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外人對昆山的了解還僅限于陽澄湖大閘蟹和古鎮周莊,但在這一輪臺商投資熱中,昆山已脫穎而出,成為祖國大陸台資企業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在島內,幾乎無人不知上海邊上有個昆山號稱“小台北”。“昆山的發展,除了有靠近上海的地利,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政府的‘親商’服務!”昆山市臺商協會會長戚道阜説。
面對來取經的外地臺協客人,戚會長坦言,臺商在昆山投資也遇到過很多困難,“但因為政府和臺協的溝通非常順暢,這些困難最終都圓滿解決了。”他透露,臺商要找昆山市的“一把手”張雷書記很容易,晚上8點鐘到昆山賓館,夜裏有急事則可以直接撥通手機。
原來,張雷書記只要有空,每週總有三、四次到昆山賓館和臺商們一起聽評彈,喝咖啡。臺商有什麼困難、意見或建議,在這裡可以暢所欲言。比如,台資企業的土地因市政建設被佔用了,補償問題拖得太久,或者,臺商與有關部門産生了糾紛,張書記往往當場就能拍板解決。
從1990年第一家台資企業落戶昆山的十餘年裏,昆山已累計批准台資企業約1200家,實際利用台資32.3億美元,佔祖國大陸實際利用台資額的十分之一。如今的昆山已從昔日落後的農業縣變成了新興的外向型工業城。“有人説,昆山的好運來了,擋都擋不住,”張雷説,“實際上,是昆山樹立的‘親商、富商、安商’的服務理念,打動了臺商。”
近年來,台灣高科技廠商紛紛到長江三角洲群聚發展,昆山、蘇州、吳江、上海等地成為臺商的“最愛”。蘇州市臺辦主任謝鳴指出,蘇州沒有多少臺胞,地域文化也不同,之所以到今天吸引了3000多家台資企業、合同利用台資160多億美元,和10多年前以真誠感動了第一批臺商有莫大關係。
臺商王勳輝1991年第一次到蘇州,就對這裡政府人員的熱情留下深刻印象:白天,陪他各處考察,晚上他休息了,陪同的官員們卻連夜蒐集他需要的資料,甚至把單位的電腦搬到隔壁房間,通宵工作。第二天他起床時,官員們已經把打印好的資料送到了眼前。“這麼熱情週到的服務,你怎能不考慮?”王勳輝説。就這樣,王先生創辦了蘇州中化藥品工業有限公司。
對昆山人的“親商”之舉,臺玻長江浮法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長林伯豐更是刻骨銘心。1996年初,他的公司還處於審批階段,由於國務院決定當年4月1日之後審批的外(臺)資企業將不再享受設備進口免稅的優惠政策,昆山竟專門派出一位副市長在北京住了兩個月,每天到有關部門催辦,硬是趕在當年4月1日之前辦完了審批手續。
“親商”不能只靠熱情,更重要的是提供良好服務。據昆山經濟開發區主任宣炳龍介紹,開發區已經形成完整的服務體系——招商局下有資信服務公司,規劃局下有項目建設服務公司,公司投産後還有産後服務體系配合。“我們要提供‘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營造一個適合臺商投資、生産的好環境,”他説。
現在,昆山已成為臺商投資的高回報地區,去年全市外資企業實現利稅26.9億元,其中台資企業就佔了65%。臺商紛紛追加投資,目前累計增資項目達290多個,增資額逾13億美元。同時,台資企業也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去年,昆山市實現國內生産總值230.8億元人民幣,人均4500美元。
“臺商當初來昆山投資非常艱難,政府主動招呼你,幫你賺錢,你怎麼能不加倍回饋?”戚道阜説,昆山人最聰明了——自己講一萬個好,不如臺商講你一句好。據介紹,臺協會員的親身感受,鼓勵了一大批台灣實業界人士蜂擁至昆山創業,以致島內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投資選擇昆山,昆山是個好地方。”
“親商”帶來了“雙贏”,於是,親商的更親商,投資的更積極。據悉,緊跟製造業的腳步,台灣的銀行、創投、物流、房地産、獵頭公司等服務業正在形成又一波投資蘇州的熱潮。今年一季度,蘇州市新批准建立台資項目240家,合同利用台資16.5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16%和53.8%。(李燦 顧錢江 張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