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俄羅斯代表團整體低迷,但剛剛挺進四強的男籃仍然強勢。新華社圖
□張楠
我是在威靈頓醫院旁邊的一家咖啡館完成這篇手記的。
咖啡館老闆是德國人,當知道記者來自中國,他立刻翻出一份當日的報紙,指着獎牌榜説:“你們現在排第一,我支持中國隊戰勝美國!”隨後他有點黯然,“德國隊這次很沒有進取心!”
的確,從奪牌情況來看,最有進取心的當屬中國、美國、東道主英國和韓國,而以往奧運總是處於獎牌榜前列的俄羅斯、德國、澳大利亞則意外掉隊了。
“我們是不是已經厭倦了奧運會?我們的訓練是不是有問題?”德國《時代周刊》發出這樣的疑問。德國媒體認為,德國之所以一下子在體育競技上失去優勢,原因有3個:一是孩子們課業負擔很重,沒有時間參加運動;二是訓練方式不適當;三是政府對體育的關注和投入不夠。原來,許多德國運動員在生活上得到的幫助很少,退役後難以為繼,甚至有德國媒體痛心地説,“如果運動員練體育只是想著‘靠奧運獎牌改變生活’,那還不如去買彩票。”
澳大利亞的情況也很類似,連昔日能和美國分庭抗禮的強項游泳都沒落了。澳大利亞代表團團長格林直言不諱地説,英國在體育上的投入已經將澳大利亞甩出幾條街,必須檢討政府在體育上投放資源的方式,這樣才可能在2016、2020年奧運會上重返獎牌榜前五。
早在北京奧運會,俄羅斯體育培訓系統的問題就已經暴露了出來。如今,俄羅斯體育的體制,尷尬地卡在中國式的舉國體制和美國式的私人組織模式中間,高不成低不就,既缺乏國家投放大量資金與基礎設施建設,政府也對全國體育協會沒有管理規劃,體育培訓舉步維艱。
媒體同行們議論俄羅斯低迷表現的時候,曾産生了這種猜測:普京是不是把體育資金都投入到冬奧會備戰中去了?還有兩年,2014冬奧會就要在俄羅斯索契舉行,2010溫哥華冬奧會時,加拿大政府投資了1.17億美元培養運動員,俄羅斯會不會也為了東道主的面子大量砸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