執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自覺尊重少數民族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
第九章 國際安全合作
中國堅持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與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致力於推動各種形式的國際安全對話與合作。
戰略磋商和對話
近年來,中國加強同有關國家在安全與防務領域的雙邊及多邊戰略磋商和對話,促進了相互信任、交流與協作。
隨著中俄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深入發展,兩國建立了高層會晤機制,就重大問題交換意見。兩國相關部門也就重要戰略問題進行磋商。2003年,兩國就朝鮮半島核問題、伊拉克、中東及其他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形勢和雙邊關係問題,進行了多次副外長級磋商。2004年,兩國舉行了副外長級反恐工作組會議和戰略穩定磋商。中俄兩軍于1997年建立磋商機制,2003年、2004年兩國總參謀部舉行了第七、第八輪戰略磋商。
中美兩國在防擴散、反恐和雙邊軍事安全合作等領域保持磋商。兩年來,中美舉行了三輪副外長級戰略安全、多邊軍控和防擴散磋商,第六次國防部副部長級防務磋商,第三、第四次反恐磋商和第二次金融反恐磋商。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框架下的海空軍事安全工作小組,分別在夏威夷和上海舉行第三、第四次會議。
中國廣泛開展與其他國家的戰略磋商和對話。1997年中法兩軍建立戰略對話關係,迄今已進行七輪磋商。2003年10月和2004年3月,中英兩國進行了兩輪戰略安全對話,並確立中英戰略安全對話機制。中國在2003年4月與南非簽署兩國國防部關於建立防務委員會的協議,10月與澳大利亞舉行第七次戰略防務磋商。2004年7月,中德兩軍舉行第二輪戰略磋商。中國還與加拿大、墨西哥、意大利、波蘭、新西蘭等國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安全磋商和對話。
中國重視與周邊國家的安全磋商。2003年7月,中國與巴基斯坦舉行第二次防務與安全磋商。9月,中泰兩國國防部舉行第二次安全磋商。2004年1月、10月,中日舉行第四、第五次防務部門安全磋商。4月,中蒙舉行首次防務安全磋商。9月,中吉、中哈兩國國防部先後舉行第二次戰略磋商。10月,中澳舉行第八次戰略防務磋商,中泰舉行第三次國防部安全磋商。
地區安全合作
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奉行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積極推動亞太地區安全對話合作機制的建設。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三年多來,已建立起較完善的機構體系和法律基礎,順利啟動安全、經濟等領域的合作,正發展成為促進地區安全、穩定和發展的重要機制。2003年,《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和《關於地區反恐怖機構的協定》正式生效,舉行了總檢察長、國防部長會議和聯合反恐軍事演習。2004年1月,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和地區反恐機構分別在北京和塔什幹正式啟動。6月,上海合作組織塔什幹峰會簽署《塔什幹宣言》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於合作打擊非法販運麻醉藥品、精神藥物及其前體的協議》。上海合作組織還建立了成員國安全會議秘書定期會晤機制,加強安全合作。
中國高度重視東盟地區論壇(ARF)的作用,致力於論壇的健康發展。在2004年舉行的第十一屆論壇外長會議上,中方提出東盟地區論壇今後發展應注意以下幾點:繼續堅持論壇性質,堅持協商一致、循序漸進、照顧各方舒適度等基本原則,充分調動全體成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繼續鞏固和加強建立信任措施活動,同時積極探討預防性外交問題,逐步探索出適合本地區特點和現實需要的預防性外交合作方式與途徑;逐步擴大國防官員的參與,促進各國軍方交流與合作,發揮各國軍方在增進相互信任方面的重要作用;重點在反恐和打擊跨國犯罪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加強合作。中國和緬甸作為兩主席,分別在北京和仰光舉辦了2003-2004年度論壇建立信任措施會間會。2004年9月,中方在雲南省昆明市承辦了“ARF毒品替代發展研討會”。2004年11月,中方成功承辦了“東盟地區論壇安全政策會議”首次會議。
2003年10月,中國、日本和韓國領導人舉行第五次會晤,發表《中日韓三方推進合作聯合宣言》,決定三國在東亞地區加強包括安全對話,促進國防或軍事人員之間廣泛交流,裁軍、防擴散和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等領域的合作。
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
中國高度重視與各國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主張採取綜合措施,標本兼治,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
