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北京中關村東升科技園是第一個以“中關村”命名的鄉鎮工業園。這裡以前主要靠出租廠房樓宇吃租金,現在卻成為科技企業的創新沃土。這樣的蛻變是如何産生的呢?來看今天(11月22日)的《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能夠精準接骨的微型機器人、可以根管治療的激光束……不久前,五湖四海的創業者帶著他們天馬行空的想法,來到了中關村東升科技園。最終勝出者將會獲得創投資金、科研資源等支持。
創業者雷嘉賓就是一顆這樣的“種子”。幾年前來到這裡的時候,他的團隊只有三個人,除了手握科研成果外一無所有。讓他沒想到的是,園區不僅給他們減免了工位租金,免費提供會議室、打印機等辦公設備,還幫他們對接投資機構,引進專業人才。
一系列支持之下,雷嘉賓團隊迅速壯大到300多人,公司規模一擴再擴,不久前再次面臨辦公擁擠的難題。考慮到目前沒有合適的地方,園區工作人員乾脆把辦公室騰出來。
初創企業缺什麼,就幫他們補什麼,這正是東升科技園的特色所在。從鄉鎮企業園轉型而來,又不具備引進大型企業的條件,園區把目光瞄準了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為他們提供從孵化、加速到上市的企業全生命週期服務,一年一度的創業大賽成為他們選拔“種子”的重要途徑。
種子紮根只是第一步,怎麼才能快速成長呢?調研中,記者發現,在東升科技園,國家級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就多達十幾個。胡庚團隊手握基因測序核心技術,之前因為沒有實驗設備和專業人員,遲遲不能轉化成産品。在科技園的牽線搭橋下,他搭建了博士後工作站,吸納了200多名高端人才,不久前成功實現納米孔基因測序儀的量産。
在創新土壤的滋潤下,一顆顆“種子”闖過風險期,茁壯成長。如今,東升科技園集聚了6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在人工智慧、生物健康、新能源等前沿賽道上,産生4家上市企業和3家獨角獸企業,年産值從10年前的18億元增長到現在的340多億元。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