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資料圖:林毅夫 中新社發 鄭祚聲 攝
中新網6月26日電 據台灣《旺報》報道,剛卸任世界銀行副行長的林毅夫迄今仍是被臺當局拒絕入境,無法回臺,然而多次公開表達對家鄉思念的他,也多次提及對台灣的憂心。他認為台灣政治干涉經濟太多,不管未來要爭什麼,“經濟對台灣來説是保命的,也是最根本的”。
林毅夫過去多次提到“台灣經驗”,譬如台灣經濟能度過多次危機,是中小企業活躍所賜,不該走“強強聯合”的道路。
在林毅夫曝光過的1980年家書上曾説,台灣還應該能對中國的歷史發揮更大的貢獻。然而後來多次接受台灣媒體採訪,卻憂心台灣目前唯一的空間來自經濟的領先,“經濟輸了,其他也免談”,兩岸問題按照經濟原理來辦理,兩岸都會得益。
林毅夫在2008年時表示,台灣經濟發展到現階段是“不上不下”,人均“GDP”離美國還很遠,現在卻輸給韓國,台灣地區發展經驗和道路其實和新加坡很接近,新加坡可以花18年的時間趕上美國,台灣地區沒有理由做不到。
林毅夫認為前台灣地區副領導人蕭萬長所提的兩岸共同市場構想很好,若兩岸貿易、資金、人才能充分流動,台灣地區有機會在20年內人均收入趕上美國,他説,全球除大陸之外,沒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就算不整合,大陸經濟還是會高速成長,那時台灣能選擇的空間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