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你丨8萬公里“輪椅行” 這是張戟的“自由”人生

來源:央視新聞 | 2024年06月28日 04:52
央視新聞 | 2024年06月28日 04:5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他名叫張戟,今年55歲,身患腓骨肌萎縮症。在過去6年間,張戟坐著輪椅,在家人的陪護下,遊歷了全國450處紅色場館和革命紀念地,總行程82000余公里。病痛中,張戟依舊積極面對生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過著他的“自由”人生。

  6年間 遊歷全國450處紅色場館

  雙手握緊相機,因肌肉無力,有時還需用鼻子點著,下巴頂著,僅用還有點力的右手中指按下快門,眼前這位正在拍攝照片的人正是張戟。2017年,張戟開始了為期6年的中國紅色場館之旅。

  張戟:我對歷史很感興趣,比如開始看到這種紅色場館,我興趣都很大,要進去一探究竟,後來形成一個想法,我準備跑一下全國。我到延安去的時候,特地住炕,我要體驗一下炕,這種地方你想象不出人打仗怎麼打法,非常艱難,條件很艱苦,你有這種情節,你可以面對很多困難。

  去紅色場館,對張戟這個“輪椅族”而言並不容易。那些紀念館、博物館還好,通常都有比較到位的無障礙通道,可若是到那些“山高路遠坑深”的遺址或故居所在,難度就大得多,比如大大超過電動輪椅自行上坡極限的天然坡道、老宅裏無法通過的高門檻、有著長長階梯的舊建築等。

  張戟:這個角度上有個山坡,正好我的輪椅上能夠上去,拍下來有一個俯視,但這個是樓梯我就上不去了。這個狼牙山五壯士雕塑,一般我不照合影的,拍一張闔影在這兒,好像覺得自己也是個勇士一樣的。

  由於很多地方有陡坡或者是樓梯,輪椅搬上搬下成了家常便飯,張戟的妻子個子不大,卻在這一次次搬上搬下中練出了大力氣。

  張戟的妻子 張欣雨:有的那種紀念館都是在山溝裏面,開車過去路上都看不到人的那種情況,汽車開進去沒什麼問題,但是輪椅肯定是不方便的。

  一路上的艱難並沒有阻礙張戟和妻子繼續出發,談到出行的困難,張戟説,不能因為困難多,就害怕,就停止探索和前進。

  張戟:我參與所有的東西,健全人能夠做到,只要我的生理機能上,哪怕我有輔助功能,有人幫助我,我都會嘗試一下,辦法比困難多。你熱愛生活,我很捨不得生活,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不管你的境遇怎麼樣,你要去享受它。

  就這樣,一路“走”,一路汲取著能量,在過去的6年間,張戟先後參觀了分佈在全國29個省區市的450處紅色場館,途經六百多個縣城,行程8.2萬公里,拍下了4萬多張精彩的資料照片,張戟從這些照片裏精心挑選了近500張照片自費出版了一本題為“前進”的紅色旅遊圖錄,其中,記錄了眾多張戟和妻子一起參觀過的紅色紀念地。

  説起攝影,張戟滔滔不絕,怎麼樣構圖、選什麼角度、拍什麼內容,問到為什麼不用輕便一點的手機拍或者是直接讓妻子來幫忙拍攝,張戟回答,他喜歡取景器裏看到的視角,也認為攝影是一種表達自己的方式。

  張戟:我對圖像的要求很高,因為我拍照片喜歡空鏡頭,比如拍個建築物,我一定要等到沒有人,除非實在沒辦法了,你雖然看到是一個空鏡頭,但是我覺得至少表達出了我的一種敬畏的心情。我比較開心的是到這種地方你心胸很開闊,很多事情你看了以後,一下子覺得這個世界很大,你可以看到很多東西,給你感觸很深。

  “雖然身體有病魔

  但心裏更要有陽光”

  這6年的旅程如今看下來可以説是困難重重。但採訪中張戟告訴記者,這些苦難跟他從小到大成長起來經歷的磨難來説不值一提。

  1969年,張戟出生在一個有遺傳病的家族裏,家族中媽媽、舅舅、小姨等都是病患。6歲時,張戟患上了這種罕見病,稱作腓骨肌萎縮症,此病症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四肢肌肉萎縮,導致不良于行,雙手握力幾乎為零。張戟7歲第一次發病,14歲做了三關節固定術。直到現在,還有鋼釘釘在腳踝處以防骨骼畸形,在張戟關於幼時的記憶裏,不愉快佔了大多數。

