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民間的聲音——對中國經濟的直接感受
|
|
我們關注來自民間的聲音,因為那是對中國經濟走勢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斷。為了了解過去一年裏人們對中國經濟狀況的感受,我們在製作這個中國經濟年度報告的時候,對北京、上海、廣州、西安、重慶、武漢六大城市的居民進行了一次調查。
北京市民:感覺就是好。
北京投資者:再怎麼説吧,你還是能掙錢,去買東西,物價也不是太高。
重慶市民:明年加入WTO應該説形勢越來越好。
上海市民:相信明年比今年更好
在評價2001年我國經濟狀況的時候,六城市中認為經濟狀況比上一年好的居民數是認為差的數量的5倍。而在預測2002年我國經濟狀況時,這一比例增加到了8倍。
我們對六城市居民的調查結果,正顯示出這樣旺盛的購買力: 2001年居民支出的增加,六城市無一例外地表現出消費增多,而不是儲蓄或者投資增加。
然而當我們走進那些家庭,卻發現同樣是選擇消費,但家庭背景的不同,往往讓相同的調查結果背後蘊藏了不同的答案。
|
|
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宋玉春:老百姓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
|
退休工人陳先生:量入為出 謹慎消費 |
|
大學教師閻老師:早點兒消費 早點兒享受 |
|
|
|
|
|
|
專家的觀點——對中國經濟的理性分析
|
|
程國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我對今年的宏觀經濟形勢持謹慎的樂觀態度,如果明年我們的內需不能像我們預期的被啟動起來的話,也對整個宏觀經濟增長,産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谷源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不能認為我們加入WTO以後,錢就從天上掉下來。
董輔礽(北京大學教授):明年總體判斷可能比今年增長還要慢一點,主要的原因就是出口,現在看來不是很樂觀。
2001年,當消費、投資、外資外貿穩步增長的時候,經濟專家們想得更多的是,中國經濟如何才能步入新的良性循環和高速增長階段。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在為我們的經濟年度報告專門撰寫的文章中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消費者的影響力第一次超過生産者,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
|
|
|
|
|
|
嘉賓評論
|
|
主持人:為了了解過去一年裏人們對中國經濟狀況的感受,我們在製作中國經濟年度報告的時候,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重慶還有武漢這六大城市居民做了一次調查。那麼現在我就從中再選出兩個問題,請三位嘉賓做一下回答。我們來看一下,也就是説您感覺2001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狀況比上一年怎麼樣?A好,B是基本相當,C是差。
李強:我覺得還是比較好的。
樊剛:跟上一年各有優劣,差不多。就是B那個選擇,基本相當。
鐘偉:基本相當吧。
主持人:您感覺2002年與2001年相比經濟狀況會怎麼樣?
李強:比基本相當要好一點。
主持人:樊綱教授呢?
樊剛:我認為還是基本相當。
鐘偉:還是原來的判斷,基本相當。
主持人:下一個問題就是2001年,您家庭的總支出主要集中在以下哪個方面?A消費,B是投資,C是儲蓄。
李強:我是C。
主持人:C,儲蓄的比較多。樊綱教授呢?
樊剛:消費和儲蓄。
主持人:沒有投資。
鐘偉:我基本上是屬於過度消費,負債纍纍。
主持人:你們是專家,你們已經作出了這樣的選擇。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老百姓的熱情與專家們普遍表現出來的冷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
民族傳統和不確定性因素導致居民重儲蓄 |
|
預期偏差在於調查的樣本選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