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驅車60公里,獨自乘車從福建福清趕來福州市紅十字會,盲人李自成選在5月8日——世界紅十字日,登記捐贈自己的遺體。
戴着黑色墨鏡的李自成,頭髮花白。瘦弱的他倚着小竹棍,坐在墻角,默默抽煙。隨後他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填寫了《自願捐獻遺體(器官)申請登記表》。
“我之前得到很多社會幫助,所以也想做點什麼。”李自成今年53歲,雙目失明,無業在家,20多年來一直受到當地教師吳繼昌等人的幫助。
“遺體器官捐到學校、醫院,對醫學的進步有幫助,也可以救人。”李自成這樣對記者説。
然而,這個想法實踐起來,卻讓李自成犯難。“我找了當地衞生局,又找了幾家醫院,都説沒這個項目。”直到有一天,他從新聞中聽到福州一位老人通過紅十字會捐獻遺體的消息,“聽説這邊可以,我就特意坐車過來了。”
就在李自成填寫捐獻申請表時,一對60多歲的福州老夫婦也選擇了“世界紅十字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雙雙前來申請捐獻遺體器官。
“我很早就有了想法,但沒説,沒想到我丈夫也是。”肖女士笑呵呵地説,夫妻兩人聊天時無意中提到了捐獻遺體的想法,沒想到兩人一拍即合,便攜手前來。
肖女士的丈夫、現年61歲的王先生已自願獻血4000毫升,家裏有9本獻血證。因為一次獻血時查出身體有問題,他才停止了獻血,“因為發現身體開始有問題了,我想著要趁自己還能活動的時候趕快把捐獻遺體的申請先寫好。”
夫婦倆認真填寫好遺體捐獻申請表。當工作人員提醒器官捐贈完成後其他遺體可以歸還火化時,夫妻倆主動提出可以拿自己的遺體做標本。
“我的女兒一開始不太同意,怕人家説她不孝,後來被我們説服了。我跟自己的朋友聊天時,還常勸他們參與遺體捐贈。”王先生對自己的舉動很自豪。
福州市紅十字會賑濟救護部工作人員翁石禹介紹説,福州市紅十字會自2005年啟動遺體捐贈項目以來,參與人數越來越多,“五六年前每年只有10多人報名,而現在每年報名有150多人,實現捐獻的有二三十人,而以往幾年可能才有一兩例實現捐獻。”
按照現在的規定,凡是遺體捐贈必須要在紅十字會備案。然而,在工作的過程中,翁石禹發現許多人有捐獻遺體的想法,卻不知道從何入手,“很多人是看了新聞報道才找到我們,還有許多是通過114電話轉接過來的。”
翁石禹表示,“近幾年大家的觀念漸漸開放了,前來報名的人越來越多,最重要的就是希望捐獻者的家人能配合,才能最終實現遺體捐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