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中國殘聯主辦的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暨中國國際康復博覽會閉幕。在現場,有一位“專家型”的老人——原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張曉玉,儘管已退休十幾年了,但他依然活躍在康復工程領域。
原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總工程師 張曉玉:大概2017年也是在福祉博覽會上,我看到韓國他們有這樣一個上門助浴産品,當時一看設備折疊的挺好的,方便。我們當時想買他的樣品,頭天説好了,價格都談好了,結果第二天早晨變卦了,他説不賣給你們,怕我們模倣。結果當時我們就沒有買到樣品,過了這麼多年你把它産業化了,非常好。
背著雙肩包,走路健步如飛。如果不看一頭白髮,我們很難想象張曉玉教授已經是75歲的人了,作為原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的總工程師,張曉玉説福祉博覽會舉辦17屆以來,他幾乎屆屆參加,這幾年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針對失能老人的産品也成了他每年逛會的重點之一。
儘管早已退休多年,但張曉玉始終沒有離開過康復輔具這個領域。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從居家無障礙環境改造到和失能老人吃、穿、用、度相關的輔具,張曉玉在展位前不僅問得仔細,給出的建議也總能一針見血。
原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總工程師 張曉玉:你這裡計算機可以直接看是吧,我能不能上來體驗一下,不用脫鞋是吧。
參展商:我們可以通過監測,來了解到每一位老年人他在整個床上他的心率、呼吸以及本次在床時間,包括護理記錄以及實時的一個體重。然後來了解它潛在的風險預警。
原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總工程師 張曉玉:風險一個是提出來,第二還應該能夠治療,因為你寫的是防壓瘡床墊,一個真正的長期臥床患者,他有的翻不了身,機器輔助翻身,這種患者其實是最需要。
張曉玉説,每次來福祉博覽會,都會有些新的發現,能夠看到國內的企業和相關機構都在為功能障礙者出謀劃策、研發産品,但同時也能感受到在輔具領域我們與國外品牌的差距,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
原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總工程師 張曉玉:我在這個行業工作一輩子,我們多少年前和國外相差大概有三四十年距離,現在比往年還是有很多進步,但高端的産品還在他們手裏。開博覽會的目的就是讓他來,看看國外別人到了什麼水平。目前來看國産康復輔具數字化的東西有一些,但還不是很多,這一塊應該是我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總臺央視記者 高磊 韓文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