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時空連線:中國入世一週年 展望改革開放新局面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3日 11:21)


  在2001年11月10日,那一天成為了中國全部完成入世手續的一個標準的紀念日。到了今年的11月10號,中國入世已經一週年了,在大家的心目中對這種感受是非常深的。恰逢“十六大”的召開,而在“十六大”的報告中,江總書記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開放水平,並且對改革開放這個領域進行了專門的闡述。

  針對這個話題,《時空連線》請來了兩位嘉賓,第一位是“十六大”代表、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的總裁胡茂元。第二位是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和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的常務理事張伯裏

  主持人:張院長,有很多媒體稱今年為“入世元年”,在入世元年我們似乎更習慣應對,應對挑戰大家如何應對,似乎都是對引進來我們做好應對的方式,但是在元年的時候提出走出去,是否有點早?


  張: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作為一個參與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的主體,實行對外開放,最初應該是從引進來起步的。但是發展了20多年的改革開放走到今天,伴隨著中國加入WTO這樣一個新的形勢,中國的實力,特別是對外開放的各種基礎實力慢慢具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宣佈,或者説我們實施走出去的開放戰略,應該説是恰逢其時。從國際局勢來看,正像總書記在這次十六大報告中談到的,經濟全球化和其它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對中國來説就是不進則退,形勢逼人。

  主持人:其實在談到走出去的時候,大家感性的認識就是説,這是一個很好的舉措。但是以我們的能力該怎樣走出去呢?比如説,胡總,這可能就要問您了,大家一提到“上汽”的時候覺得這是引進的代表。既然我們説要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從“上汽”自己的感覺來説這兩者結合的怎麼樣?

  胡:上汽集團抓住了這樣一個機遇,用好了這樣的機遇,引進了技術,引進了管理,引進了人才,使我們上海汽車工業有了這樣一個很快的從小到大的發展。但是,上汽集團不僅僅是引進來,實際上我們已經開始走出去。

  主持人:胡總,説得更感性一點,報告中也談到了我們要充分利用兩個市場,一個是面向國內市場,還有一個是國際市場。具體到“上汽”來説,比如我猜想,現在國內市場佔的盤子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面對將來的時候,這兩個市場會不會有一種比例的變化?


  胡: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上海汽車工業的轎車生産以中國市場為主,佔了40%以上。從長遠的情況來看,首先,我們零部件工業發展的戰略,是要從原來的內配套,就是為公司産品進行配套,走向“中華牌”,為全國的整車廠配套。這還不夠,同時還要為世界著名的汽車廠進行配套。這就是我們所要講的一方面。

  主持人:開個玩笑,沒準奔馳、寶馬或者是其它知名品牌的汽車,有些零部件可能用的就是“上汽”生産的?

  胡:對,用的是我們的零件。我們採取了一種叫“搶逼圍”的策略。“搶”,就是搶佔中國的零部件市場。另外還要讓我們的零部件廠走向國際的售後服務市場。還有一個“圍”,就是圍繞世界著名汽車廠的配套市場,就是OEM市場。這三個市場就是將來我們零部件工業走出去的一個戰略方針。我們堅決以成為世界汽車生産基地的目標來建設,到那個時候我們出口的比例有可能比在國內的比例。

  主持人:張院長,沿海開放城市的情況可能是其它一些城市不好比的,那具體到在全國範圍內談走出去,我們靠什麼走出去?

  張:我們分幾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由政府來主導,因為“走出去”作為一個國家戰略,首先應該是有政府主導,然後是由各個地區所推行的適合本地區自己情況的一些開放戰略。那麼再進一步,我倒覺得剛才胡總所談的企業走出去,是我們國家最終能不能真正走出去的一個關鍵。

  主持人:胡總,過去一提汽車工業,往往有人談的是民族汽車工業,您現在好像把這個詞給改了?

  胡:對,我是這樣認為的,並不是我們這個民族不需要自己的意志跟氣概,或者是民族精神,但是作為一個汽車工業來講,作為一個民族工業來講,我認為太狹隘。因為汽車工業發展了100多年,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工業,是一個跨國界的工業。如果我們還停留在原來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概念來講,把它框得太小以後,不利於我們利用世界資源,也不利於我們引進來走出去。這樣的結果,倒過來是閉門造車,結果花的成本高,效率低,效果不好。

  主持人:張院長,針對剛才胡總談到的這一塊,實際涉及對外開放、引進來和走出去,是否在深層次面臨著人們觀念的某種改變?

