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下崗女工自述:“路,就在自己腳下”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25日 10:38)
新華網北京9月25日電 鮑碧茹,40歲,北京玻璃五廠下崗女工。下崗前,曾擔任車間工會委員、空壓機組組長、模具維修組組長,連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青年標兵、“三八”紅旗手。
下崗後,她一度“躲”在家裏不敢見人,體重增加了五六公斤。經過幾個月的痛楚,她最終走出家門、找回自信,一邊在家編織“中國結”,一邊到飯店當“宴會嫂”,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重新編織出美好的生活。下面是鮑碧茹的自述:
1998年6月的一天,淩晨2點鐘,我正在車間值夜班。廠裏來人通知我們停産,全廠3000多職工全部下崗。我當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又不得不接受事實。我和工友們無奈地下了崗。
在這之前,當工廠效益每況愈下時,也傳出過讓職工下崗的話,可大家都對我説,你放心,廠子就算減到100人,也減不了你鮑碧茹。聽了這話,我也覺得有道理。但是,事實最終還是出乎我的意料。
在下崗後的3個月裏,我從有規律的上下班一下子陷入了終日無所事事的生活中。我把自己關在家裏,對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心情煩躁不安,經常無端發脾氣,連兒子也不敢接近我。當兒子流著淚拿著期末考試成績單站在我面前時,我懵了。兒子糟糕的成績使我意識到,我的言行影響了他的情緒和身心健康,導致了學習成績下降。
於是,我靜下心來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破産、職工下崗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我雖然下崗了,但並不是因為自己工作不認真,也不是因為自己技術不如別人,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為了孩子、為了家庭,也為了我自己,我不能再消沉了。我要走出家門、找回自信,塑造一個新的自我!
由於在工廠里長期從事維修工作,我患有較嚴重的頸椎、腰椎疾病,加之年齡的增加,我無法再從事體力勞動,但我喜歡手工製作,尤其對製作手工藝品感興趣。當時,北京市面上正流行手工編制的“中國結”。於是,我根據報紙上的一則信息,報名參加了“中國結藝初級班”的學習。
學習班結束後,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手藝,編出更多更好看又具有特點的“中國結”,我跑遍了北京各大書店,買來了所有編織“中國結”的書,繼續在家裏鑽研。就這樣,我按照書上的方法拿著繩子一遍遍地編、一遍遍地拆,經常累得腰酸背痛,手上也磨出了一層厚厚的繭。但是,看著自己親手編出來的千變萬化的“中國結”,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我用“中國結”把自己的家裝飾起來,還送給了親朋好友。
幾乎每個看過我手藝的人,都説我編的“中國結”比商場裏賣的還漂亮。這使我萌發了讓自己的手藝走向市場的想法。在朋友和家人的鼓勵下,我鼓足勇氣走出家門,到早市、到路邊、到過街天橋等地方推銷我的産品。當時,正是寒冬季節,我晚上在家裏編“中國結”,白天站在街頭向路人推銷,每天凍得手腳冰涼。
一次,一位路人得知我叫賣的“中國結”都是我自己編織的,對我讚不絕口:“你的‘中國結’編得太好了,價格又便宜,你應該到商場和小商品市場裏找櫃臺代銷,一定沒問題。”聽到這番話,我很受啟發:站在街頭推銷,一是不合法,二是銷路也太窄。於是,我跑遍了全市有工藝品櫃臺的商場和小商品批發商城。
儘管辛苦, 有時還遭白眼、被譏諷,但總算找到了幾家代銷的商戶。我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一點都不敢怠慢,按著商戶的要求,不分白天黑夜地編,每次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漸漸地,我贏得了商戶的信賴,産品也打開了銷路,收入隨之增加,每月收入能達到一二千元,甚至比沒下崗前在工廠賺的還多。那時,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實現自身價值的喜悅。
“鮑碧茹編中國結特別棒!”這樣的話漸漸在我周圍傳開了。宋慶齡故居重新開放時,有一些破舊的宮燈繩結要修復,有人推薦了我。當我與燈廠的師傅們反復研究製作,最終圓滿地完成了這項有意義的工作後,我更增強了對自己的信心。就在這時,許多下崗姐妹也慕名找到我家裏,想和我一起學習編織“中國結”。
我也是一名下崗女工,她們的苦悶和難處我深有體會。所以,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先把下崗姐妹留下來,跟她們聊天、給她們做飯吃,然後毫無保留地把編結的技藝教給每個姐妹。有一位東北來的下崗姐妹找到我家,我也非常熱情地接待了她,並把所有的技藝傳授給她,使她順利地掌握了編結技藝,為儘快實現再就業創造了條件。
自從我教下崗姐妹編結以來,家裏的電話不斷,不時有人問我這個結怎麼編、那個結怎麼織。我總是耐心地解答她們的問題,希望每個人都能獨立完成各種製作,並實現再就業,至今還有許多姐妹跟我保持著“熱線聯絡”。
幾年來,我與“中國結”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中國結已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成為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北京市婦聯得知我的情況後,還專門請我去為下崗女工中國結培訓班講課,全市各區縣也請我為下崗職工進行培訓,每一次我都認真對待,儘量讓每位學員都學會這門技藝。僅去年,經我培訓的下崗女工就有千余人。
然而,隨著做“中國結”的人越來越多,增加收入也越來越難。去年,我的愛人也下崗了,兒子今年又升了中學,我必須找到一份新的工作。
今年4月,我得知北內集團再就業服務中心面向社會招聘“宴會嫂”的消息後,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宴會嫂”是指專為賓館、飯店提供宴會服務的“小時工”,招聘對象為下崗女工。經過三次嚴格的面試,我有幸成為中國大飯店的一名“宴會嫂”。
第一次到中國大飯店做“宴會嫂”,我被安排做一些簡單的自助餐服務工作。一開始,擔心出差錯,緊張得滿手是汗,心一直懸著。現在,我不再緊張,所有工作程序都了然於心,無論是擺臺、頂餐、翻臺還是頂會,都安排得井井有條,無論是中餐、西餐、套餐還是自助餐,都能應付自如。
我現在最大的願望是續上已中斷兩年的社會保險關係,將來按月領取養老金。如果今後“中國結”的收入實在太少了,就在“宴會嫂”之外再找一份小時工的工作,或者開一家小小的家政服務公司,幫助人家帶孩子、做飯什麼的,讓下崗後的生活能夠過得充實一些,也讓自己的養老問題最終有個著落。
儘管我現在工作很辛苦,每月賺的並不多,但我從不抱怨活太累、錢太少,能賺一點是一點。人活著,不能等、靠政府的幫助和社會的救濟。天上掉不下“餡餅”,應該自己給自己找出路。幸福的生活靠自己的勞動創造。只有奮鬥,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2001年,我被北京市婦聯評為“新世紀好媽媽”、“巧手媽媽之星”。(劉浦泉 畢方芳)
責編: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