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國産羽絨服賣到7000元”的新聞登上熱搜,更有甚者,一些高價國産羽絨服開始向萬元看齊。消費者對價格的反彈態度,讓品牌方的這波操作在網絡上備受爭議。
“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國産羽絨服嗎?”對於這一話題,網友還在討論不休。而一批大學生重新穿上了花棉襖、軍大衣,開始“整頓羽絨服市場”。
從客觀上講,軍大衣要取代羽絨服,其實並不現實。無論是其輕便程度,還是保暖效果,普通軍大衣和羽絨服相比,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更何況,由於填充物的不同,讓羽絨服在面料、款式選擇上有了更多的設計和變化,也具備了更大的時尚度和競爭力。普通軍大衣要克服這些弊端,並不容易。
“不是羽絨服不喜歡買,而是平替款更有性價比。”網友的一句話捅破了窗戶紙,這一波突然掀起的軍大衣、花棉襖熱度,不是簡單的復古懷舊,更多地是表達一種消費態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軍大衣、花棉襖的熱度就不是無跡可尋了。價格優勢明顯的軍大衣,無疑是反擊價格刺客的利器。這樣的表達反映出年輕人對羽絨服性價比的追求,也是當下市場的普遍訴求。這樣的消費現象,對如今的羽絨服市場具有非常強的警示作用,值得品牌方坐下來認真傾聽。
價格是把雙刃劍,這是一個非常通俗的道理。羽絨服廠家和品牌方需要提升品質和檔次,在價格方面進行調整可以理解,但過高的定價會讓消費者疑慮重重,甚至望而卻步。這樣的定價策略影響市場銷售,最終反噬企業,高價羽絨服最終也走不了多遠。
這幾年高價雪糕的市場教訓就在眼前。一些高端品牌突然橫空問世,品牌方以為定個高價,就能博個高端的市場。事實並非如此,消費者最初的新鮮感過去以後,市場熱度迅速降低。沒有品質説服力的産品,很快就被市場淘汰。如今看來,這些雪糕品牌的營銷方式更像一個笑話。
羽絨服市場也一樣,這種季節性很強的服裝,其實消費者的選擇性很大。若沒有品質上的市場認可度,沒有能支撐高溢價的品牌文化,一味地追求高價,難免步高價雪糕的後塵。
羽絨服不比別的服裝,它的實用性始終是第一位的。國産品牌要提升價值,切莫忘記了當下的市場屬性和消費心理。與其總想著在價格上玩花樣,不如在滿足大眾的消費需求、打造品牌內涵上多下點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