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親朋好友聚會,或者一些商務宴請,大家有時候會飲酒助興。在這些場合中,不知道您見沒見過這樣一些酒,它們號稱是“特供酒”“專供酒”,看著也挺高檔,像是知名品牌。但是,這些所謂“特供酒”到底是什麼酒?它們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又是怎麼賣到消費者手中的?近期,多地警方相繼查獲了一批“特供酒”案。
某直播間售賣的號稱是某知名酒廠生産的紀念款“特供酒”,不僅包裝華麗,售價也很“美麗”,每瓶價格最低只要99元,最貴的也不到300元。激昂的聲音、火爆的人氣,讓不少人心動不已。山東濰坊的張先生在購買後,發現這酒的口感不對勁,於是報了警。
山東省濰坊市公安局寒亭分局食藥環偵大隊民警李偉:“我們對外圍展開了調查,又請了白酒技術人員對酒進行鑒定,發現該直播間銷售的白酒、‘專供酒’都是假冒偽劣産品。”
民警調查發現,這個直播間從2023年10月開始在某電商平臺直播賣酒,短短幾個月時間,銷售額就達到了400多萬元,其中大部分都是假冒的某知名品牌白酒。
犯罪嫌疑人李某:“2023年11月份前後,有商家聯絡到了我們,説是能提供(所謂的)茅臺集團系列酒,包括‘茅臺2008奧運盛典’‘茅臺2010世博紀念’等等。因為利潤相對來説比較高,一瓶酒的利潤能夠在幾十塊錢甚至到200塊錢,我們就開始在直播平臺去帶貨。”
所謂的名牌白酒,低廉價格,特供專供,紀念款限量銷售,這些説辭吸引了不少買家。直播間的佈置、標識,更是模倣了貴州茅臺酒的標誌;直播過程中,一些捧場的評論也在不斷烘托氣氛,讓人覺得在這個直播間裏,不僅能買到稀缺貨,還能撿到大便宜。
李偉:“大部分都是中年人,一部分是為了商務宴請,為了面子,使用‘特供酒’,市面上沒有賣的,顯得特別有面子;另一部分消費者是不辨真假,為了圖價格便宜,購買了假冒的白酒。”
這些假冒名牌白酒的豪華包裝酒瓶裏,到底裝的是什麼酒呢?警方找到了直播間銷售的這些所謂“特供茅臺酒”的供貨上家——位於貴州仁懷的兩個生産窩點。
李偉:“通過對嫌疑人的審訊,了解到這些白酒每瓶成本價格在10元左右,生産窩點以3到4倍的價格轉賣給網絡直播間,直播間將這些白酒銷售給消費者,而且他們都是從貴州仁懷發貨,讓消費者相信這些白酒都是仁懷生産的,這個更具迷惑性。”
每瓶成本10元的低價酒,灌裝進假“茅臺”的瓶子,穿上根本不存在的所謂“特供酒”的外衣,就變身成為“高端酒”,冠以所謂“國賓專用酒”“外交使節酒”“貴州飛茅”等名號,以一瓶數百元的價格,在直播間堂而皇之兜售。然而,根據各直播平臺的直播規範,要售賣某品牌的商品,還需要獲得該品牌的授權。
直播間裏,主播們口口聲聲表示有這款酒的代理權、銷售權,但果真如此嗎?
記者:“你們有售賣茅臺系列酒的資質嗎?”
犯罪嫌疑人李某:“沒有資質。”
記者:“沒有資質是怎麼做到在直播間售賣的?”
李某:“因為我們一開始賣的是一些正規的小眾品牌白酒,所以説我們就有這些小眾品牌酒的資質,可以直播帶貨賣酒。後來賣假冒茅臺系列酒的時候,因為這個平臺的監管力度相對來説不是那麼嚴格,也有一定的概率。監測到的話,一開始可能會提示違規,再監測到,也可能會有中斷直播的處罰,但是它能否監測到是有一定概率的。”
就這樣,這些直播賣家挂羊頭賣狗肉,移花接木,備案的是銷售小眾品牌酒,卻在直播中售賣假冒的所謂“特供”“專供”茅臺酒,以此來鑽空子進行銷售。
事實上,對於這類打著“特供”“專供”的幌子,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早在2013年,當時的國管局、中直管理局、財政部、審計署和工商總局等五部門就曾聯合下發《關於嚴禁中央和國家機關使用“特供”“專供”等標識的通知》;2022年,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公安部等六部門發佈《關於禁止銷售“軍”字號煙酒等商品的通告》,明確網上網下銷售的“特製”“接待”“內招”以及“軍供”“軍隊特供”等標識、字樣的商品均為非法産品。
近年來,全國公安機關集中偵破一批非法制售所謂“特供酒”犯罪案件,有效遏制非法制售“特供酒”犯罪活動。
這些整治措施也使得消費者對公開售賣的所謂“特供”“專供”酒有了更強的防範意識,公開銷售所謂“特供”“專供”酒的空間越來越小。
於是,一些專做所謂“特供酒”的制售團夥升級營銷手段,改變了以前“廣撒網”的銷售方式,轉而做起了所謂“精準營銷”。
