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驅車走馬西天山(四)——西天山野生動植物考察隨筆
11.27 13:47


    
此蜂非彼蜂

    我們的車沿著伐木工人開出的小路搖頭晃尾的行進,車裏的顛簸已經成為我們每天的必修課。
    大家已經漸漸習慣了這種行車的方式。一點也不耽誤看風景:天山深處,樹木茂密,水草豐沛,山花爛漫,野蜂飛舞。路邊不時有一排排白色的蜂房,養蜂的人像蜜蜂一樣在蜂房邊忙這忙那。專家告訴我們:“天山一帶,有一種當地特有的蜜蜂——黑蜂,目前它已成了瀕危物種。”
    停車採訪養蜂的人,專家走到蜂房邊,“老鄉是本地人嗎?”
    “俺河南的。”
   “河南人,都跑到這兒來啦。你這蜂不是當地的吧。”
    “不是,俺從南邊帶來的。”
    “這裡不是不讓外地養蜂的人來嗎?”
    “沒聽説,一路上不都是養蜂人嗎?”
    “黑蜂,你知道嗎?”
    “黑蜂,聽説過,早就沒了!”
    “怎麼沒了?”
    “那蜂幹不過俺們養的蜂,早沒了!”
    專家一臉的無奈和尷尬。
    汽車再向前走,山勢開始變得險峻,樹林逐漸稀疏,一種渾身長刺的植物滿山遍野開著紫紅色的花,專家介紹:凡是出現這種植物的地方,就説明這裡的草原和山林開始退化,它是草原植被退化的標誌。這種植物叫裂葉風毛菊。主要生長在荒漠草原地帶。
    這種植物生命特別頑強,它還有一種開疆擴土的本領,有它的地方,其它植物很快就枯死了,空出的地方它隨即取而代之。
   
    
山之驕子——北山羊

    地勢上升得很快,幸虧我們開的是越野車,不過走這樣的路,車也真夠嗆的。
    車幾乎始終在爬坡、加大油門的狀態。一直走到山上沒了路,大家下來準備露營。
    山峰開始謝頂,露出了光禿禿的岩石,這一帶是北山羊經常路過的地方,對面是一面陡坡,怪石嶙峋、雜草叢生,北山羊目前已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性喜登高,通常是在森林線以上不毛之地生活,為防止猛獸的侵害,它們主要選擇頂峰或是懸崖峭壁地勢險要的地方覓食。
    架上望遠鏡頭,大家原地休息、靜等北山羊它老人家的到來(山羊都有鬍子)。幾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天已近傍晚,再過一會兒太陽下山,可就什麼也看不見了,我們有點著急,不會白跑一趟吧,費了那麼大的勁,車都快顛散了。北山羊居然給我們來了個“謝絕參觀”。
    專家提議,再等一個小時就返回,不能等天黑了下山,那樣太危險。
    40分鐘又過去了,太陽西斜,對面山勢變得模糊起來,山的陰影越來越長。
    “來啦!”有人在叫。
    幾隻北山羊像從山頂鑽出來似的。“喝,好大的角!”像京戲裏插著雉尾的大將軍。角又長又大,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據説最長的角可長達一米,超過北山羊的身高。它們在峭壁上,從一塊石頭跳到另一塊石頭上,顯得十分輕鬆。山勢幾乎是直上直下,它們帶著這麼大的犄角,完全頭重腳輕,真不知是怎麼在絕壁上行走的。
    夕陽給北山羊打出了背光。在望遠鏡頭中一條金黃色的亮邊勾勒出北山羊矯健的身軀,它們安詳的啃食著岩石縫中的草,無拘無束的追逐,一對長長的角像阿拉伯彎刀一樣在我們前面炫耀著。北山羊下巴那一小撮“鬍子”正好與頭上的長角形成某種平衡。
   “好漂亮的動物。”大家一邊觀察,一邊不住地讚嘆。
    這群北山羊大約十五、六隻,從遠處看,屬於生長良好的群體。專家説:“北山羊的角與年降水量有關,雨量多的季節,北山羊的角也長得粗大。它的角和樹上的年輪一樣。如果沒有雪豹等猛獸的襲擊,加之食物豐盛,它的角鞘就生長快速。反之就生長緩慢,角越長,年輪也越大。看來北山羊的角,還是它成長的記錄和“存儲卡”。
    在返回的路上,我們拾到一對北山羊的角,一量足有137厘米。顯然是一頭處於壯年的北山羊。專家説10齡以上的北山羊死亡率最高,而前一段時間,狩獵是北山羊死亡的主要原因。禁獵之後,北山羊數量有所回升。我們看到的一群北山羊,數量雖然少,但可以確定是沒有受到多大侵害,他們不怕人。有時北山羊距我們只有十幾米,也許他們知道我們是一群動物保護者吧,生性膽小的北山羊居然沒有對我們攝像機和來回走動作出驚慌的反應。
    動物真的有靈性嗎?我們不知道,專家也沒説。
   
