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春節 逛廟會
央視國際 (2003年01月29日 12:02)
播出時間:2003年2月2日 20:30-21:00
洪濤:觀眾朋友您好,品味文化,感受魅力,這裡是《走遍中國》,二月二號是中國農曆的正月初二,今天和我一起坐在演播室的,有作家蘇叔陽先生和河南大學教授,民俗學專家高有鵬先生,歡迎二位光臨我們的演播室。你好!大年初二這一天,小時候在我的記憶中,就是這一天特別的熱鬧,因為姐姐們在這一天都要回娘家,所以這一天在我的印象中特別的深,有的時候都勝過我們家,大年三十的那種情形了,我想這個過年其實大家聚在一起,也就是圖一個熱鬧,不過要是到熱鬧的話,我想就莫過於廟會了,今天請二位來,咱們一起來聊一聊廟會。
蘇叔陽:起碼在北京,廟會是春節必不可少的一個節目,從大年初一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天天有廟會,處處有廟會。
千年以來 ,廟會發展著, 演變著, 集合了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精華, 它既是民間藝術的表演場又是百姓生活的娛樂場 。廟會把宗教 、民俗 、文化 、經濟等多種元素包容進來 ,成為了中國人的一個“狂歡節”。 在新的一年開始之際, 廟會總是把人們的情緒調動起來 ,在民間的狂歡之中,寄託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洪濤:廟會我發現它大多都是在寺院,還有道觀舉行,這是與信仰是有密切關係的,我想請教一下高友朋先生,廟會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廟會是怎麼來的?
高有鵬:廟會的歷史太早了,有人考證過廟會在我國至少有八千年的歷史,也就是説在遠古時代,它就已經廣泛存在了。什麼叫廟會,就是以廟而社的會,什麼叫會呢?就是大眾聚會,就像古人所講的那樣,廟者貌也,人們為了崇拜天地神靈,而設的一種信仰形式,我國古代有一種,特殊的信仰形式叫做祓禊,什麼叫祓呢,那就是祈福禳災,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某種願望,而形成一種特殊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理想,希望生活能夠美滿幸福,所謂的禊也就是納祥的意思。
洪濤:那麼這個廟會從漢代的時候,它已經有一些演變了吧。
高有鵬:在我國的漢代,隨著國家的發展,民族的統一,廟會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特別是佛教的傳入,我國的廟會,形成了文化的多元發展,比如説像四月初八的浴佛節,形成了特殊的宗教廟會,還有像對於天地神靈的崇拜,與宗教的三清四禦相結合,而形成一種特殊風格的道教廟會,大致的廟會在這個時候,可以分成是原始信仰廟會,道教廟會,佛教廟會,還有人文廟會。
這是一段歷史資料, 攝于20世紀30年代, 當時經濟生活還很貧乏, 廟會成為人們一年中重要的喜慶活動 。在廟會上 ,人們置辦年貨 ,相互交流著感情, 在廟會上, 人們參與娛樂 ,觀看表演 ,進行自由的貿易活動。
洪濤:歷史上記載北宋的時候,開封的大相國寺廟會,是很有名的,當時這個女詞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兩個人就是在廟會上,去尋訪古玩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