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7日訊(記者 王亞群)關於上周末央行發佈的有關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五擴大至百分之一的消息,中國經濟網評論員林耘在《我財經》節目中表示,我們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在提升,是重要的變化。
林耘表示:“這應該是在匯率改革當中邁出的比較重要的一步,也是比較大的一步。2005年的時候有過一次改革,是把波動率調到了千分之三,2007年放大到千分之五,這次又把波動空間放大一倍,達到百分之一,這一次邁出的步子是比較大的。敢於邁出這一步,因為人民幣在國際化,留給我們的時間是比較有限的,我們再邁小碎步是來不及了,需要邁的步子大一點。經過多年的改革之後,我們在監管方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而且人民幣經過這些年的連續的升值之後,升值幅度已經達到了30%,這個幅度之後,應該説雙向波動的可能性更大一點。從最近進出口的情況來講,順差也在減少,這樣從另外一個角度可以看到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向波動的可能性變得比較大,所以可以把波動率放得大一點,而不是單邊上揚的過程。當然了這一步邁出去之後,後續的影響會非常大,包括做進出口的企業,要面對日間更激烈的波動,需要在匯率風險上有對策,要使用一些工具。當然對於做匯率方面投資的投資者來講,只有波動才能産生差價,差價是他們獲取收益的一個比較重要的來源。最重要的是我們人民幣匯率的形成市場化的程度在提升,這是重要的變化。
以下是本條新聞的播報內容:
【播報】繼續來看今天財經今榜第三位的新聞。
上周末央行發佈的有關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五擴大至百分之一的消息引發了各方熱議。
《東方早報》昨天的文章引用多位分析人士的話説,這表明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同時也為貨幣政策調控提供了更多操作空間。而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表示,這僅是一個技術上的調整,人民幣匯率回歸均衡狀態應主要依靠儲蓄與投資、貿易的平衡。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進一步分析稱這樣做可以依靠匯率彈性本身有效抑制短期熱錢的持續大規模流動。
但有分析人士也指出,出口型企業將面臨匯率風險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