  張:我們國家開放20多年,最初人們對“開放”的認識,就是發展一些對外貿易,搞一些對外承包工程。慢慢隨著我們國家開放的逐步擴大,人們觀念意識也在發生變化。現在我們實際上已經把對外開放當做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一種途徑。所謂對外開放,實際上是通過這樣一種途徑,參與到經濟全球化裏邊去,然後利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促進生産力的發展,更好地發展我們自己。正像剛才胡總所説的,參與國際分工必然要有不同國家之間在生産上的分工與合作。這樣一種開放,遠遠不是20多年前人們剛剛走進開放這個領域時所能夠想象到的。

  主持人:我想,在過去談改革開放,人們會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叫打開國門。但是打開國門,人們的概念往往是外面的東西呼啦一下子全都進來了。現在我們理解的這個打開國門,其實是為了進出而用的,應該是雙向的。

  張:雙向的,正像我們加入WTO。為什麼説加入WTO是我們的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呢?所謂“新”,就是變成了一種雙方,包括中國和外方,在承擔國際義務條件下的一種互動的開放,所以是一種雙向的。它也更大程度上按照其所承諾的國際義務向我們開放,就是向我們敞開大門。當然我們也要按照我們入世承諾的那些開放義務或者是市場義務向他們開放。

  主持人:胡總,其實大家現在看到的“上汽”,很多都是合資引進的這種發展非常好的一面,但是其實在過去一些日子裏,也有很多對你們過去決策的某種批評,比如,過去也是在開放中引進的桑塔納車可以在國內一賣賣18年,這種現象在新的對外開放的形勢下還會出現嗎?

  胡:我認為這個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隨著世界上著名公司的進入,我們國內的大的汽車廠幾乎都合資了。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地會産生國內市場國際競爭這樣一個格局。實際上從最近幾年來看,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現在沒有一個産品可以吃十幾年,甚至一個産品是第一年銷售很好,第二年就要想辦法促銷了。就拿我們公司來講,在改革開放以前,是幾十年一貫制——上海牌;改革開放以後“桑塔納”我們用了十幾年(18年);近幾年我們是一年一個新車型;到現在,我們已不是一年一個新車型,而是一年一個平臺。所謂平臺就是一個系列。

  主持人:如果説過去我們開放的層次不高的時候,比如説一個桑塔納能賣18年,你的利潤很大,在壟斷的形勢下,企業應該是很幸福的,但是老百姓可能就不舒服了?

  胡:這是保護的情況下面,這種價格的扭曲,跟國際上同樣産品的價格差距很大。我們現在採取一種辦法,過去我們認為我們的成本跟國際上的成本相差30%左右,那麼上汽集團在我們國家進入WTO以後,就採取了一個方針,叫下成本。我們要求每年下降5個百分點,從2000年開始,到現在已經三年時間了,我們一共降低了40幾個億的成本,都已經消化了。我們這40幾個億消化的結果,都是讓給了我們的消費者。

  主持人:剛才胡總談到的這個問題,我想問一下張院長。您認為,我們在新的階段引進來走出去,擴大這種對外開放的新局面,老百姓會從中得到什麼益處?

  張:説到老百姓得到的實惠,應該從兩個層面來看。一種是直接的,一種是間接的。所謂直接的,老百姓作為消費者,自然會從我們進一步擴大開放,包括關稅稅率的降低,得到更廉價的外國工業製品以及其它産品。那麼合姿作為生産者,引進利用外資,通過間接的途徑為百姓服務,僅在我們國家就業方面,這裡的是城鎮就業,每年就吸納2300多萬人,這對於緩解當前我們國家在經濟轉型、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的短暫的下崗問題,是一個很好的緩沖劑。當然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廉價的外國産品如果進來,給國內生産者帶來的衝擊,可能會導致老百姓面臨短暫或者是暫時的下崗,以及收入降低等負面效應。但是我想,作為中國的老百姓,從長遠看,從國家的實力不斷增加,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上升這個大環境角度來看,他們最終是會得到實惠的,而且這種實惠從最近13年來看,非常明顯。

  主持人:張院長,您覺得確立了這個小康目標,和我們在強調“引進來走出去”這樣一個對外開放的格局,他們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這次“十六大”的一個重要內容,要從方方面面去努力。正像總書記報告裏面提到的,關鍵是要抓住以經濟建設為重心。今天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是三匹馬在拉的一輛車。除了國內的投資需求、消費需求之外,第三個需求就是國外需求,也就是跟我們對外開放的各個領域相關的這樣種力量。所以這樣三匹馬拉的中國經濟發展之車,必將對中國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好,非常感謝二位參加到我們的節目當中來,謝謝。

責編:千尋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入世近一年 上海人生活越來越“WTO化”(2002/11/08/ 16:00)
  • 入世後的汽車業:繁榮背後涌動衝擊波(2002/11/11/ 14:25)
  • 入世後的電信業:監管與競爭同行(2002/11/11/ 14:22)
  • 入世一年:中國10大行業標誌性事件回顧(2002/11/11/ 13:52)
  • 入世一週年 多家媒體細數中國成就(2002/11/11/ 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