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老兵呂支東:官兵是最好的老師

來源:解放軍報 | 2024年06月29日 08:15
解放軍報 | 2024年06月29日 08:15
原標題:72歲老兵呂支東分享開展經常性思想工作心得體會:官兵是最好的老師
正在加載

  上世紀80年代初,原瀋陽軍區某師高炮團汽車連指導員呂支東把政治工作當作一門“專門學問”探索鑽研,從官兵中來,到官兵中去,摸索出不少有益經驗,被軍區樹為“刻苦鑽研思想政治工作的模範指導員”。近日,72歲的呂支東撰文分享當年開展經常性思想工作的心得體會——

  “官兵是最好的老師”

  ■呂支東

呂支東近影。作者供圖

  40多年過去,每當回想起擔任汽車連指導員時,與連長一起把連隊帶得“響噹噹、呱呱叫”的往事,我心裏總會涌起一種自豪。

  我擔任汽車連指導員之初,連隊在團裏並不起眼,工作常常落在兄弟連隊後面。有同志悄悄對我説:“連隊有個別戰士‘軟硬不吃’,沒法帶!”可當我走近去了解他們,用辯證的眼光認識他們時,卻發現情況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樣簡單。

  1980年初,新司機培訓開始,因名額有限,連隊有13名新兵沒能參加,被安排到後勤崗位。名單宣佈後,這些新兵都有些情緒,其中兩人第二天連早飯都沒去吃。當時我很納悶:即使他們不能正確對待崗位分工,也不至於這麼嚴重。

  為弄清原因,我和司務長分頭找新兵了解情況。他們一致反映,之前訓練時,一名排長曾這樣教育他們:“咱們連是技術型單位,大家一定要好好幹,誰幹不好不讓誰參加後面的培訓……”沒能參加培訓,讓這些新兵覺得是因為自己“幹得不好”。可他們認為,自己“並不比參加培訓的戰友差”。

  我找到那名排長,他告訴我,當時那樣説單純是希望能激發新兵的訓練熱情。排長是好心,為什麼沒有産生好的結果?我想原因在於:他只是片面地從利益角度出發調動戰士積極性,沒有從全局考慮可能産生的影響,忽略了從根本上提高戰士的思想覺悟。

  我隨即對有情緒的新兵進行教育,説明學駕駛、幹後勤都是根據連隊工作需要進行的安排,不以此前訓練表現為唯一標準。之後,又分別找那兩名抵觸情緒比較大的戰士談心,把正確對待革命分工的“大道理”與個人利益得失的“小道理”結合起來,幫助他們解開思想疙瘩,糾正錯誤認識。

上世紀80年代,呂支東(右二)與連隊官兵一起擦車。作者供圖

  這件事之後,連隊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看飯量、看站相、聽鼾聲、聽歌聲……我的“知兵雷達”隨時打開,力求第一時間捕捉到官兵的“心靈電波”,做好經常性思想工作。然而,在新司機王有利身上,我的老經驗“失靈”了。

  一次,我了解到王有利因生病無法參加工作。我去探望他,卻發現他的氣色不像生病的樣子。“指導員,我有胃病。組織上要讓我幹也能幹,就怕幹不好……”根據王有利談及的一些情況,我猜測他是怕苦怕累,就推心置腹對他進行了一番“當兵就要有股子拼勁”的思想教育。

  我以為這次談心是比較成功的,沒承想並非如此。幾天后,連長告訴我,王有利不是因為怕吃苦才“泡病號”。那段時間班長劉樹清帶他出車,為了讓他更好掌握駕駛技術,劉樹清堅持自己不開車。王有利實在過意不去,只好裝幾天病,好讓班長也能開開車。

  想到在我們汽車連,無論新老司機都希望多開車提高技術,我覺得這件事也合乎一定的情理。經過我進一步了解,確實是這麼回事。

  這件事讓我很受觸動。自己只看到一兩個偶然現象,就輕率地下結論,可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王有利不顧客觀影響“泡病號”的做法固然不可取,但背後的戰友情令人動容。這讓我感到,做好官兵思想工作,要善於全面、系統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掌握官兵行為背後的思想和心理動因,才能打開通往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之門。

  然而,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連隊評選精神文明戰士,我們發動全連團員進行推薦,團小組長審議提出評選名單,再拿到全連討論、徵求意見,最後由黨支部委員會研究決定。名單交由全連官兵討論時,大家對一名候選人議論紛紛,説他平時表現並不突出,只是和團小組長關係比較好。進一步了解情況,我們才知道有的團小組沒有組織團員推薦,是團小組長根據個人意見上報了名單。

  連隊黨支部的初衷是充分發揚民主,公平公正開展工作,沒想到事與願違。可見,準確把握官兵思想,是一個多次反復、不斷深入的過程。我們嚴肅批評了那個團小組長,再一次廣泛徵求官兵意見,面向幹部骨幹開展實事求是專題教育。一番“亡羊補牢”,連隊黨支部取得官兵信任,各項工作開展風清氣正。

上世紀80年代,呂支東(右)與戰士談心。作者供圖

  一句話,百樣説。作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與官兵聊天談心,同樣離不開辯證的智慧。一天早飯時下大雨,一名班長安排一名新兵去站崗。新兵覺得班長故意針對他,説什麼也不去,兩人為此爭執起來。事後我了解到,那名新兵近期站崗比較多,覺得班長欺負他是新兵,心裏早就憋著火。那天連隊恰巧改善伙食,又是下雨天,班長讓他去站崗,他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班長辦事不公平,我才頂撞他”“他不服從工作安排,我當然要糾正”……聯想以往和戰士談心的經歷,我發現戰士犯錯誤的動機中,有時包含著合理的因素。讓那名戰士在軍人大會上作檢討,我通過講“兩面理”的方式,指出他的錯誤。

  “你站崗比別人多一些,辛苦是事實,大家都看到了。可凡事沒有絕對公平,你們班長負責排裏工作,適當在本班多安排點勤務,出發點是好的,應該體諒班長”;

  “你比別人多受些累,對班長有意見可以理解。但你認為班長對你有成見並不符合實際,據我了解,班長對你的表現反映是比較好的”;

  “你能直接反映意見是好的,比當面不説背後亂説要強。但拿工作賭氣,不執行命令就違反了紀律”……

  最後,我對那名戰士提出希望,鼓勵他努力工作,爭取進步。他表示心服口服,連隊其他官兵也覺得很受教育。

  擔任汽車連指導員時,我在工作中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凡事愛琢磨出個道道來。我想,做好官兵思想工作説難很難,説不難也不難。官兵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處理問題時多用辯證思維,想深一層、想透一層,理順官兵看不慣的,排解官兵想不通的,把堵在他們心裏的“石頭”搬出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自然水到渠成。

  (溫金整理)  

編輯:及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72歲老兵呂支東:官兵是最好的老師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