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西部“新農人”提升鄉村振興“活力值”

來源:新華網 | 2024年11月04日 11:05
新華網 | 2024年11月04日 11:05
原標題:新華全媒+丨西部“新農人”提升鄉村振興“活力值”
正在加載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 題:西部“新農人”提升鄉村振興“活力值”

  新華社記者邵瑞、崔翰超、高健鈞

  雲霧環抱的山地茶園裏,白墻灰瓦的民居點綴其中,三三兩兩的遊人在慢行道上騎行觀光……記者來到陜西省安康市紫陽縣向陽鎮富硒茶觀光園時,看到在當地從事電商行業的林紅梅正帶領幾名主播在茶園中邊走邊直播。

  “今天的直播不帶貨,就是讓觀眾和主播一起閒聊賞景,這既推介了當地文旅,也會讓觀眾加深對産品産地的印象。”林紅梅説。

  憑藉時代契機與自身努力,如今有越來越多像林紅梅一樣的電商“新農人”,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逐夢前行。“新農人”把網絡變成“新賽道”,把科技當成“新農具”,把服務幹成“新農活”……他們為農村賦予鮮活生機,吹來理念新風。

林紅梅(右一)在安康市紫陽縣城關鎮一處茶山上拍攝記錄茶園春管情況。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多年來,林紅梅以陜西紫陽縣為基地做大電商公司,圍繞市場需求發展訂單農業,打造從農戶到工廠的完整供應鏈,銷售當地及周邊區域的茶葉、土豆等多種農副産品,每年銷售額可達數千萬元,2023年帶動農戶近800戶實現産業增收。

  為了在網絡和市場競爭中發展,林紅梅不斷開拓新的經營模式和思路。今年以來,她和公司圍繞紫陽縣文商旅相關産業,對當地從業人員開展免費的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線下服務接待能力和線上宣傳營銷能力。

  “接受我們培訓的,有各個村和社區的茶農、茶商、農家樂經營戶、景區工作人員等650人,培訓內容包括視頻編輯、直播運營技巧和使用人工智慧的文本處理軟體等。培訓完成後,他們也成為我們的‘家鄉推薦官’‘網絡分銷員’,大家一起把家鄉推介得更好,把産品銷售的蛋糕做得更大。”林紅梅説。

  此外,還有許多西部“新農人”投身農業科技領域,用科技手段促使農業産業提質增效。32歲的陳玉坤是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員。她主要從事微生物功能開發與菌肥創制、農牧廢棄物高質化利用等方面研究,形成的科技成果——生物質地膜,已落地到實際農業生産中,目前已先行在甘肅省推廣示範2萬畝。

  陳玉坤介紹説,生物質地膜具有傳統地膜的各項作用和優點,又能減少塑料污染,實現農牧業有機固體廢棄物綠色循環利用。同時,使用了生物質地膜的馬鈴薯,其澱粉含量、維生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等各項品質指標均有提升。

  陳玉坤在實驗室內進行實驗。新華社記者 崔翰超 攝

  據了解,陳玉坤每個月需要來回奔波數百公里,觀察不同試驗田裏作物的生長狀況,以掌握對比菌劑的作用效果。

  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副所長韓融冰介紹,所裏像陳玉坤這樣的“新農人”還有70多名,年齡最小的只有26歲。所裏目前共取得國家專利100余項,通過研究新技術,為農業帶來新發展。

  在西部廣袤的土地上,許多鄉村的面貌和人居環境正在不斷更新改善,傳統農業的生産方式也在發生根本性變化。一些“新農人”也在通過土地託管、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等方式,加入到糧食穩産增産的隊伍中。

  眼下正是四川的秋種季節,在四川糧食生産大縣中江縣,“90後”種糧大戶常滔忙著指揮旋耕播種機整地,種植小麥、油菜等作物。此間,他還不停接到來自合作社和農戶的需求電話。

  常滔是中江縣永太鎮金穗源糧食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從2019年起發展至今,他的合作社已形成産、供、銷為一體的綜合經營模式,能夠對水稻、小麥、油菜、玉米的耕、種、管、收開展全程機械化作業,並能進行加工、包裝、銷售業務。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扶持“新農人”,四川作出系列安排部署,包括量質並重建好“天府良田”、實施糧食擴面增産工程,同時出臺提升省級財政種糧大戶補貼標準、適當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補助水平等硬政策。

  在有關部門的幫助和扶持下,常滔的合作社發展蒸蒸日上。目前合作社服務面積已發展至4萬畝,覆蓋從本縣至周邊縣區的9個鄉鎮,年經營收入達到800萬元,固定用工人數達25人,擁有包括無人機在內的各式農用設備165台套。

  “趕上鄉村振興的好時代,農村處處都有我們的新機遇、大舞臺。通過開展新業務,為農民提供‘新服務’,我們蹚出了致富路。很快,農村也一定可以用上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這些新技術,讓廣大農民的農活更輕鬆,生活更美好。”常滔説。

編輯:肖瀟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新華全媒+丨西部“新農人”提升鄉村振興“活力值”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