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音樂汲取民族歷史文化的風韻——訪大賽評委王世光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3日 11:10
CCTV.com消息:(記者蘭華威海報道 通訊員 李奉明)在第五屆全國少兒藝術電視大賽聲樂和器樂的決賽現場,不少多次參加大賽的小選手,在評委席上又看見了那位熟悉的"王爺爺"。"王爺爺"準確、嚴謹的評判風格、淵博的音樂學識,早已深深地印在大家的腦海中了。他,就是我們國家著名的作曲家、本屆大賽的評委會副主任王世光。
提起王世光爺爺,許多小朋友們都會搶着説:"就是為《長江之歌》譜曲的爺爺。"這首氣勢磅薄、豪邁壯麗的"長江之歌",表達出了中華兒女對祖國母親的依戀和熱愛,在全國人民中間已經是家喻戶曉了。其實,王世光爺爺早在七、八十年代,就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了。他創作的歌劇《第一百個新娘》、《馬可 波羅》;音樂劇《結婚奏鳴曲》,電視片《話説長江》、《話説運河》的音樂,都是廣為傳唱、膾炙人口的藝術瑰寶。
王世光爺爺不但是著名的作曲家,他曾經還擔任過中央歌劇院的院長,為我們國家培養出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歌唱家,不知傾注了多少心血。他不但培養了許多國寶級的藝術人才,對我們少年兒童的藝術事業更是情有獨鍾。他是歷屆全國少兒藝術電視大賽的評委會副主任,還是我們中央電視臺大風車少兒藝術團專家委員會委員。
由於今年的參賽選手、藝術水平都遠遠超過歷屆大賽,每天的決賽選手都有100多人。參加完一整天的現場評審後,王世光爺爺顧不上吃飯休息,馬上就投入到緊張的評獎工作之中。在決賽現場,王世光爺爺更是全神貫注,由於許多小選手水平旗鼓相當,他們之間的差距都在毫釐之間。王世光老師能夠準確地説出每一位選手的優缺點以及選手之間微小的區別,讓在場的觀眾和選手們都讚嘆不已。
在緊張激烈的決賽間隙,我們採訪了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他高興地對我們説:"這是我第三次參加全國少兒藝術電視大賽,感覺這次參賽選手的整體水平比起前幾屆又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我覺得我們國家的孩子有充分的潛能,智慧,可挖掘的地方還很多,對於他們來説,一方面是在學校裏的學習,一方面又能利用業餘時間來學習樂器作為提高,對音樂的敏感,是我們人類的一種本能,每個人都是有一些潛能,等待挖掘出來。全國少兒藝術電視大賽所提供的這個平臺充分表現了孩子們的藝術修養,他們都非常聰明。這跟我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全社會對少年兒童課外生活的重視、家長和輔導老師的辛勤栽培是分不開的,當然也包括個人的努力,練好這麼一手器樂的話,沒有三年五年的工夫是不行的。所以參加這種大賽能培養孩子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器樂方面很多參賽曲目都是表現歷史題材的,例如彈奏《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曲目時,要知道這個曲子要表達什麼,老師就會將這些歷史故事講給孩子,那麼這個曲子就開闊了久遠的歷史文化傳統,濃郁的民族風韻也成為本次決賽的一個亮點,草原騎馬、傣族風情等等,通過藝術讓孩子接觸到了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通過音樂讓孩子了解了我們多民族的文化,吸收了很多具體凝練在藝術中的知識。"
此外,本次大賽的器樂品種和範圍比以前都有所擴大,樂器的品種拓展很快,出現了一些新的樂器,例如馬林巴,民族器樂和西洋器樂有了一個比較平衡的發展,除了家庭教育、個人的學習之外,也和學校的社團活動關係。但還是很不夠的,好多很重要的樂器還沒有囊括到比賽中來,西洋樂器中的小號、長號、圓笛、薩克斯等,這也恰恰是我們國家交響樂隊裏最缺項的樂器,樂團裏面比較薄弱的環節,希望我們的老師通過課外的活動加以引導,補一補這些缺項。"
王世光老師説完,馬上又投入了緊張的評獎之中,一臉嚴肅專注的神情,相信我們的少兒藝術在老一輩藝術家的關懷下,一定會健康蓬勃地發展、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