  張戟:小時候踢足球,人家不帶我玩了,老是摔跤,老是要涂紅藥水,整個狀態我是有點迷茫,就是很委屈。

  改變就發生在14歲那年,張戟因為要動手術,在家裏休學了一年,這一年,父親從外面帶回來的書籍刊物,成了照亮他童年的一束光。

  張戟:他會給我看一些比如説這些殘障人士的這些傳記,打個比方,比如説海倫凱勒。後面我就自己會去尋找這種案例了,好像在這一年裏面思想成熟很多,發生了一點變化。書是一個解脫,你沉浸在裏面,你就可以有自己一個心理世界,還有就是你越來越有自信了。

  就這樣,張戟在閱讀中逐漸形成著他對自我和社會的認知。張戟説,雖然家裏幾位成員都是罕見病患者,但也都在各自行業取得了或多或少的成就。張戟的母親(生前)是一位高中教師,還曾三次獲得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記憶裏有關母親勤懇工作的點滴,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張戟為人處世的方式和面對人生的態度。

  張戟:她也是身體虛弱,這個手沒力了,你拿不住粉筆了,你的板書就不能寫了,她叫我們找出來當時我們用的鞋盒,鞋盒不是硬板紙嘛,她就練習剪刀剪硬板紙,她就練了大概兩個多月,到後來終於讓她恢復了手上能夠拿粉筆的這樣一個力氣。我覺得是給了我很多那種內心的一種鼓勵的。

  在母親的影響下,張戟時常自我誡勉:身體有病魔,心裏更要有陽光,十年寒窗苦讀,張戟考取了華東師範大學經濟專業,他精通英語,通曉法語和德語,還自學通過了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考試,即便坐著輪椅,還因並發癥飽受糖尿病、腎結石等疾病的困擾,張戟還是決定在48歲那一年踏上了他的紅色之旅,書中和路上汲取的能量讓他始終保持著一種向上和感恩之心。

  張戟:我們家裏三個殘障人士,你想他怎麼幫你,最主要還是靠自己想辦法,人世間比我們困難的人多了,但是太陽總會照樣升起的,你心中要有這樣一個信念。羅曼·羅蘭講過一句話,大概就是説當你認清了生活的本質以後,你依然熱愛生活,這是真正的英雄。

  “人生就是積極地生活

  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張戟在2017年和2018年的世界漸凍人日,捐出了自己的攝影和收藏品,義拍的收入用於關愛漸凍人的公益活動。張戟既愛攝影也愛讀書,收藏了眾多書籍,這幾年,他將自己的藏書和作品捐贈到社區、街道。今年他再次向徐家匯街道圖書館捐贈了他收藏的1500冊各類書籍。

  上海徐家匯街道圖書館工作人員 張穎:這邊一塊就是人物傳記之類的書,都在這邊,我們都基本上把張老師的書都上架了,按照類別全部都做到系統裏上架,然後還有藝術類的書籍,畫畫書法之類。

  張戟説,自己曾經在書籍中收穫自信、收穫能量,如今也想將這種精神力量能夠繼續傳遞出去。

  張戟:你收藏的東西其實就是暫時屬於你自己的,你最終要歸向社會的,我只不過是為社會保留了這些東西。我還有很多書,我肯定是要給能夠利用到它們的人去看。

  這些年來,張戟也在影響著身邊的人,通過多次捐贈活動,竇芒與張戟相識,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張戟的朋友 竇芒:張老師最近幾年把自己收藏的一些珍貴資料圖書分批捐贈給社區,捐贈給大學,老張的書很有價值,不光有好多歷史的,還有好多外文的書籍,有的書籍圖書館本身以前都沒有的,就填補了好多空白的,所以很受歡迎。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張戟向他人分享著他的收藏、他的感悟和力量,也在這個過程中活出自己快樂、堅韌、自由的人生。

  張戟:人有時候就是積極地活著,你只有起伏當中,你只有從一個低谷當中爬起來了,克服了一個困難了,你才會覺得開心。

  人生苦短,然後你儘量把緯度給拉長,增添自己的厚度,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捨不得”才有得

  做強者 愛生活

  平時我們常説: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可這句話在張戟那裏正好反過來,是“捨不得”,才有得。捨不得錯過世界的美好,就算坐著輪椅也要邊走邊拍;捨不得對於自由的嚮往,就算艱難險阻也要一路向前。當他在紅色場館內親身感受到當年條件多麼艱苦時,來自歷史深處的奮鬥精神便深深嵌入了張戟自身的生命體驗,成為他保持向上的強大動力。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張戟認清生活、熱愛生活的兩條腿。他是勤於思考的讀者、勇於跋涉的行者,是善於駕馭生活的強者,也是樂於傳遞能量的使者。8萬公里不是終點,張戟的旅程還將繼續,祝他繼續在挑戰中拉長人生的緯度。  

編輯:邢斯馨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遇見你丨8萬公里“輪椅行” 這是張戟的“自由”人生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