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入世後的電信業:監管與競爭同行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1日 14:22)

  人民網消息:“中國入世後,國內電信業將是受衝擊最快和最大的行業之一。”一年以前,對國內電信業入世後的前景,人們的預測普遍趨於悲觀。但一年之後的現實,卻著實有點出人意料。

  去年底以來,全球電信業一片愁雲慘霧,相比之下,中國的電信業顯得一枝獨秀:今年1~9月份,全國通信業務收入完成33537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4%。其中,電信業務完成298702億元,比增154%。

  雖然僅一年的數據有其局限性,但在這一年前後所顯露的現實與預測、國內與國際的反差,至少也應讓我們拋開某些感情因素,對中國電信業入世後的走勢作出更為理性的審視。

  入世談判為電信業贏得時間 

  今年3月22日,國內目前惟一的中外合資電信企業————上海信天通信公司開業。有媒體歡呼:“隨著中國入世,國內電信業開放終於打開了一條門縫!中國的電信業今年將迎來一輪外資涌入潮。”

  但這一幕並沒有如期出現。據信息産業部的官員透露,他們迄今仍未收到一家境外通信公司合資的申請。香港電訊盈科擬與中國電信合資組建的合營公司,也是只聞其聲,未見實際動作。細究之下,由AT&T和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合資組建的信天公司在中國入世之前就由國務院特批放行,只不過其成立時間剛好在中國入世之後而已。

  外資的駐足不前其實不難理解。國際電信企業前幾年投資過度,終於在今年引發了全球性的電信危機,不少電信公司因競買3G(第三代移動通信)牌照而巨債纏身,環球電訊、世通公司相繼觸礁沉沒。中國的市場潛力雖然誘人,但許多跨國巨頭已是自顧不暇,自身的現金流都較困難,而在國內開辦電信合資企業,需要的資金量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按去年底公佈的《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經營全國或跨省範圍的基礎電信業務的,其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20億元人民幣,經營增值電信業務的,其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00萬元人民幣。

  更為重要的是,經過這幾年的超常規發展,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網通以及華為、中興等一批民族通信企業迅速崛起,以實力而論,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中國電信業的進入門檻無形中已提高了不少。而這幾年,恰恰也是中國入世電信談判中外各方爭持最為激烈的時期。

  據當初參與談判的專家回憶,在談判中我國主要守住了兩個關鍵點:一是涉及國家主權與安全的國際關口局的控制問題;另一個就是企業的控制權,即外資比例問題。中美雙方在合資比例問題上有過激烈的交鋒,美國堅持增值電信業務要持股到51%,而我國堅決不同意,最後經研究決定,讓了一個百分點,外資可持股到50%;基礎電信業務外資可持股49%。而在與歐盟的談判中,歐盟同樣堅持要在移動通信合營企業中持股51%,中方只讓到50%。但作為補償,移動通信提前兩年開放。

  從某種程度上説,中國的入世談判為中國的電信業應對入世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政府先於企業感受衝擊

  入世首年,國內的電信企業還感受不到太大的影響,但政府所受到的衝擊卻顯而易見。這也應了人們常説的一句話:“中國入世,受衝擊最大的是政府。”

  “打破壟斷,鼓勵競爭。”中國電信業這幾年的改革一直圍繞著這一中心展開。今年5月16日,重組後的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正式掛牌成立,中國電信業5+1(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網通、中國鐵通加上中國衛通)的競爭局面初步形成。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部分地方通信企業認為,政企分開後,企業在人、財、物方面已經與政府分開,企業的經營活動是企業行為,政府對他們沒有什麼可管的。由是一來,在資費、互聯互通、服務質量等方面,種種不規範的現象開始浮出水面,嚴重干擾了電信市場的正常秩序。

  如何根據WTO《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中對電信業的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一個完善而有效的電信市場監管機制,將正在走向有效競爭的中國電信業納入一個有序的軌道,成為電信管理部門在入世首年碰到的首要難題。

  “引入競爭不是不要政府監管。競爭越充分、市場越開放,就越需要政府依照法律法規加強管理。一個集中統一、獨立運作、依法行政的政府監管體系,是保障公平競爭、促進有序發展的必要條件。”信息産業部部長吳基傳對競爭與監管的關係如此闡述。

  今年2月以來,信息産業部接連在其官方網站上發佈了多個關於電信服務質量的通告,將有關方面受理用戶對各家電信企業的申訴情況和立案處理情況悉數公之於眾。同時,對中斷電信網間通信等行為,信産部也依法加大了處罰力度。監管,成為今年中國電信業的“主題詞”。

  提高管制的藝術

  然而,處罰不是監管的代名詞,監管也不是電信管制的全部。如何提高管制的藝術,促進中國電信業的健康發展,將是政府部門在入世首年後將面臨的一個最大考驗。

  放鬆管制是近年來世界各國發展電信業的主流政策。但管制的過分放鬆,也極易造成惡性競爭,從而破壞整個電信業的生態環境。美國世通事件的發生,給中國提供了前車之鑒。如何在世貿組織的法律框架下,在《電信法》的制訂和出臺,3G牌照的發放以及電信資費市場化等方面,制訂出符合中國國情的電信管制政策,促進競爭的良性發展,政府今後仍然任重而道遠。

  對電信企業而言,首年的順境並不意味著可以一勞永逸。經過多年量的增長,中國的電信企業眼下急需質的提高,畢竟,市場終歸也有飽和的一天。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對高增長已習以為常的一些國內主導電信運營商,已開始面對增幅下滑的尷尬,這意味著,提供核心競爭力已是刻不容緩。

  外資今年的保守,並不代表著他們對中國市場的放棄。在渡過危機後,外國公司殺入中國市場是遲早的事。當然,進入的方式,可能會從以前所預測的直接投資,更多地轉向股份的收購。沃達豐今年增持中國移動的股份,已經發出了一個信號。

  而中國的電信企業也確實需要這些國際戰略投資者。他們帶來的不僅是資金,更重要的是全新的管理機制,結果將是企業的國內和國際競爭力的全面提升。從中國電信最近不惜削減過半的募股規模而仍謀求海外上市的決心,我們不難看出中國的電信企業對新鮮的資本和管理機制的渴求。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的中國電信企業,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後塵,涉足艱辛但又非走不可的上市之路。(劉健東)

責編:楊飛洋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中信獲電信牌照 意味成電信運營商?(2002/11/08/ 17:11)
  • 與中國電信南方爭雄 網通南方8公司年內成立(2002/11/08/ 17:04)
  • 中國電信國際配售獲超額認購 李嘉誠4億入股 (2002/11/08/ 09:13)
  • 信息産業部官員透露《電信法》著重破除壟斷 (2002/11/07/ 11:21)
  • 中國電信今在港重新招股 股數比原定減少55% (2002/11/06/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