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用戶名 密碼
法治頻道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法制節目  
">
  
為配合中央電視臺即將推出的“社會與法”頻道,《電視批判》欄目自2004年11月10日——12月1日,邀請了社會知名的法學界專家學者分四期進行專家系列在線,共同探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法制節目?
 專家在線
※[在線嘉賓]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徐孟洲教授及朱力宇教授

徐孟州教授:“社會與法”這個題目很好,作為社會它是“法”的基礎,“法”是反映社會和調整社會關係的社會調整器。“法”怎麼樣為社會服務,這是我們“社會與法”頻道應當關注的問題。我認為“社會與法”頻道的宣傳語是否可以用傳播和強化依法治國理念,盡維護人權的社會責任。我們所有的法制節目都要體現依法治國理念,依法行政理念。
朱力宇教授:中國的電視媒體,在推進中國的法制建設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它的普及面比較廣,它的形式又為大眾喜聞樂見,它把很多我們過去的紙介媒體所不能夠表達的一些法律信息傳達給了廣大人民群眾,我覺得這是我對電視媒體在推進中國法制建設中的最強烈的感受,而且我認為隨著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的開播,還會在更高的層次上、更廣的範圍裏能夠推進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

※[在線嘉賓] 檢察日報社總編、社長劉佑生,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劉斌教授

劉佑生社長:央視即將開播的“社會與法”頻道是與國家加強法制建設政策相符:中央電視臺的頻道很多,有經濟頻道、音樂頻道、少兒頻道等,但是過去沒有專門的法制頻道,我覺得是一個遺憾,這與我們國家重視法制建設不相稱。我們黨和國家把依法治國作為一項戰略目標,作為中國最大的電視媒體應該有一個專門的頻道來講法制,促進國家的法治建設。首先,中央電視臺決定開闢專門的法制頻道,我覺得是適應了國家法制建設的需要;第二,央視傳播比較強勢,所以央視開闢專門的“社會與法”頻道必將能夠提高中國的電視法制宣傳水平。
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劉斌:當前法制節目的製作存在著一些不足:我認為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淺,二是面窄,三是形式少。所謂淺,是指法制節目對所反映的問題只是泛泛而談,並沒有觸及到法律問題的實質;所謂面窄,是指對於刑事、經濟方面的法律宣傳得比較多,而對行政等方面的法律反映的少,面窄還有一層意思,就是面對城市人口的節目比較多,而面對農村的法制節目則相對比較少;所謂形式少,是指一些新聞媒體主要採取的一些方法是案例報道和法律答問,其實還可以採取更多的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

※[在線嘉賓] 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書記新聞系主任姚廣宜教授
   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新聞系副主任、法制新聞學教研室主任姚澤金副教授

姚廣宜教授:對法制欄目的定位,首先要注意節目內容的法制含量。如何凸現法制節目的含量呢?尋找法制背景至關重要,也就是説要把小案件放在大背景下進行觀照。即使小案件具有典型化和普通性,也使法制背景得以展現。第二,從形式上,法制節目的製作既要注重權威性,也要注意生動性、參與性、普及性,如果做一個頻道,那麼這個頻道的內容一定要豐富多彩。第三,從受眾角度看,要有觀眾意識。如果節目不能吸引觀眾,那就要被觀眾拋棄。所以電視欄目的定位一定要有觀眾意識,要站在觀眾的角度來考慮。找準了欄目的定位以後,在具體的節目製作中就應該遵循“普及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弘揚道德風尚、傳播法制精神”的宗旨,這樣才能充分表現出法制節目的特性。
姚澤金副教授:法制節目的製作應當和節目的類型以及它所針對的受眾相結合來選擇法制節目的個性,所以,有一些法制節目應該更嚴肅一些,像涉及違法犯罪、立法和司法程序這樣的內容的節目內容應當尊重法律本身的嚴肅性,所以結合也應當是嚴肅的。我想,這既是對法律的敬畏和尊重,也是樹立受眾對法律的尊崇和信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是一些知識性的、趣味性的法制內容與之相應的節目形式就應當是活潑的、幽默的,甚至還可以是搞笑的。

※[在線嘉賓]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韓玉勝老師及葉林老師

韓玉勝教授:説實在話,我的心裏很矛盾。一方面,我可以理解開設法制頻道的良苦用心,開設一個專門的法治類節目的頻道,可以使人們通過這個頻道了解盡可能多的法律知識和法律信息,同時使電視臺在人員配備上、節目安排上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可以不斷提高製作法治類節目的水平。另一方面,我也有點擔心,因為專門的法制頻道畢竟不同於專門的新聞頻道或者影視頻道等等,觀眾是否願意在幾個小時裏不停地接受法律教育?按照“摸著石頭過河”的理論,我覺得不妨試一試。
葉林教授: “社會與法”頻道,這個比單純的法制頻道要好,如果變成單純的法制頻道,可能收視率會極低,説不定哪天又要改。“社會與法”可以容納更多的東西,法律的、社會的、人文的等等,都可以放在裏面,法律只是一個工具和分析的角度,國外好像也沒有單純的法制頻道。但從這個頻道設置的角度來説,好像和其他的頻道也是有衝突的,因為有些節目究竟放在哪個頻道,適合哪個頻道的特點,不單純是一個節目屬性的問題,而可能涉及到其他更複雜的拍攝、記者、編輯等一系列工作。所以可能問題出在央視各個頻道的關係處理上。應當力爭那些與“社會與法”有關的現象的報道,都盡可能往這裡面裝。風格可以因節目而異,各種風格都可以放進去,讓不同的人感受到“社會與法”頻道的可看性。

 網友獻言 
【leeyue平衡】法治頻道應該是務實性與可看性並重
我期望中的法制頻道應該是務實性與可看性並重,有深度又不失活潑,能將電視特有的語匯、功能與法律相關知識有機聯絡起來,以多樣化、創新性的表現手法吸引各類受眾。
【漫遊世界】法治頻道專業化就是強化普法責任
在建設我們國家法制化的進程中開設法制頻道,運用電視傳播媒體宣傳國家的法律制度,創造良好的法制化社會環境,這應當是央視義不容辭的責任,法制頻道專業化就是強化了這種責任。
【中國吉祥0】法治節目也應宣傳先進典型以弘揚社會正氣
有些播放犯罪過程的法制節目,有些畫面太恐怖了、血腥了, 一些法制節目不能一味嘩眾取寵地追求感官刺激,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不能過於展示作案者的細節,這樣有可能誤導人們,使人們學會犯人壞人的“聰明”,節目應該注重警察的調查過程。不僅要從反面案例來教育,啟示人們,還要從正面樹立為法製作出貢獻的先進典型,弘揚社會正氣。法律節目應該不僅僅停留在宣傳法律的傳播功能上,還應作得有深度,就是説儘量體現法律對人的關懷的一面。
【TTT92】法治節目作用有效,但效果有限
法制節目作用有效,但效果有限。我個人認為:法制治國的最終實現,一、在於法制部門是否真正履行職責,或者是敢於真正履行職責,執法者不應面對強勢違法者猶豫,而在對弱者時卻顯得強悍。二、這也需要新聞機構的監督。三、公民的維權意識、信心、耐心。四、國家管理要法制,但更需人性化!如:大街上被驅趕的小商販很多是謀求“生存”的大叔大媽,按照制度沒收了他們的東西就履行職責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