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崗職工到“小巷總理”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03日 14:14)
新華網南寧10月3日電:對陳萍的第一印像是,這個女人挺精幹——短髮齊頸,暗紅色的西式套裝整潔利落。向全國社會保障檢查組作彙報時,神情鎮定,思路清晰,善於概括,言簡意明。記者後來得知,由她擔任居委會主任的社區去年被評為南寧市城北區文明社區,今年她又作為城北區社區代表,被推薦參評全市先進時,我們並不吃驚。
沒料到的是,她曾是一名下崗女工。這是在和她聊天時得知的,當時她正談到如何確定困難家庭的低保金數量:“……要是老人的子女也都下崗了,就儘量多給他們爭取一點。下崗職工想找個工作真是難啊,這我有親身體會,人家嫌你年紀大了,嫌你技術不對口,一家老小又都等著你這口飯吃,那種絕望沒經歷過的人是很難體會的。”
陳萍今年39歲,曾是小學老師,當過市插銷廠工人,1999年下崗,給私企打過工,後來進入居委會工作,去年通過考試競聘當上了南寧市城北區南鐵北三區居委會主任。
記者問,下崗的經歷對她的工作有什麼影響。“也沒有什麼,”她説:“就是比較能理解困難家庭的處境。”
她説:“南寧現在的低保標準是人均每月190元,這點錢保證一個人吃飯還行,但萬一生場大病,日子就難過了。所以居委會不能滿足於發低保金,還得做很多服務工作。比如推薦有勞動能力的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還要想法為困難戶爭取優惠政策。有個人叫龐貴生,小時候右腿被火車軋斷了,現在享受低保,愛人也沒有工作,大女兒上高中,每年得1000多元錢,小女兒上小學五年級。我們就通過殘聯幫他小女兒申請了免費讀書。還有個老太太劉仕愛,70歲了,老伴過世早,兩個女兒都在外地。她每天就買點青菜吃,鄰居都沒見她吃過肉,還有白內障,很可憐的。上次南寧搞‘光明工程’,免費給白內障病人做手術,我們就帶她去了,現在眼睛看見了,高興得不得了,歡天喜地跑到柳州看女兒去了。”
檢查組從南鐵北三區低保戶名單上點了張杏村家,請陳萍帶路去看。76歲的老人猛然看見這麼多人,有些不知所措。陳萍對她解釋説,上級派人來看她了,反復説了兩三遍老人才明白,急忙讓坐。檢查進行得很順利,老人的低保金額度是合理的,每個月都及時足額領取了。我們臨出門的時候,老人忽然拉住一位同志的手哭了起來,説:“黨和政府要好好表揚表揚居委會呀,沒他們我都不知道該怎麼活。”
我們問陳萍,社區低保工作最困難的是什麼。她認為是低保金額的核定,因為申請戶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要想準確掌握其生活狀況和經濟來源很不容易,必須挨家挨戶摸底調查,要問清申請戶家中人口多少,年齡及子女工作、生活情況,實地觀察他們的生活質量,包括吃、穿、住及日常用品等,還要向申請戶的原單位和左鄰右舍進行核實。對那些不説實話的,要有一些訪問“技巧”。並且,這種核查不是一錘子買賣,而要經常進行,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對金額作出靈活的調整,這個工作量很大。如果申請戶住在其他社區或是外地,核查難度就更大。今年南鐵北三區查出了13戶不符合低保條件的申請戶,降低了6戶不如實申報者的金額。“光有同情心不行,還要儘量做到公平,要嚴格執行中央的政策,應保盡保,不該保的堅決不保。”陳萍説。
南鐵北三區裏生活著漢、壯、苗、回等17個民族的居民,住戶2810戶,常住人口7655人,算上流動人口,將近一萬人。而社區居委會只有8名職工,除社會保障外,還擔負著計劃生育、綜合治理、衛生、環境、文體、糾紛調解等近20種工作。我們實在難以理解8個人怎麼能幹好這麼多活兒,問陳萍,她也難住了,想了一會説:“反正是要有耐心,不能憑一時衝動,要長期堅持下去,還得找到一些竅門兒。”
“這工作一個月才掙430元,又累,你打算幹多久?”臨走時我們問她。
“只要讓我幹,我想幹到退休,我適合幹這個。”她鄭重地説,忽然又自豪地笑起來:“我們是‘小巷總理’呀!”
責編: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