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的未來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30日 19:05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上掀起了新一輪的火星探測熱潮,目前各航天大國都制定了新一輪火星探測計劃。美國NASA制定了一個20年的長期計劃,今後每隔兩年將向火星至少發射一個探測器,意大利和法國也將參加這一計劃。該計劃規定2005年發射“火星再認識”軌道器,可以在軌道上以20-30cm的分辨率來觀察火星;2007年發射“靈巧登陸器”和“長期漫游器”,這是一個火星表面的移動科學實驗室,任務是為下一步的火星取樣返回鋪路;同時計劃在2007年發射第一個火星飛機(或氣球),對火星表面進行低空探測;2014和2016年(亦説2009年和2011年)實現兩次火星取樣返回,這期間也將進行深度達數百米的火星表面鑽探。
今年年初,歐空局和俄羅斯聯手啟動了為期30年的“曙光”計劃,將聯合向火星發 射自動探測器,並在2025年至2030年之間向火星發射載人飛船。
俄羅斯、美國和歐空局也在協商進行合作,將載人火星登陸的時間提前到2014-2015年。按照該計劃,由各方選派的6名宇航員乘飛船飛赴火星。抵達火星後,3名宇航員將借助登陸艙在火星表面着陸,另外3名宇航員將駕駛飛船在火星軌道上待命。如果該計劃得以實施,將是人類航天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徐世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