近年來,東盟與中國(10+1)、東盟與中日韓(10+3)框架下的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逐步展開。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領導人簽署《中國與東盟關於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聯合宣言》。2003年4月,中國-東盟領導人在泰國曼谷舉行關於非典型傳染性肺炎問題的特別會議,併發表聯合宣言。2004年1月,雙方簽署《中國與東盟關於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倡議並參加了2004年1月在曼谷舉行的首屆東盟與中日韓打擊跨國犯罪部長級會議,並提交了概念文件。會議同意建立東盟與中日韓打擊跨國犯罪合作機制,並通過了《首次東盟與中日韓打擊跨國犯罪部長級會議聯合公報》。
中國繼續加大參與國際反恐合作力度。支持聯合國特別是安理會發揮主導作用,認真執行安理會有關反恐問題決議,數次向安理會提交執行第1373號決議情況的報告。支持和參與制訂《關於國際恐怖主義的全面公約》和《關於制止核恐怖主義行為的國際公約》的工作。2003年1月,中國在安理會反恐問題外長會議上提出深化國際反恐合作四項主張。中國還與俄羅斯、美國、巴基斯坦、印度、英國、法國、德國等開展了反恐交流與合作。
人民解放軍積極參與聯合反恐、海上搜救、打擊海盜、打擊制販毒品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2003年5月,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國防部長在莫斯科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關於舉行“聯合-2003”反恐演習的備忘錄》。2003年8月,中、哈、吉、俄、塔五國軍隊在哈薩克斯坦烏恰拉爾市和中國新疆伊寧市附近地區,成功舉行了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首次多邊聯合反恐演習。2004年8月,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軍隊在中巴邊境地區舉行代號為“友誼-2004”的聯合反恐軍事演習。2003年10月、11月,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分別與來訪的巴基斯坦、印度海軍艦艇編隊,在中國沿海舉行了海上聯合搜救演習。2004年3月、6月、10月,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分別與法國、英國和澳大利亞海軍艦艇編隊在黃海海域舉行了海上聯合搜救演習。
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
中國一貫支持並積極參與符合《聯合國憲章》精神的維和行動,主張聯合國維和行動應切實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及公認的維和行動原則。中國繼續支持聯合國維和行動改革,希望進一步加強聯合國的維和能力。
中國自1990年首次向聯合國維和行動派遣軍事觀察員以來,已先後向13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事人員3362人次。包括軍事觀察員785人次,向柬埔寨維和行動派出工兵部隊兩批共800人,向剛果(金)維和行動派出工兵和醫療分隊三批共654人,向利比裏亞維和行動派出運輸、工兵和醫療分隊兩批共1116人,向聯合國維和部派出7名參謀軍官。自2000年1月起,中國已向東帝汶等6個任務區派遣維和警察404人次。2004年,中國共向東帝汶、利比裏亞、阿富汗、塞黑科索沃地區和海地派遣59名維和警察,並應聯合國請求,向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派遣首支125人的成建制維和警察分隊。在過去十四年中,中國先後有6名維和軍事人員在執行任務中犧牲,數十人負傷。
目前,中國有845名維和軍事人員在聯合國8個任務區執行維和任務。其中,軍事觀察員66人,赴剛果(金)工兵分隊175人、醫療分隊43人,赴利比裏亞工兵分隊275人、運輸分隊240人、醫療分隊43人,聯合國維和部參謀軍官3名。
軍事交流
人民解放軍積極開展對外軍事交流與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軍事外交局面。
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建立軍事關係,在100多個駐外使館設立武官處,有85個國家在中國設立武官處。兩年來,人民解放軍高級軍事代表團出訪60多個國家,有70多個國家130余批軍隊領導人來訪。中俄軍事關係繼續保持良好勢頭。2003年10月,中國國防部長在時隔七年後首次訪美。2003年5月,日本防衛廳長官五年後再次訪華。2003年4月和2004年3月,印度、中國國防部長實現多年後的首次互訪。中國與歐洲國家的軍事交流向縱深發展。中國深化與周邊國家的軍事關係,加強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軍事交流,繼續向一些國家的軍隊提供人員培訓、裝備器材、後勤物資、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援助。
