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文萊有8所華校,中學3所,小學5所,當地華人對孩子學習中華文化十分重視。”文萊馬來奕中華總商會文教主任、文萊馬來奕中嶺學校原校長韓益元清明節回家鄉海南文昌,向記者道出了他的冀願——文萊華校與中國的學校多交流往來,提高華校教學水平,增進情誼。
今年69歲的韓益元祖籍海南文昌昌灑鎮。他從大學畢業後,就在文萊馬來奕中嶺學校擔任教師,曾被評為“文萊傑出華人”。當了40多年華校校長的韓益元認為,海外華人能有今天的成績,是因為繼承了聰慧、節儉、勤勞的美好品質,這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後代務必繼承下來。
韓益元説,為教育華人子弟,文萊華人早在1916年就開始興辦學校。文萊現有的8間華校均為私立學校。文萊馬來奕中嶺學校1953年建成,現有200多名學生,5名華文教師。
“文萊的華校都是老華僑通過募捐創辦的。以前是從當地請華文教師,但是大多數華文教師的年紀大了,優秀的年輕教師少,已青黃不接。”韓益元説,後來,文萊8所華文學校的校長董教會向文萊教育部申請,經批准後,才通過中國駐文萊大使館到北京和天津等地聘請優秀華文教師和舞蹈教師。
“在文萊,上公辦學校是免費的,但公辦學校不設華文課,華僑們非常重視華文教育,寧願多花錢送孩子上華校。”韓益元説,當地華文學校教3種語言:英文、華文、馬來文。因為課程相對較多,在華校當老師很辛苦。“在傳播中華文化的過程中,再辛苦也值得。”
韓益元在海南度過了難忘的中小學時光。“在文萊任教師的時候,我都是用在中國唸書的方式來教學生,並培養學生勤勞讀書的習慣。”他説,在華校,從小學開始已經開設了書法、中國繪畫和舞蹈等課程,學校也會開展書法、繪畫、舞蹈比賽等活動。
“每逢寒暑假,學校會組織華文教師和舞蹈教師去北京等地進行培訓。在前幾年,文萊華文學校教育考察團一行20多人還到海口市華僑中學、文昌中學、嘉積中學、海南大學等學校考察訪問學習。”韓益元説:“學校之間的交流還不多,今後可深層次、多領域地互訪、學習。” (完)