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數年之間,長江三角洲迅速成為繼珠江三角洲後又一個台資企業高度密集之地。而這一波臺商投資熱中最引人注目的現象是,高科技臺商紛紛向昆山、蘇州、無錫等地“群聚”,在繁華的上海旁邊形成了完整的IT製造業群落。
“世界上的電子産業帶都出現在大都市的周邊。上海至蘇州一線,集中了上千家台資高科技企業,未來會很像舊金山與矽谷之間的灣區,變成全球有名的電子産品製造基地,”明基電通中國營銷總部總經理曾文祺説。他同時指出,“舊金山和矽谷不是競爭關係。”
的確,到長江三角洲投資的上萬家台資企業正形成良性的産業分工格局,在上海和周邊地區呈現出“錯位發展”的趨勢。“大致來説,台資製造業主要往昆山、蘇州和無錫等地區群聚發展,商業、服務業則往上海落腳,”外經貿部港澳臺司司長王遼平説。
目前,上海地區已有台資企業4000余家。一份權威的報告指出,隨著上海向國際性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目標的邁進,臺商登陸上海的熱點正轉向高科技産業、金融、諮詢以及倉儲、航運和商業零售業。
據悉,臺商已在上海投資了11家商業零售企業,其中,頂新集團投資的樂購量販店和潤泰集團投資的“大潤發”倉儲式超市都已正式開業。繼世華銀行在上海設立辦事處後,台灣土地銀行、第一銀行也正申請在滬設立辦事處。而京華、元富、群益、日盛、建弘、金鼎、寶來等10家台灣券商已在滬設立了辦事處。
近年來,上海成為海外企業搶灘大陸的“橋頭堡”。台灣大財團和上市公司以上海為基地拓展大陸市場的戰略意圖也越來越明顯。目前,台灣百大財團中有54家在上海投資設立了123個項目,合同台資22.5億美元。台灣食品業巨頭統一和味全,以及華新麗華、湯臣、中興紡織、震旦集團等,均在上海成立了投資性公司;遠東、裕隆、旺旺等集團則把其大陸地區總部(投資、營銷)遷到上海。
沿滬寧高速公路西行,昆山出口加工區、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新區裏卻是另一番景象:臺商新建的高科技廠房林立,工人們正在生産著從印刷電路板、鼠標器到數碼相機、液晶顯示屏、筆記本電腦的一系列電子産品。包括昆山、吳江在內的整個蘇州地區,目前台資IT企業已達600余家。而在蘇州長江沿岸的太倉、常熟、張家港,則集中了以冶金、建材、紡織品等傳統製造業為主的眾多台資企業。
“我們是借上海的發展才有今天,”蘇州市臺辦主任謝鳴説。他説,蘇州有靠近上海的地利,“背靠大樹好乘涼”,既可利用上海的金融、貿易服務體系,以及機場、港口的交通資源,又有較低的土地、勞動力成本,適宜台灣高科技製造業的發展。而且,隨著台資IT企業的增多,蘇州的電子産業配套環境越來越完善,對臺商形成新的吸引力。
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陸德明認為,就像香港之於珠三角一樣,上海作為長江三角洲經濟、服務中心的地位在迅速提升,向周邊台資企業提供産前、産中、産後的全方位服務,將更有效率,成本更低。而蘇州、昆山及浙江北部具有發展工業的比較優勢,會吸引更多勞動密集型産業和IT製造業中勞動密集型部分的臺商。
在競相吸引台灣高科技廠商投資的過程中,上海和周邊的昆山、蘇州、吳江等地政府也逐漸達成了“錯位發展,形成特色”的共識。
人們注意到,資金、技術、人才密集的集成電路産業是臺商投資上海的重點,臺積電、中芯國際、宏力半導體等台資芯片製造商及多家台資IC設計和封裝、測試廠,已在上海形成大陸最完整的集成電路産業鏈。蘇州則集中了台灣十大筆記本電腦企業中的9個,年産量將超過1000萬台。蘇州新區和吳江開發區的電腦周邊及消費電子産品,也成為各自的優勢産業。
“臺商投資長三角出現的‘錯位發展’趨勢,與上海的發展方向和長江三角洲産業佈局的藍圖是一致的,”陸德明説,“臺商投資長江三角洲的熱潮遠未停止,因此,‘錯位發展’的趨勢還將加強。”(顧錢江 李燦 張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