江蘇揚州的王先生常年有宴請的需要,購買和消費白酒的經歷比較多。他一直都是通過線上購物平臺購買品牌白酒,有一天,王先生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有所謂內部“特供”茅臺酒。
王先生對白酒類型的喜好,對方似乎非常了解,和王先生的溝通也是很有針對性。一來二去,王先生花2000元從他們這裡買了兩箱所謂茅臺“特供”酒。
王先生:“那個酒瓶一言難盡,商標有的已經模糊掉了,我當時一看這肯定是假酒了,不用喝都知道肯定是假酒。那時候不死心,還是喝了一點,第一口就辣嗓子,感覺很劣質。”
如此劣質假酒是怎麼生産出來的呢?江蘇揚州警方和市場監管局查獲了這個集生産、運輸、銷售于一體的假酒制售團夥,查獲各品類的所謂特供酒23000多瓶,在民房改建的生産窩點內,只有一兩個人,就把這兩萬多瓶酒生産出來了。
江蘇省揚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食藥環偵大隊大隊長丁偉:“一百升一個基酒桶,運輸過來之後分灌到各個酒瓶裏面,基酒就是散裝酒,從酒廠直接運輸過來。這些基酒的價格也很低,趙某這個團隊生産銷售的白酒購買的基酒價格基本集中在7元錢一斤。”
按照一瓶500毫升來算,一斤基酒就可以灌裝一瓶酒,也就是説,一箱6瓶酒的基酒成本是40元。對假酒制售團夥來説,更大的功夫和成本花在了包裝上。
犯罪嫌疑人、假酒制售團夥負責人趙某:“所有假冒註冊商標的包裝都是做的市場上沒有的。假如茅臺,有一個茅臺1935,那麼他就開發了一個茅臺1949,茅臺酒廠沒有這個産品。我們再購買瓶子、蓋子和飄帶組裝起來,一箱酒包裝成本大概是在70元。”
一箱成本40元的廉價基酒,灌裝進70元買來的“華麗”包裝,搖身一變,就成為了所謂的“特供”茅臺酒,銷售價格也翻了數十、數百倍,一箱的售價從250元到2000元不等。像王先生一樣買了所謂“特供酒”的大有人在,而記者對這個假酒制售團夥進一步了解後發現,這個團夥在推銷過程中,針對的目標也大都是像王先生一樣有著長期購酒需求的人,因此推銷成功率特別高。那麼,這些大量的潛在客戶是怎麼找到呢?
犯罪嫌疑人、公民信息竊取者胡某:“他問我有沒有那種比較精確的買過白酒的客戶。我説沒有,他説你幫我找找,有的話他都要。”
原來,假酒制售團夥大量的潛在購酒客戶名單正是從胡某處得來,胡某從網絡購買了大量有白酒購買記錄的用戶信息,再倒賣給“特供酒”制售團夥。
胡某:“客戶在電商平臺購買白酒的信息,姓名、電話、地址、酒的詳情。前面拿了15萬條,分了三批拿,把價格降到一毛五一條,賺五分錢。過完年之後他又找我來拿,分批,25萬條。”
以一毛五一條的價格,假酒制售團夥陸續購買了40多萬條購買過白酒的公民個人信息,以達到所謂“精準營銷”的目的。不僅如此,記者調查發現,這個假酒制售團夥為了把這40萬條所謂“潛在客戶信息”榨幹用盡,進一步提高銷售的成功率,還專門打造了專業的營銷隊伍。
丁偉:“比較關鍵的環節一個是銷售,這個銷售團隊是採取所謂正規化、公司化來運行的一種機制,有自己的考勤標準、獎懲標準、針對不同客戶群體的話術。這是我認為讓他的市場得到不斷擴大的一個環節。”
這個假酒制售團夥,在所謂的營銷上可謂下足了功夫,造假酒的只有2個人,但從事推銷的卻足足有32人。
趙某以高薪吸引銷售人員從事非法銷售。他們的工作就是根據非法購買的相關公民個人信息,按照名單的電話,使用固定的話術,每天給100個“潛在客戶”打電話。很多人和王先生一樣,就是在接到這樣的電話後下了單。
江蘇省揚州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二大隊大隊長趙亮:“針對‘特供酒’案件中發現的諸如行業內部人員洩露個人信息,公安機關將加大打擊力度,進一步追根溯源,查明整個個人信息洩露的真實源頭。同時,我們會加強跟行政部門的信息共享、信息監管,良好地促進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最終形成公安機關和行政部門針對‘特供’假酒的打擊合力。”
所謂的“特供酒”“專供酒”,不過是廉價劣質基酒,披上了假冒的名牌酒的酒瓶和包裝。其損害的是消費者的利益和被假冒品牌方的形象。公安機關明確指出:目前市場上凡是宣稱“特供酒”“內供酒”的都是假酒。除了嚴厲打擊,從這些案件中我們也看到,直播平臺的監管漏洞、個人信息的洩露,都成為假酒制售團夥從事非法制售活動的便利條件。從源頭到終端,齊抓共管,才能徹底清除所謂的“特供酒”。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