    
幾疑山村是歐洲

    幾天的奔波儘管充滿了新奇,江山如畫儘管令我們大飽眼福,但是身體還是有些疲憊,我們四個記者都是駕駛員。可以説即當司機,又當攝像,還要當動植物實習生,一身數職,忙得不亦樂乎。尤其是開車,對於我們這些在城裏開慣了一馬平川之路的司機來説,如今要在這種不是路的路上駕駛,無論是經驗還是精力都得超常發揮,才能“方保無事”。一天下來,自然感到累得不輕。
    我們心裏總有一種想放鬆休息一下的念頭,但是身在高山大川、荒郊野嶺,又何處是溫柔之鄉?
    想不到溫柔之鄉,就在眼前。考察的第十天,我們經林場的職工帶領,來到一處“世外桃源”。這個詞,也許不恰當。“世外度假村”倒是滿切題。
    這是一處林場職工私人承包的地方,在萬山叢中來這個休閒度假村還真不容易。從最近的城市伊寧開車,要走五、六個小時才能到達。這還是碰上天氣好,沒有修路,山路也沒有被泥石流沖毀等等,諸多條件下的行車時間。反之,七、八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也有之。那時,到此地的人將不知是為休閒度假,還是搞“山地”汽車拉力賽了。
    不過我們很幸運,遇上了好天氣,車況良好。路顛一點早習慣了,下午五點多鐘,汽車翻過一座達阪(山路)。遠遠的就看見滿眼綠色中的山谷裏有一排桔紅色的屋頂。
    白色的室外陽臺和門窗,桔紅色的斜斜的屋頂,一色歐式精緻小別墅,它們與周邊的青山、藍天、白雲,還有開闊的草灘和古老的樹林配合得恰到好處。
    很多去過歐洲的人,回來説得最多的是那裏的小鎮如何如何美,人文與自然景觀是如何迷人。如果他能到這裡來,他一定分不清這是他們心目中的歐洲,還是天山深處的小店了。
    人真是喜歡享受的動物,進入眼簾的一切真讓人走不動路了。
    “住下。”沒有誰下命令,我們全體就自動決定了。
    這些小別墅,大部分建築材料還是就地取材,用木頭構建成的,在樣式上倣照了一些當今最時髦的建築。
   小別墅很會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在屋頂上都安放了太陽能熱水器,每天洗澡都不成問題。水就是天山流下來的雪水,冰涼透骨,用當地人的話來説“這都是最純凈的天然礦泉水。”
    一直想早早休息的人們,此時睡意全無。精神十足的這看看那看看,成了進大觀園的劉姥姥了,我們中間有自詡走遍了全世界的記者,此時也沒了昔日的狂態。他們一樣感到新鮮。
    怎麼會有這麼一處“佳境”?“度假村”的老闆也就是林場的一位職工,進城採購去了。服務員一看就是當地職工的子女,戴著一臉“俺是主人的驕傲。”
    “話一齣口,可以用來砸核桃。”植物專家用語,通訊就更不用提了,只有一台衛星電話,還常常因故不通。不過錢照收。深山老林裏,獨此一家,別無分店,也難怪人家那麼“牛”。同時也使我們醒悟過來:這裡不是歐洲。看來,高質量的“生態旅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當大家都住下以後,我們中的一位記者卻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要求,他不住別墅,要在外面的草地上搭帳篷。他説,我們帶了帳篷,一次也沒有用過,再不用就沒有機會體驗露營生活了。他的建議還真誘人,大家都想在這風景宜人的露天地試上一把。最後還是猜拳選出了睡帳篷的代表。
    這位記者也是第一次露宿天山,他非常興奮地把自己鋪蓋卷搬到了帳篷裏。晚上,在帳篷裏,他用對講機和我們住別墅的人聊天,他説:“我躺在這裡,可以數天上的星星,聽身邊的蟲鳴,聞著草香而眠。”他的話令住在別墅裏的人羨慕死了。然而,還沒到半夜,他突然用對講機向我們呼叫:“你們快點出來,帳篷外有什麼東西在喘粗氣!”聽到他的呼救,我們連衣服沒顧上穿就跑出來,外面黑乎乎的,倒真是星斗滿天,風輕樹靜。用手電往帳篷方向照去,還真有一個大型的四腳動物在圍著帳篷轉。手電向那聚焦,原來是頭牛。大家全都哈哈大笑起來。
    第二天一早,我們迫不及待的跑到帳篷那兒去找他。只見這位記者帶著兩個黑眼圈,從帳篷裏鑽出來,“怎麼,睡好了嗎?”
    “我一晚上都沒睡好!”
    “為什麼?”
    “我一直擔心那頭老牛的蹄子踩在我頭上。”一陣大笑。
    朝露打濕了褲腳,青草蓬蓬,遠山依依,淡淡的晨霧籠罩著山谷。遠遠地,有一頭老牛在悠閒地吃著青草。(未完待續)
   
    (圖片/文字:中央電視臺駱漢城、周毅)
  


驅車走馬西天山(三)——西天山野生動植物考察隨筆 (2002年11月27日)

驅車走馬西天山(二)——西天山野生動植物考察隨筆 (2002年11月27日)

驅車走馬西天山(一)——西天山野生動植物考察隨筆 (2002年11月27日)

發表評論 


責編:何貝莉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