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警察眼中的北京地鐵故事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10月25日 09:54
央視網 | 2024年10月25日 09:54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靜遠 隋佳桐):2024年6月,某個工作日早高峰,一名乘客在乘坐北京地鐵15號線時,被身邊另一名乘客手中的文件夾硌到,二人隨後發生口角,繼而發展成相互毆打。最終,二人均被依法行政拘留並處罰款。

地鐵早高峰期間發生這類糾紛是常有的事。馬拓隸屬於北京市公安局公交總隊,是一名地鐵民警。早高峰往往是他最緊張的時候,因為這是一天中乘客最容易發生糾紛的時段,每個人都著急上班,“車廂裏起床氣擠著起床氣”。

馬拓大學學的是偵查專業,2010年從警校畢業參加工作。上學的時候,他的認知裏並沒有“地鐵警察”這個概念,也沒想到會有一個專門負責地鐵安保工作的警種。“這不就是一個通勤場所嗎?每個人都行色匆匆,趕車都來不及,誰會搞事情?”

工作後馬拓才意識到自己太天真了,用他的話説,人多的地方都是江湖。糾紛、打架、詐騙、擾序、猥褻……這些狀況時時刻刻都有可能在地鐵裏發生,而地鐵這種封閉環境,更是將那些原本大概率不會産生交集的矛盾雙方急速拉近。

地鐵裏通常沒有驚天大案,但雞毛蒜皮的小事每天都不重樣。在地鐵線上工作了快15年,馬拓總結了自己處理過的乘客糾紛:大多都是一時衝動導致的。他曾見過兩位乘客只是因為其中一位碰掉了另一位的有線耳機,就能大打出手。

馬拓工作的地鐵站是13號線清河站。清河站是北京地鐵裏為數不多的具備綜合功能的站點,集地鐵、高鐵、市郊鐵路、公交樞紐于一身,客流量很大。馬拓的主要工作是在清河站維護治安秩序、排查安全隱患、服務群眾等等。

剛畢業時,馬拓一心想當刑警,“那時候看不上地鐵民警”。但後來慢慢接觸到具體工作,他才發現每個警種都有自己的責任,對應著不同的公安工作,並不是説只有做了刑警才會有職業成就感。相反,馬拓逐漸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清河站像自己的半個家一樣,就是覺得這是我的地兒,我的地盤兒,我不能讓它出事兒”。

對大多數人而言,地鐵只是一個通勤工具,從來都不是誰的目的地。可正是這樣一個流動的、開放的、嘈雜的空間,卻讓馬拓有了歸屬感、自我獲得感。

在馬拓眼中,地鐵擁有自己的生態,站務員、民警、安檢員、保潔員、文明疏導員、共享單車收攬員,前些年在地鐵站附近還有賣卷餅的人、賣傘人、賣花女等商販,他們都是地鐵生態中的一員。這些人普通平常,毫不起眼,儘管每天有幾百萬人乘坐北京地鐵,但擦肩而過時,很少有人會留意他們。

馬拓覺得,地鐵是一個窗口,他經由這個窗口,看著求職季畢業生參加面試、情侶下班後一起開心過節、子女帶著老家的父母到北京旅行……2016年,馬拓開始在社交平臺上記錄他身邊發生的北京地鐵故事,他認為,即使再普通的人,也有屬於自己的“波瀾壯闊”。

通過馬拓的文字,人們得以短暫駐足端詳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並從這幅地鐵浮世繪中體悟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感知生活的複雜和顛簸。

在馬拓社交賬號的評論區,許多網友留言稱從他的文字裏看到了人間百態,“感覺跟‘深夜食堂’似的”。之後有出版社找來,民警馬拓又解鎖了作家的新身份。今年7月,馬拓的新書《去愛這熱氣騰騰的人間》出版。

馬拓認為地鐵是最能夠代表城市飛速擴張的符號,他覺得北京地鐵“沒有盡頭”,因為社會永遠在發展,地鐵一直在建設,人們的希望和憧憬也隨之延伸。

一天中,馬拓最喜歡晚高峰時段,“沒有因為誰踩了誰一腳帶來的爭執,沒有因為插隊吵出的鬧劇,沒有票務糾紛,沒有火冒三丈”。

馬拓曾問過老民警,同樣是著急趕路,為什麼晚高峰時發生的案情比早高峰少?老民警回答他,可能是因為大家離家越來越近了,回家比什麼都重要。

編輯:邢斯馨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一位警察眼中的北京地鐵故事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