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系列電影《中華文明》之三《禮樂與爭霸》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05日 10:21
在青銅的光芒中,王朝覆滅了
在青銅的光芒中
手無寸鐵的村民慘遭殺戮
在公元前841年到公元前827年的14年時間裏,西周沒有國王。。。。。。
熊熊烈火中
昔日鳴鐘鼎食的世界化作一片廢墟
周人的宗廟,周人的宮殿,
周人的青銅禮器,
鐫刻著周人歷史的甲骨片
連同周人一起從周原消逝了
這鼓聲從春秋時代一直響徹至戰國末年
二千多年前的某個時刻
這樣一個繁華的大都市
卻突然化成了一片廢墟
究竟是誰,最終摧毀了它?
楚國的宮殿呢?
楚人的橋梁和城墻呢?
曾侯乙的編鐘又敲響了
小國覆滅了,大國也覆滅了
在秦國的軍隊裏,
一個叫喜的人,記錄了他所經歷的一切......
他沒有想到,二千多年後,他的名字會與秦始皇連在一起。
那些禮樂制度也許早巳完備,在部落裏,在國家中,每一種文明的延續必定有其延續的理由和相對應的環境、條件,甚至於相對應的一代人。他們共同維護這種文明,他們的存在和消亡,必有其理由。而在文明的融合中,是什麼使他們存在和消亡呢?禮樂制度曾在盛極一時的周王朝趨於鼎盛,幾乎就是一代王朝的象徵,從何時起,它走向衰落,為何走向衰落?
《禮樂與爭霸》用它一貫的方式來重構歷史,它總是小心翼翼的用挖掘的鋤頭開始説話,即便是想像,也並非漫無邊際。它所構成的時空有時是重疊的,或者是同時交叉的,但並不妨礙它在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裏重新構造歷史的本來面目,也許,它並不是在構造歷史,而僅只是在構造一個影像語言的空間本身吧。有大量帶情感色彩的詞語被運用的事實表明,它所做的努力,倒更象那些用詩歌吟唱開天闢地的遠古詩人,它在嘗試著一種方式,通過它,人們不僅接受了一種話語方式,也進入到一個真實的遠古世界,祖先們生活過的天地還在,日月還明,山河還有,而他們,究竟在哪兒?他們究竟留下些什麼,值得後世唸唸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