2003年10月,人民解放軍首次邀請15國軍事觀察員觀摩由北京軍區組織的“北劍-0308U”聯合演習。2004年9月,邀請外軍觀察員觀摩海軍組織的“蛟龍-2004”演習。同月,邀請周邊16國軍隊領導人或軍事觀察員及其駐華武官觀摩濟南軍區組織的“鐵拳-2004”演習。2004年6月,邀請15國駐華海軍武官觀摩中、英海上聯合搜救演習。人民解放軍也分別派團觀摩了俄羅斯、日本的軍事演習,以及美、泰、新加坡三國聯合軍事演習。2003年10月至11月,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對美國關島、文萊和新加坡進行友好訪問。英國、俄羅斯、美國、巴基斯坦、印度、法國、印度尼西亞等國海軍艦艇編隊相繼訪華。人民解放軍對外軍事學術交流日益活躍,軍事科學院等科研機構與國外軍事科研機構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活動。人民解放軍擴大派出和接受軍事留學生的規模,近年來向20多個國家派出軍事留學生1000余名。19所軍事院校分別與美國、俄羅斯等25個國家的相應院校建立校際對口交流關係。兩年來,91個國家的1245名軍事人員到中國軍事院校學習,其中有44國的軍官參加了國防大學第五、第六期國際問題研討班。
第十章 軍控、裁軍與防擴散
近年來,國際軍控、裁軍與防擴散領域取得一些積極進展,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擴散等問題日益成為影響國際安全局勢的重要因素。中國政府主張,國際社會應維護國際軍控、裁軍與防擴散條約體系,促進其普遍性,加強其有效性和權威性;堅持多邊主義,發揮多邊軍控、裁軍和防擴散條約機構的作用和影響;在現有國際法基礎上,努力通過政治、外交手段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帶來的挑戰;採取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法,既要關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安全威脅,又不忽視産生這些問題的社會和經濟根源。
致力於防擴散努力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擴散不利於世界的和平與安全,也不利於中國自身的安全。防擴散符合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的共同利益,並已成為國際共識。
中國重視防擴散問題,奉行不支持、不鼓勵、不幫助別國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政策,堅決反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積極參與國際社會解決有關防擴散問題的外交努力。2003年12月,中國政府發表了《中國的防擴散政策和措施》白皮書。
中國已建立起一整套涵蓋核、生、化和導彈等各類敏感物項和技術的出口控制法規體系,採用了出口經營登記管理制度、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保證制度、許可證管理制度、清單控制方法、全面控制原則等國際通行的出口管制措施,明確了有關違法、違規行為處罰措施(條款)。中國的防擴散出口控制與國際通行做法基本一致。
中國有關部門已經並將繼續採取有力措施,確保相關法規的貫徹落實。中國建立了出口管制跨部門審批協調機制;組建了國家出口管制專家支持體系;頒布實施了《敏感物項和技術出口許可證管理目錄》;正在修訂有關出口管制條例及其控制清單;為迅速、有效地處理突發性擴散個案,建立了應急協調機制;依法對違反出口管制法規的行為進行處罰。
中國積極發展與有關多邊出口控制機制的關係,已正式加入“核供應國集團”,並提出加入“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的申請。中國與“瓦森納安排”建立了對話機制,與“澳大利亞集團”也保持著接觸。中國還加強了與有關國家的防擴散出口控制情報交流和執法合作。
中國支持聯合國在防擴散領域發揮應有的作用,希望安理會通過的1540號防擴散決議得到有效執行。中國已于2004年10月向安理會防擴散委員會遞交報告,全面介紹中國政府執行決議的情況。中國對所有有助於維護和加強國際防擴散機制的建議持開放態度,願與各方進行深入探討。
推動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
當前推動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的關鍵,是打破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的僵局。中國于2003年8月宣佈接受“五國大使方案”關於外空特委會職權的修改建議,並準備參加對五國大使工作計劃方案的協商一致,希望其他有關方面也能作出積極回應。
中國支持裁談會儘快就核裁軍、“禁止生産核武器用裂變材料條約”談判、無核武器國家安全保證、防止外空軍備競賽四大議題開展實質性工作。
中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始終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承諾無條件地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與任何國家進行核軍備競賽。中國支持國際社會就核裁軍問題展開實質性討論。
