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主持人:外界注意到,在此次陪同默克爾訪華的團隊中,財政部長位列德方公佈的內閣成員名單首位,這與以往外交部長或經濟部長列第一位有所不同。本網繼續連線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所長馮仲平,分析一下中德雙方會否在財政、金融合作釋放出新的信號?
馮仲平:未來人民幣與歐元合作的潛力很大。我覺得這次磋商可能更多的還是經濟問題,這個債務危機差不多三年了,還在不斷地發展,這是讓德國感覺威脅最大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的經濟怎麼能夠保持復蘇勢頭,世界經濟怎麼保持這種復蘇的勢頭,無論在地區層面還是在全球的層面,中德的合作作用非常大。另外,歐元作為世界第二大儲備貨幣的地位,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沒有變化,我覺得人民幣和歐元的合作,雙方的金融合作肯定是有很大的潛力的。
主持人: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歐債危機持續動蕩的當下,中德合作的重要性早已超越雙邊範疇。據統計,2011年,中德兩國之間的貿易額達到1690億美元,佔中國與歐盟27個國家整體貿易額的三分之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德國還是歐洲對華技術出口最多的國家。
馮仲平:中德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德關係是中歐關係的排頭兵。中歐和中德經濟仍具有互補性強的特徵,歐洲是我們中國引進技術最大的一個技術來源地,特別是德國的高新技術在歐洲、在世界上都是處於前列的。環保方面,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合作將是雙方未來合作的重點領域。
主持人:由政府首腦親自主持,多位政府部長親自參與是中德政府磋商區別於中國同其他國家建立的對話機制的最大不同,將大大提升雙方合作的效率,有助於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馮仲平:這反映出中德關係的高水平。雙方可以扎紮實實的了解對方,而這些人都是我們每個國家政府裏面的核心人物,這種合作是最能夠使雙方找到一些合作的契合點,而且能夠對這些合作今後的落實都有非常好的把握。這是我們中國對歐政策一個非常好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