“禁止生産核武器用裂變材料條約”對防止核擴散、促進核裁軍進程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支持儘快談判締結該條約。
當前形勢下,對無核武器國家提供安全保證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趨突出,中國支持就該問題談判締結一項國際法律文書。中國是五個核武器國家中唯一承諾無條件地不對無核武器國家或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國家。中國呼籲其他四個核武器國家做出同樣保證。
外空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産。中國希望國際社會儘快採取行動,談判締結一項防止外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的國際法律文書,確保外空的和平利用。
中國贊成在多邊軍控機制內討論和處理“恐怖主義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放射性武器”以及“遵守國際裁軍、軍控與防擴散條約”等問題。
在其他國際多邊軍控進程中,中國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積極參與加強《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有效性的多邊努力,為維持並推動生物領域的多邊軍控進程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支持東盟、中亞等周邊國家建立無核武器區的努力,與東盟就《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達成了原則一致,參加了五核國與中亞有關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及議定書的磋商。中國還參加了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會議、聯合國裁軍審議委員會會議、《不擴散核武器條約》2005年審議大會籌備會議、《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第一次審議大會和締約國大會等會議。
履行國際軍控與裁軍義務
中國認真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一貫主張維護條約的權威性,努力促進條約的普遍性。
中國支持和參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保障監督活動。中國是五個核武器國家中第一個完成保障監督協定附加議定書生效所需國內法律程序的國家。
中國政府堅定支持《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支持條約儘快生效。在條約生效之前,中國繼續恪守“暫停試”承諾。中國重視《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籌委會工作,支持和參加籌委會工作。
中國繼續認真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各項義務,在2003年順利接待禁化武組織11次視察。中國政府根據公約承擔的各項義務已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履行,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履行相關義務的籌備工作也在加緊進行。2003年,中國繼續按時向聯合國提交《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建立信任措施情況的報告。
中國領土上至今還有日本遺棄的大量化學武器,嚴重威脅中國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和生態環境。中方敦促日方切實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義務,按照中日兩國政府簽署的《關於銷毀中國境內日本遺棄化學武器的備忘錄》,儘早開展實質性銷毀工作。
參與軍控領域的人道主義努力
中國支持聯合國在打擊小武器非法貿易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重視並認真落實聯合國小武器大會通過的《行動綱領》,支持談判締結一項“識別和追查非法小武器”的國際文書,並以建設性態度參與談判工作。中國已于2002年簽署《槍支議定書》,目前正在為批准議定書做準備。
中國政府繼續支持並參與《特定常規武器公約》專家組工作,推動有關工作取得進展。繼批准公約第一條的修正案之後,中國正準備批准《戰爭遺留爆炸物議定書》。
中國一貫重視解決地雷引發的人道主義問題。在嚴格履行經修訂的《地雷議定書》的同時,加強與《渥太華禁雷公約》締約國的溝通與交流。中國繼續開展國際掃雷援助活動,繼2002年向厄立特裏亞提供掃雷援助後,2003年再次派專家組赴該國指導掃雷,共為厄方培訓120名掃雷專業人員,並向厄方捐贈一批掃雷裝備。2003年,中國加入總部設在紐約的“地雷行動支助小組”。2004年4月,中國與“國際禁雷運動”澳大利亞分會在雲南省昆明市聯合舉辦“人道主義掃雷技術與合作國際研討會”。
責編: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